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附录
>
附录:锡伯族图书期刊手抄乡土文化读本题解(贺灵 佟克力)(一)
附录:锡伯族图书期刊手抄乡土文化读本题解(贺灵 佟克力)(一)
发布时间:2023-04-17 12:20
540

锡伯族具有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数百年来,利用满文和锡伯文一代又一代传抄文化作品的历史传统,深刻地阐释着本民族自古形成和延续的文化崇尚精神和思想。新中国成立,锡伯族的精神文化作品有了出版园地,50余年来,数百种各门类读物先后正式出版,然而方便灵活、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读本的民间传抄与编辑印行活动,并未因此而停止,至20世纪80年代,这种民间性质的文化“创造”活动已达到顶峰,十几年内为世人留下了诸多文化产品,成为本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传抄作品的价值更为重大,因其原汁原味,没有文人艺匠的雕琢和修补,故更为人们所珍视。无论是正式出版物还是传抄读物,亦与其他产品一样,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或消失、或残损、或为孤本,终则多数读物连目录、提要都不存,造成不可挽回的文化损失。近期,我们为撰写文章,搜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锡伯文教材和文学读物,结果许多已是无从查找,甚至连存目都缺失难知,使人不免扼腕叹息。为此,我们本着最起码为世人留存这些文化产品目录或提要的宗旨,趁其大部分作品仍留存于世的机会,编纂其目录和提要,为子孙后代了解锡伯族优秀文化传统、保存本民族文化遗产尽微薄之力。毫无疑问,时间再流失若干年,本目录中的相当一部分还会继续消失于世,再不为人们所了解。但愿大家都能够尊重历史,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任何一件文化物,因为随着它们的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历史就会变得淡漠,而在一个民族群体中,一旦历史记忆淡漠,其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也会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这不能不说是民族的一种悲哀。在编纂本目录过程中,得到佟玉泉、郭德兴、葛丰交、安康、关全忠、佟庆夫、安英新等先生的帮助,在此深表谢忱。本目录所辑,并非锡伯族文化作品之全部,由于编者掌握资料不全,仍有遗漏和不足,希望诸仁人志士予以及时补充或提供相关资料,让其日臻完善。

《锡伯民族简史》  萨拉春著,博乐焕整理,由锡伯文译汉文,16开手抄本,1.2万字,1953年8月著,1954年12月整理抄录。内容:一、鲜卑的后裔,二、鲜卑人与汉人的融合,三、留存在鲜卑山中的锡伯民族,四、由长白山到伊犁河;解放以前伊犁的锡伯对于反动统治的革命行动;解放前后的土地占有制度;解放前后的经济生活。

《锡伯民族历史》  萨拉春著(锡伯文),据中共伊犁区委1954年翻印本抄录,16开手写稿,萨拉春于1953年3月用锡伯文撰,2.3万字,1958年8月抄写。内容:序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历史的概念,第二节,民族的名称,第三节,什么叫民族,第四节,历史是行动的东西;第二章,第一时代(远古的锡伯):第五节,境域,第六节,肃慎,第七节,鲜卑,第八节,鲜卑的兴盛时代和南迁,第九节,东胡,第十节,契丹,第十一节,女真勃海,第十二节,金国,第十三节,锡伯于元朝时代,第十四节,锡伯在明朝时代,第三章,第二时代:第十五节,新锡伯的祖先之出现于政治舞台,第十六节,满洲名称的来源,第十七节,锡伯在东北的时期,第十八节,清朝时期的锡伯待遇;第四章,第三时代:第十九节,锡伯在新疆形成民族单位,第二十节,锡伯迁来时的行进路线,第二十一节,迁到伊犁时候的团结与和好,第二十二节,建设成绩和生活组织,第二十三节,察布查尔及其意义,第二十四节,内部组织,第二十五节,文化宗教风俗,第二十六节,语言与文字,第二十七节,与各兄弟民族的友好,第二十八节,解放后的锡伯族。

《锡伯族民间故事》(第一辑)  锡伯文,新疆人民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编,32开本,5万字,1958年8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故事集为新疆人民出版社设立锡伯文编辑室以来出版的首部民间故事资料。收录自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各牛录搜集整理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多篇,内容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情趣、爱憎分明的民族价值思想等。该书没有人为雕琢的痕迹,资料价值很高,在锡伯族民间几乎绝版。

《锡伯族历史资料及其他》(第一册)  金保撰,锡伯文,韩练善译汉文,16开手写稿,6千字,1958年9月21日抄写。内容反映部分锡伯族军民西迁、伊犁锡伯军营名称的由来、锡伯语与满语的关系、锡伯族的家庭、婚姻等风俗习惯、民歌、察布查尔大渠、文化教育等。

《锡伯族近代史略》  萨拉春著,汉文,16开手写本,4.5万字,1958月9月抄写。内容:第一章,锡伯族在第十六世纪末叶:一、锡伯以部落单位出现于历史;第二章,清初的锡伯:二、锡伯的分散,三、不平等的待遇和歧视,四、文化程度和生活方式;第三章,锡伯迁到伊犁:五、迁来伊犁的原因,六、迁途经过情况,七、内部团结和建设成绩,八、察布查尔大渠的开挖及其重要意义;第四章,伊犁锡伯营:九、旗制,十、土地占有制度,十一、边防任务,十二、拨补人口,十三、文化风俗和宗教,十四、语言与文字;第五章,同治伊犁变乱与锡伯;十五、同治年间伊犁回、维两族爆发农民革命,十六、伊犁锡伯族的艰难岁月;第六章,收复伊犁前夜和以后:十七、锡伯在博尔塔拉屯田,十八、恢复正常生活;第七章,伊犁辛亥革命前后:十九、与人口数量不相称的拨兵,二十、锡伯反烟酒的运动,二十一、没有乐趣的日子和对剥削阶级的反抗,二十二、尚学会与锡伯人民的革命思想,二十三、解放前晚近时期生活经济情况,二十四、踊跃参加人民革命;第八章,解放以后的锡伯民族;书后语。

《除夕》  锡伯文,九山著,32开本,7万字,1958年10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系作者诗歌汇集。收录作者1958年之前陆续创作的5部诗作:1、粮食问题发生之后;2、朋友吴雷羡慕的今天;3、“霍奇昆格格”的遭遇;4、三十年心愿;5、除夕。

《察布查尔调查材料》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新疆组编,16开本,15万字,各类统计表等的汇编,手写稿,1958年12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调查小组抄录。内容:1949—1955年新疆各地锡伯族人口统计资料、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口分类统计资料、察布查尔县概况、减租反霸和民主政权的建立、土地改革专题、宁西县第二区八个乡土改前后各种统计表、普选与区域自治、互助合作化运动、合作化发展的阶段、农业生产的发展、1954年的耕作技术改革、1954年察布查尔县农业增长情况、1956年春耕情况等、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历年财政收支情况表、畜牧业综合统计表、1951年察布查尔畜牧业统计表等。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初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编辑委员会编写,16开本,手抄稿,4万字,1959年1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编辑委员会抄写。内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示意图;第一章,地理概述;第二章,历史简述;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第四章,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五章,经济建设的成就;第六章,文化建设的成就;第七章,社会主义大跃进;大事年表。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初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编辑委员会编写,16开本,油印稿,5万字,1959年2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编辑委员会油印。内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图;第一章,地理概述;第二章,历史简述;第三章,解放了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第四章,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五章,经济建设的成就;第六章,文化建设的成就;第七章,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锡伯民族简史简志合编》  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锡伯分组编写,16开本,手抄本,5万余字,1959年5月新疆少数民族调查组锡伯分组抄写。内容分七章:第一章,人口及其分布;第二章,历史简述;第三章,锡伯族人民的解放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第四章,经济生活;第五章,文教与卫生;第六章,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第七章,人民公社运动;结束语;大事记;参考书。

《华连孙与美根芝》  赵令福著,系叙述长诗,锡伯文,32开本,5万字,1959年10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新疆人民出版社设立锡伯文编辑室以来出版的又一部本民族作者的诗作。诗歌语言典雅优美,结构安排巧妙,构思曲折,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桎梏、自由相爱的故事。该书目前几乎绝版。

《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16开本,10万字,1959年12月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油印。内容分五章:第一章,概况:第一节,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第二节,语言文字;第二章,历史概述:第一节,族名族源和古代生活,第二节,1840年以前的锡伯族,第三节,近百年来的反动统治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第三章,解放前的社会经济结构;第四章,解放十年来的伟大成就:第一节,锡伯族人民的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第二节,各项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第三节,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四节,文教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第五章,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第一节,生活习俗,第二节,宗教信仰;大事年表。

《清同治年间伊犁农民暴动情况大略》  管兴才撰,汉文,1.2万字,1961年7月抄写。叙述了1864年伊犁农民起义的过程、锡伯营遭受起义军进攻,最后锡伯营与其议和的历史事实。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概况丛书,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编辑委员会编,“内部读物”,32开本,6万字,1962年9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前置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行政区划图及有关图片。内容:一、伊犁河南岸的“粮仓”——察布查尔: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行政区划和民族分布;二、各族人民的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实现:解放前的察布查尔、各级政权的改造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现;四、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五、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飞跃发展的农业、高速发展的畜牧业、一日千里的工业交通和邮电事业、财政贸易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六、文教卫生事业的伟大成就: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的文化事业、突飞猛进的卫生体育事业;七、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乘胜前进。

《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  少数民族史志丛书之一,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32开本,7万字,1963年8月内部印发。内容:第一章,概况;第二章,古代的锡伯族:锡伯族的来源、十六世纪末叶以前的锡伯族、十六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锡伯族;第三章,近代的锡伯族:鸦片战争后的锡伯族社会状况、英俄侵略与“苏丹汗国”时的锡伯族、辛亥革命后的锡伯族;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锡伯族:军阀国民党日本的黑暗统治、锡伯族社会经济面貌、党领导下的反封建斗争、三区革命及其对锡伯族的影响、锡伯族人民的解放;第五章,民主革命的彻底完成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第六章,伟大的社会主义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第九章,生活习俗;结束语;大事年表。

《新疆历史资料》(第九辑)  锡伯族历史资料专辑,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民族研究所编,16开本,12万字,1963年11月油印。收录管兴才译《锡伯族的起源传说大略》、金保记《锡伯族迁移经过略志》、管兴才译《锡伯族喇嘛寺事宜内所载事由之摘要译件》、管兴才译《照译锡文原本记载伊犁略志》、穆精阿撰《锡伯族历史资料》(分民族状况、历史部分、锡伯族的内部组织及其活动、锡伯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关系、政治生活、锡伯族的变迁情况、锡伯族中反动基层政权的形成),该资料中较珍贵部分为:“清朝统治时代”、“杨增新统治时代”、“金树仁统治时代”、“盛世才统治时代”、“锡伯族迁移霍城的原因和经过情况”、“锡伯族迁移伊宁市的原因和经过情况”、“锡伯族迁移巩哈两县的原因和经过情况”等。

《广录回忆录》  广录著,《文史新刊》(台北)之122,刘绍唐主编,传记文学社印行,32开本,17万字,1970年8月(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杨增新主政十七年:民初的新疆、伊犁革命始末、伊犁概况、伊犁简易师范忆述、离伊犁赴北平、到迪化初谒杨将军、迪化风光、古城遇革命志士、“哈密瓜”的娘家、横过大戈壁、进入嘉峪关、北平六年、结业还乡、经过鲜卑利亚、塔城素描、乌苏街头的苏俄女人、杨增新的恢弘气度、杨增新对中央的态度、杨增新唯恐军队不腐化、苏俄帝国卷土重来、伊犁局部通商条件、白党三路入侵、安抚哈萨克、杨增新被刺、盖棺论定功过等;第二部分:金树仁五年统治:金树仁想做杨增新第二、塔城之行、金主席的驻京代表、我由北平返新疆、蒋主席传见、开创新绥汽车路线、中央培植边人、哈密民变的背景、一成不变的制度、和加尼牙孜死灰复燃、盛世才渐露头角、行旧路忆旧人、拒绝莫斯科之行、塔城一场虚惊、金树仁离塔城。

《锡伯民歌摘抄》  锡伯文,编抄者缺失,16开本,1万字,1973年6月油印。内容:收录民歌(女声独唱)《锡伯族热爱毛主席》、《察布查尔人民学大寨》、《我亲爱的家乡—察布查尔》、《猎人之歌》、《锡伯族田野之歌》、《站在边疆望北京》、《唱人民公社》、《苇笛乐声颂公社》、《感谢共产党》、《百花开红了大地》等。

《锡伯文历史散记》  锡伯文,16开本,用毛笔书写,3万字,1978年3月傅彦侯抄写(原文由音生保存)。内容:收录《平定张格尔之乱》、记录毛泽东语片断、《锡伯族婚礼歌》、《辉番卡伦来信》、屈原诗锡伯文译文、王勃《滕王阁序》锡伯文译文、《顿吉纳的诗》、《送瘟神》、《铁桥颂》、《悼念金树人阿古》、《汗腾格里》、锡伯族民歌等资料。

《锡伯族民歌》  第一期,锡伯文,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编印,16开本,5万字,1979年12月油印。内容:佘吐肯诗歌《永远沐浴在毛主席的恩情》、伊克坦太诗歌《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何兴谦诗歌《怀念毛主席》、李梅等演唱锡伯族民歌、批判“四人帮”之歌、管兴才撰锡伯族《西迁之歌》、何兴谦编唱锡伯语歌词《用肥料壮庄稼》、何兴谦编唱锡伯族婚礼歌、管兴才歌词《锡伯族旧社会》、管兴才诗作《狩猎之歌》、舒慕同诗歌《铁桥》、何兴谦对唱词《四化实现得越快越幸福》、何兴谦双人舞唱词《贤惠媳妇》、何兴谦对舞唱词《金纽扣》、郭元儿诗作《真理的红花千秋万代不败》。

《语言通讯》  锡伯文,1980年第1期,系锡伯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专集,总第1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5万字,1980年3月油印。内容:前言(语言学会)、关朝进《开幕词》、春保《锡伯语言学会筹建工作的报告》、德林《贺词》、李力《大会发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长刘永华的发言、忠录《大会发言》、布业额《大会发言》、肖昌《大会闭幕词》、佘吐肯《从心中跳出来的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巴岱《贺电》、自治区民委《贺电》、自治区作协《贺电》、关鹤童《贺信》、书文《贺信》、赵德林和北京锡伯族同胞《贺信》、特克斯县锡伯族同胞《贺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财政局、中学、团委、妇联《贺信》、锡伯语言学会第一届委员代表大会制定的《锡伯语言学会简章》、大会秘书组《锡伯语言学会理事会名单》。

《察布查尔文艺》  锡伯文,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编,尔登保编辑,主编伊克坦太、塔琴太,16开本,6万字,1980年5月油印。内容:歌曲《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邓小平关于文艺方面的讲话》、尔登保诗《歌颂华主席》、何兴谦诗《实现四化人民生活更幸福》、伊克坦太诗《大家一起批判“四人帮”》、吴贺苏诗《金桥颂》、韩扎·浩然诗《察布查尔颂》和《老者的提醒》、伊克坦太搜集整理《锡伯族民歌》、伊克坦太搜集整理《锡伯族婚礼歌》、管兴才《说亲歌》、柏雪木《汗腾格里》、柏雪木《送瘟神》、穆克登布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鹦鹉的故事》、勤奋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木碗的报应》、顿吉纳《顿吉纳的诗》、尚学会《禁烟歌》、伊克坦太搜集整理锡伯族谚语等。

《语言通讯》  锡伯文,1980年第2期,总第2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5万字,1980年8月油印。内容:伊津太《引言》、韩扎·浩然《关于锡伯族历史的几个问题》、沈阳市“锡伯家庙”太平寺碑文(满文)、《从盛京西迁至伊犁略记》、韩扎·浩然整理《拉西贤图之歌》、管兴才《西迁之歌》。

《语言通讯》  锡伯文,1980年第3期,总第3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编,系“锡伯族历史资料集之二”,16开本,6万字,1980年12月油印。内容:转载论文《锡伯族的祖先和迁徙》、伊津太搜集整理《察布查尔》、韩扎·浩然《满族族源和努尔哈赤建国》、保灵阿搜集整理《喀什噶尔战役阵亡兄弟》、由《沙布旦》油印期刊转载《图安班简历》、《图公赞语》、《图公祭文》、石英提供《图公呈文》、石英提供《锡伯营档房事宜》部分遗稿、杨振远《读者来信》。

《史料汇编》  锡伯文,1981年第1期,锡伯语言学会编,1981年1月油印。内容:吉林日报《锡伯族原居地及迁徙》、《察布查尔》、韩扎·浩然《满族族源及努尔哈赤的建国》、保灵阿保存《为喀什噶尔战役阵亡子弟志书》、《图伯特安班简史》、《图公颂词》、《图伯特安班献词》、《图伯特安班祭文》、《锡伯营总管档房事宜》(片断)、读者来信等。

《金泉》  锡伯文,第1期,新疆锡伯语言学会金泉支会编,16开本,4万字,1981年2月油印。内容:《三十四英雄颂》(歌曲)、《锡伯语言文字简介》、赵春庆《金泉公社简介》、《春天的景色美》(诗歌)、巴图沁《锡伯索伦青年》(诗歌)、《灯谜》、何兴谦《爱新舍里永远向前》、古齐斯珲诗作《伊犁河波涛汹涌》、音德散文《让爱新舍里永远年轻》、常河搜集整理《民间小故事》、常河《民族的期望》、林旭《学习锡伯语文管见》、《贺新年偶感》(散文)、《老年人和青年人》(诗歌)、《朋友的劝告》(诗歌)、巴图尔拜整理《模仿香港的摩登》、双柳《锡伯族史吟》、《锡伯语研究学会通知》、赵文谦《摔跤手和箭手颂》(诗歌)、《悼念何叶尔氏大夫》(诗歌)、何兴谦《新生活多么美好》、民间故事《秃娃骗阎王爷》等。

《语言通讯》  锡伯文,1981年第1期,总第4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6万字,1981年2月油印。内容:伊津太翻译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托合他尔汉在锡伯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贺词摘要、忠录《为发展丰富锡伯语言而努力》、锡伯族民歌《四季歌》、杨振远《满语和锡伯族的关系》、韩扎·浩然《祝贺〈爱新舍里〉通讯的寥言数语》、伊津太《总结锡伯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伊津太搜集整理《锡伯族谚语》、伊津太《汉锡成语对照》。

《历史资料汇编》  锡伯文,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2万字,1981年3月新疆锡伯语言学会油印。内容:一、伊津太《导语》;二、韩扎·浩然《锡伯族历史的几个问题》;三、《盛京太平寺石碑传记》;四、《锡伯族自盛京迁移伊犁略记》;五、韩扎·浩然重新整理《拉西贤图之歌》;六、管兴才《西迁之歌》。

《语言通讯》  锡伯文,1981年第2期,总第5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6万字,1981年5月油印。内容:安俊《锡伯语言方面的问题》、伊津太锡伯族《“四一八节”简历》、胡吐里额搜集整理《锡伯族民歌》、灵伯什库唱《锡伯族婚礼歌》、木安太《锡伯族婚姻喜事之忌》、柏雪木遗作《苏花之歌》、关书德《教育好子女》、伊津太和鄂哲英搜集整理锡伯族民间故事《章京和他的女婿》。

《锡伯语语法》  锡伯文,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师范学校编写,16开本,7万字,1981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油印。内容讲解字母及语音:“阿”字头、语言、音节、音变、组词规则等;词汇及词意;语法等。

《语言通讯》  锡伯文,1981年第5期,总第8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10万字,1981年10月油印。收录郭秀昌编写的《锡伯语文法》。

《锡伯族文学历史论文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史研究室编,16开本,25万字,肖夫、佟克力编辑,1981年12月内部印行。内容分四大部分:一、历史档案译文:太平寺碑记、图克色里氏宗谱、锡伯族西迁历史档案译文、辉番卡伦来信等;二、历史文学专题论文:王钟翰《锡伯、卦尔察部族考》、包尔汉和冯家升《“西伯利亚”名称的由来》、铁玉钦《沈阳太平寺锡伯碑考略》、王钟翰《沈阳锡伯族家庙碑文浅释》、赵展《锡伯族源考》、肖夫《图伯特倡导修建察布查尔大渠的事迹》、米文平《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赵志强和吴元丰《锡伯族西迁概述》、肖夫和纪大椿《新疆的锡伯族》、忠录《锡伯族文学概况》、贺灵《锡伯族族源考》等;三、有关锡伯族历史、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温银山等《吉林省锡伯族调查报告》、吉林省调查组《吉林省扶余县达户屯锡伯族调查材料》、肖夫《塔城锡伯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四、有关锡伯族新闻报道。

《锡伯族情歌和民间传说故事》  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3万字,1981年12月油印。内容:收录佘吐肯《锡伯族民歌初探》、吴扎拉·文龄翻译整理锡伯族传说故事:(一)《莲花》、(二)《喜林妈妈》、(三)《抹黑节的来历》、(四)《狗和兔子》、(五)《老山羊和狼》、(六)《雄凤凰和雌凤凰》、(七)《试女婿》、《八》《健忘的人》。

《语言通讯》  锡伯文汉文合璧,1981年第6期,总第9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6万字,1981年12月油印。内容:收录吴文龄创作的小说《山路》、韩扎·浩然创作的小说《悔恨》、伊津太和赵春生整理翻译的《喀什噶尔之歌》(锡伯族叙事长诗)。

《金泉》  锡伯文,总第2期,1982年第1期,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3万字,1982年1月油印。内容:《序言》、古齐斯珲《希望》(诗歌)、郭增林《喀尔莽阿》(诗歌)、郭忠明《幸福的爱新舍里》(诗歌)、《锡伯族谚语》、古齐斯珲《乌孙山的声音》、《伊犁河水》、《让人间变天堂》、增林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规范》、林旭《学习老一辈精神》、《出师表》、《小乔哭周瑜》等。

《学会通讯》  锡伯文,1982年第2期,锡伯语言学会编,16开本,6万字,1982年2月油印。内容:关朝进《开幕词》、肖昌《祝贺大会圆满成功—锡伯语言学会工作总结》、德林在会议上的讲话、何全喜《闭幕词》、关朝进《恢复锡伯语教学及使用锡伯语刍议》、音登保《试论锡伯族教育制度》、伊林太《锡伯族语言文字教学之我见》、错误更正、石英《给学会年会的几点建议》、柯新太《给学会年会的几点寄语》、图奇春诗作《我是锡伯人》、志敏《为学会年会献诗》(四组)、《献学会年会贺词》、文谦《庆祝锡伯语言学会成立一周年》、富伦太《祝贺学会通讯》(诗歌)、德全《对发展锡伯语言文字的几点建议》、赵春生创作歌曲《母亲的恩情永不忘》、《富子清同志来信》。

2023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