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民族区域自治篇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诞生记(郭建中、郭超)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诞生记(郭建中、郭超)
发布时间:2023-04-16 19:11
40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原三区革命时期的苏木尔县复称为宁西县(察布查尔县的前身)。12月28日人民解放军五十团进驻惠远城,宁西县各界代表亲切慰问解放军。

1950年2月10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把宁西县划为三等县。春节后解放军来宁西县慰问各族人民。3月中旬至4月下旬沙陀等六名县政府干部到五十团参加地干班学习,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培养。4月29日以五十团教导队长吕兴银为团长,白云海等十三人为成员的党政工作团进驻宁西县,开展了社会调查,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组建县、区两级党委和人民政府。6月11日—18日召开宁西县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大会决定:废除锡伯族乌合尔达、牛录章京制,维吾尔、哈萨克族千户、百户长制;调整改建区乡人民政府。还讨论了镇压反革命等重大问题。7月1日成立中共宁西县委员会,吕兴银任县委书记。沙陀任宣传部长,白云海任组织部长。这一年普遍建立农会组织。10月底组织700人的工作组征收爱国粮210万斤。

1951年3月9日—13日召开西宁县各族各界第三次代表会议,主要讨论决定搞好春耕生产,帮助农牧民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号召改变游牧生活要实现定居。4月伊犁行署决定把坎区划归宁西县。5月成立镇压反革命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该运动1952年底结束,逮捕各类反革命分子77人,重点打击对象57人。7月9日—17日安排部署了减租反霸工作。伊犁地委工作组30人搞试点,到8月中旬结束。8月8日至20日,宁西县第四次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号召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积极投入到减租反霸,抗美援朝运动中。9月7日组建减租反霸工作团194人,后又派征收爱国粮工作队137人,十月底征收360万斤,超额完成任务。12月17日-20日召开全县牧民代表会议,安排了牧区民主改革工作。1952年元月部署安排继续开展镇压反革命和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4月初减租反霸基本结束,全县共有128户地主,153户富农,共减租退租41124大升麦子,各族农民645户分获粮食150万斤。7月中旬“三反”运动结束,落实贪污行为的72人。11月1日宁西县开始“土地改革”试点工作;2日—6日召开第六次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作出了全面开展土改工作的决议。选沙陀为县长。1953年5月底开会安排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7月23日—8月5日宁西县委、政府安排部署了“今冬明春进行普选”和“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8月30日土改工作结束,没收土地69378亩,分配给8027名无地和少地农民。没收牲畜515头,农具1583件,房屋1438间。8月31日—9月15日,参加土改的130名干部直接转入普选政策学习班。重点学习普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政策规定。9月17日组建156人的试点工作队开进6个试办点。9月21日召开民族宗教人士座谈会传达学习普选政策。12月25日中共宁西县委与各族代表人物,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共同讨论酝酿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名单上报上级批准。沙陀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结束,全县有7670户,35351人,男18454人,女16890人,其中锡伯族9164人,哈萨克族12678人,维吾尔族11994人。

1954年元旦已过,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在这之前于1953年9月份选出二十多名各族干部到新疆省干校民族区域自治训练班学习党的各项民族理论和政策,10月份还参加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乡的筹建工作,沙陀县长也带去宁西县的各族干部十来名参加了筹建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民族区域工作经验。

1月5日筹备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21人,锡伯族9人,维吾尔族4人,哈萨克族4人,其他民族4人。其中宗教界部落头领各一人。农牧业劳模2人。女性2人。会上筹备会主任沙陀做了“关于宁西县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及筹备会工作任务的报告”。并认真学习了中央及新疆人民政府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文件。经过认真的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中央关于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一个统一的大家庭里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在同一个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尊重自治民族的民主权利,这是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最大信任和关怀。这有利于“发展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永久的团结,发挥各族广大人民热爱祖国的积极性,使各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逐渐地创造各族人民繁荣、幸福的生活,达到在经济、文化上的完全平等。”

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方案中还具体规定了“1953年11月底以前在伊犁专区霍尔果斯县锡伯族聚居区建立乡级自治区。其自治机关为一级地方政权,受该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伊犁专区所属之宁西县,建立一个相当于县一级的锡伯族自治区,该县所属加格斯台,海努克,考訇奇等地,是否划归伊宁县管辖由当地政府与有关民族代表性人物协商提出意见。其自治机关为一级地方政府,受伊犁专区直接领导。”步骤上结合普选先建立乡一级人民政府,这项工作从1953年12月开始。在这一次筹备会上,对上述方案中提出的“加格斯台、海努克、考訇奇等地归属问题”初步征求了意见,仍有不同看法,特别是五区(坎乡)划归伊宁县的意见比较多,这一次会议未做决定,继续广泛征求意见。会议讨论通过了筹备会成员名单21人,选出常务委员7名,决定成立“宁西县锡伯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设正副主任各一人,正主任为吉成,下设5个组,即:秘书组、宣传教育组、调查研究组、人事组、财务组。

元月9日筹备会拟定出锡伯自治区筹备工作计划方案,即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从1月5日—1月30日,共25天,宣传区域自治政策意见,调查了解情况;第二步从1月30日—2月17日共18天,讨论研究自治区的名称,自治机关的组织条例,行使的文字,单行法规,财政权限,行政区划和自治机关干部的调配等各项具体方案;第三步从2月19日—2月28日,共9天,主要在原有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锡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办理会前会中的各项具体筹备工作;第四步从3月1日—3月12日共12天,召开宁西县人民代表大会,成立锡伯自治区,选举产生锡伯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主席、副主席和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月13日—14日筹备会召开,各界有名望的上层人士、部落头目、宗教人士等32名参加座谈会。会上,由沙陀主任做报告,宣讲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意义,宣读了新疆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计划,建立宁西县锡伯族自治区的决定。讲解了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和其他有关的政策规定。然后组织讨论。讨论时发言较热烈,都以自己亲身经历及亲眼所见,畅谈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毛主席的领导英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实现了多民族团结、和睦,互助友爱,才实现了多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才得到尊重等等。还谈到了由于以前不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精神,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曾产生过不少误解。如,有得认为锡伯族实行自治就是锡伯族掌权,其他民族被排斥在外;有的因历史上的隔阂怕受到报复;有的怕受到不平等对待,怕享受不到民族政策的优惠条件,怕文化教育事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等。通过这次的学习,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精神,领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了顾虑,纠正了对具体政策规定的错误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计划和建立宁西县锡伯族自治区的决定,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开明人士佟荣昌还介绍了参观内地的见闻,通过他的介绍,使有些与会人员得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知道了内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的大好情况。会议最后由县委书记吕兴银同志作总结,进一步阐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上向与会人员布置了工作任务,并交代了应注意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部落头目11人,宗教上层人士3名,开明人士6名,开明地主10名,中农2名。其中锡伯族10名,维族10名,哈族11名,柯尔克孜族1名。会议开得成功。会议结束前沙陀主任还征求了有关宁西县民族自治区区划范围、名称、县址等方面的意见。

会后,筹委会从县委、政府部门、区公所及已结束普选工作的乡干部中抽调63名,集中到县上培训三天;并组织放寒假的中学师生,小学校长办学习班进行训练,然后让他们分赴全县各机关团体、农村牧区,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县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县直机关干部组成以锡伯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为主的三个学习小组,展开了广泛、深入地学习活动。各族干部学习认真刻苦,讨论争先恐后,发言畅述己见。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及时开大会作报告讲解;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体规定,不同民族的不同理解或认识上的偏差,属局部、个别问题的,则针对性地充实调整学习内容,以客观事实予以解答,以理服人。农村牧区则先召开乡村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大会,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领会政策的基本精神,掌握有关政策界限,然后让他们成为宣传员,深入农村,然后,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多种办法进行宣传。如出黑板报,组织秧歌队,街头演讲,挨家挨户宣讲等。开大会时会前文艺演出,吸引更多的群众听讲受教育。晚上夜校和识字班的群众上课前先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居住分散的农牧民,以个别访谈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不漏一户,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县上下从机关干部职工到农村牧区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高潮。经过耐心细致地宣传教育,深入认真地学习讨论,广大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懂得并领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精神。如二区的哈族群众讲:“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太阳一样,照暖了少数民族人民,我们必须和锡伯族人民携起手,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团结友爱。我们要诚恳帮助锡伯族建立自治区,实施自治权,共同发展。”在第一阶段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提前进入了第二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锡伯自治区的名称、行政区划范围、自治机关、驻地、地方权限等问题上讨论非常热烈。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

一、自治区(县级)的名称

宁西县锡伯族自治区筹委会于一九五四年元月十九日上报材料中记述“自治区的名称经多方面征求意见,讨论同意冠名为‘锡伯尼亚’较为合适,‘锡伯’是民族,‘尼’是锡伯语助词,‘亚’是所在地之意,总意是‘锡伯族所在地’之意”。据沙陀同志回忆,这名称上报到省政府后,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省统战部召集在省府各部门工作的锡伯族知名人士、知识分子征求意见。经过讨论协商、考证,提出了以察布查尔渠名作为自治区名称,即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其含义,察布查尔大渠是锡伯族从东北西迁来伊犁定居后开挖的水渠,是锡伯族赖以生存、休养生息的母亲渠,也是锡伯族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象征。建议反馈到宁西县后,宁西县各族人民特别是锡伯族人民欣然同意。认为以察布查尔渠名命名自治区,既为全县各族人民所熟悉,又贴切锡伯族人民心意,也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命名规范要求,甚为满意。

二、自治区(县级)的区划范围

区划问题一直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五区(坎乡)群众更为关心。经一个多月的讨论酝酿,在五区的归属问题上意见仍不能一致。原因:一是五区归宁西县管理时间短,1951年才从伊宁县划归宁西县。二是五区群众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交往上都跟伊宁县更为密切。三是五区离县城住址太远,若县人民政府搬到三乡(现在的爱新舍里镇)则相距近百公里,行使行政领导不方便。四是五区群众也希望归属伊宁县。县党委很重视区划问题,多次召集各民族上层人物、统战人士等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宁西县具体情况,从有利于今后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出发,在取得广大各族人民的同意的前提下,决定将宁西县所属各区全部包括在区域自治范围内,建立锡伯族自治区,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自治机关驻地问题

自治机关驻地问题关系到自治民族和自治区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慎重。筹委会在县区级干部学习讨论会上,上层统战人士座谈会上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讨论协商,最后归纳大家的意见,初步提出将自治机关设在三区一三乡(今爱新舍里镇)。理由是:一是人口集中,一、三乡锡伯族人口占锡伯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水源充足,水质好。六乡(现在的县城)则在水源水质等方面差一些。然而一、三乡不在县中心地区。上述意见上报伊犁专区后,听取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认为行政中心应该在中心区为好。依据上级意见,决定六乡为今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的机关驻地。

四、自治地方权限问题

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规定“各民族自治机关得采用一种在其自治区内通用的民族文字为行使职权的主要工具”,结合我县的具体情况,以自治民族的文字(锡伯文)为行使职权文字的同时,也使用哈文、维文、汉文。达到上传下达、政令畅通、交流思想、解决问题的目的。

牌匾写法上规定,锡伯文在上边,汉文在中间,维文在下边。

2.锡伯自治区(县级)权限的方案,报上级有关部门后,伊犁地委统战部经与省财委研究后,认为所提财政权限因涉及整个新疆省和多级多民族区域自治区的财政体制和权限的划分问题,据省财委意见,可暂按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的一般县的收支预算制度执行。

3.人事方面也做了明文规定,如锡伯自治区人民政府县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由自治民族担任,人民政府的主要组成人员中锡伯族占多数。大力培养自治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等。

4.根据锡伯自治区(县级)的实际情况、特点和需要,在发展多项建设事业方面也做了些具体规定。

2月10日宁西县基层普选工作结束,历时四个多月,全县登记选民1917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16179人。选出代表720人(其中女121人)。各区乡先后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5个区32个乡人民政府正副乡长63人,委员207人(女35人)。通过这一次普选,进一步健全了基层政权组织,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坚实基础。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筹备会工作转入第三阶段。这阶段的中心工作是选好县第一届人代会代表,酝酿县政府领导候选人,准备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准备工作。县委极为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经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协商,确定代表名额为100名,其中男85名,女15名;锡伯族36人,哈萨克族28人,维吾尔族27人,汉族3人,其他少数民族各一人。县长候选人由锡伯族里产生。省委地委、县委都非常重视,上下左右各民族中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向锡伯族代表人物征求意见;有人也曾建议过省委:在省府工作的锡伯人中也可以考虑。各级组织部门经过广泛考查,建议在县上工作的,党培养的锡伯族第一代党员,现任县长沙陀同志为自治区(县)第一任县长候选人。这一建议受到宁西县各界各族代表的欢迎。锡伯自治区(县)人民政府副主席候选人维吾尔族一名,哈萨克族一名,委员确定为19名。

3月16日宁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在县俱乐部召开;县委书记吕兴银主持,筹备会主任沙陀报告了筹备工作情况;应到代表100名,实际到会92人。通过了主席团名单、提案审查委员会名单、大会议程;县委公布了与各界各族代表人物和人民团体共同提出的锡伯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委员以及出席省人代会代表候选人名单,请代表认真酝酿讨论。

3月17日上午,在国歌声中人代会隆重开幕,少先队员向主席台献花。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省府、伊犁专署、各县的祝贺团。中央祝贺团还带来新闻摄影厂的记者现场拍摄纪录片。

大会由县委书记吕兴银主持,原县长沙陀作解放四年来的工作报告并提出了今后工作任务。代表按语言分几大组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同时大会收到代表的提案议案217件,经审查委员会讨论把其中的五件做为大会议案提交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的反复讨论,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之后转入主席、副主席、委员、省人大代表候选人的酝酿阶段,县委组织部向代表详细介绍了每位候选人的详细情况,经过几天的反复讨论,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于3月24日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一次成功,票数比较集中。选举结果:沙陀(锡伯)当选为自治区(县级)主席,吐尔汗•阿西尔(维)、阿瓦斯汗•露拜(哈)当选为副主席。佟吉成(锡伯)、春保(锡伯)、杜灵芝(女)(锡伯)、吴丰寿(锡伯)、郭基南(锡伯)、殷登保(锡伯)、别肯.阿都吾木别克(哈)、卡肯.伊萨(哈)、沙比尔阿洪.依斯拉木(维)、艾瓦娜木•木沙(维女)、扎依尔•依吾尔拉(维)、吕兴银(汉)、霍西特(蒙)、对山阿里.买买提阿洪(柯)、依斯玛衣尔(回)等18人为委员。

选举结束后,新当选的主席、副主席、委员举行了宣誓就职仪式。

大会最后通过三项决议:一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二是决定把宁西县更名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其范围包括七区三十二个乡,号召县境内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是政府行文以锡伯文为主要文字,同时使用汉、哈、维三种文字。

代表大会闭幕后第二天(3月25日),举行了全县各族人民“庆祝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成立大会”。会场安排在锡伯中学操场上,用松树枝搭起了观礼台彩门,上挂红底黄字大会横幅,周围飘扬各色彩旗。穿戴整齐的各族群众早早就进了会场,机关干部,中小学也组成红旗、彩旗、花环、秧歌等方队在“祖国颂”的歌曲中走进会场。县城以外的区乡也派代表来参加。会场上人山人海,呼口号声,相互拉歌声此起彼伏。

十点整宣布庆祝大会开始,沙陀主席首先介绍了台上就坐的有中央、西北、新疆、军区、兵团、伊犁专署、兄弟县市庆贺团时全场热烈鼓掌,少先队员向客人献了花,朵朵鲜花代表全县各族人民的一片情意。祝贺团宣读了贺词,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

沙陀主席讲话中汇报了解放四年来的工作及自治县的筹备工作情况,最后庄严宣布了人代会的三项决议,当宣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成立时,全场锣鼓齐鸣,掌声雷动,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大会给党中央、毛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省人民政府发了致敬电,在场的所有人满含热泪,聆听着、首肯着、世世代代铭记在心!

会议最后是群众庆祝游行,锣鼓喧天、彩旗飞扬,各个方队表演各自的节目,一阵阵掌声,盛况空前。

从今以后察布查尔大地的锡伯人与全国55个兄弟民族一起走上了社会主义阳光大道。

 

附件一:向毛主席致敬电

敬爱的毛主席:

向您报告!在您伟大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们住在祖国最边疆的极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今天也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您的恩惠:四年来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我们锡伯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就象是枯萎了的花草重逢春天一样,得到了再生的愉快和幸福。过去我们连年遭横祸,如今我们连年过喜事。您使我们挣脱了几千年来箍在我们身上的民族压迫的锁链,实施民族平等政策,使我们从政治上和经济上,重新爬将起来,从穷困走上了富裕。今天我们又在您的关怀下,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我们怎能不兴奋不鼓舞啊!……我们深信:只有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境内各个少数民族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才能得到自由平等;只有朝着您引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方向走,我们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才能享受自由平等与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热爱您,我们永远跟着您走,听从您的嘱咐,进一步地加强我们“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内各民族的友爱团结与互助合作。遵循着国家在过渡时期的目标前进!为发展本区农、牧业生产,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并与全国人民共同携手并进,促进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富强,建设好我们各族人民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奋斗!

祝您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各族人民敬礼

1954年3月25日

 

附件二:向西北行政委员会致敬电

西北行政委员会:

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深切关怀下,“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本年三月二十五日,在伊犁河的南岸正式成立了。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民族地区的辉煌胜利,这是党和毛主席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光彩。它标志着我们少数民族(在温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内)走向幸福繁荣的开端。因此,我们自治区的各族人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愉快!我们誓将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友爱团结,亲密地团结在毛主席的旗帜下,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斗争!并以热爱祖国、努力生产、争取连年丰收的实际行动,回答党和人民政府对我们的关怀。

敬祝崇高的敬礼!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各族人民致敬

1954年3月25日

注:本文是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扎英梅同志于1990年以前开始收集资料,拜访当时人;特别是亲自采访了沙陀、白云海等老同志。并翻阅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初稿,还没有来得及定稿,因病情恶化,稿件被搁置了。经过十六年,从2006年春节以后我又重新翻出来,又找一些资料补充,在原稿的基础上修改定稿成这个版本。现供广大读者闲阅。

 

附件三: 历史链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简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了民族压迫的翻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着新疆的和平解放,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也照亮了察布查尔各族人民的心坎。1950年6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前身宁西县召开了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废除了锡伯族居住区的总管,一牛录制,建立了区、乡人民政府。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初,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根据党的政策和各族人民的心愿,制定了在新疆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方案,决定在宁西县(察布查尔)建立锡伯族自治县。

    1954年元月,在中共宁西县(察布查尔)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锡伯自治县筹备委员会,并结合普选开展了自治县的筹建工作。为了深入而细致地作好普选工作,筹委会派出大批干部下到农牧区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历时近5个月的普选,全县共登记选民1917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16179人。选出代表720人(其中女性121人)。通过普选,各区、乡先后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5个区32个乡人民政府正副乡长63人,委员207人(女性35人)。3月17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宁西县(察布查尔)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宁古齐牛录召开。历时9天的会议中,100名各族代表欢聚一堂,宣告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1955年11月底,召开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改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原主席、副主席改为县长、副县长)。大会决定政府行文以锡伯文为行使职权的文字,对上行文时附以汉文、哈萨克文两种文字,对下行文时附以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两种文字。大会选举产生了察布查尔锡伯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沙陀(锡伯族)、副主席阿瓦斯汗·达路拜(哈克族)和吐尔汗·阿西尔(维吾尔族),以及委员19人、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人。同时,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向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贺电,表述了全县人民的感激之情。在大会期间,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省人民政府、伊犁地委、伊犁专署等党政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都亲临参加。伊宁、霍城、巩留等县、市都派代表前来祝贺,给大会送来锦旗、贺信、贺电。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成立使锡伯族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权利。

(本文原载《锡伯族风情录》,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