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民族区域自治篇
>
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涂荫柏先生(葛丰交)
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涂荫柏先生(葛丰交)
发布时间:2023-04-16 19:22
467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那还是25年前的事。1986年,我在伊犁地区教育处教研室工作。是年222日,时任伊犁地区教育处副处长的王立同志给我批转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的一份公函,让我办理。公函的大致内容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涂荫柏同志,经自治区党委批准作为中国人名大辞典选报词目候选人物,已上报国家教委。现根据国家教委指示,拟于近期编写词条详文,为此,请你局(处)指定专人整理涂荫柏同志简历及事迹材料一份,于320日前寄送我厅教科所陈声远同志。

接受任务后,我于32日,驱车前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教育局,时任县教育局局长的刘成同志(锡伯族)热情接待了我,商议了收集整理涂荫柏同志简历及事迹的具体事宜,并安排县教育局的教育干事陈泽民同志协助我工作。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期间,我上门拜访了涂荫柏先生,仔细地询问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工作事迹,他随后给我提供了一份题为《四十年历程》的材料。311日下午,县政协、县教育局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教育名人涂荫柏同志事迹座谈会”,县政协主席、教育界知名人士、学校校长及老教师代表共19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教育界老前辈及熟悉涂荫柏同志工作、生活情况的同志先后发言,畅谈了涂荫柏同志四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许多事迹,涂荫柏同志也回顾介绍了自己从教四十年的经历和曲折的人生道路。我深深为这位教育界老前辈四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所感动。回到伊宁后,我奋笔疾书,用一天的时间赶写完了《涂荫柏同志简历及事迹》的材料,上报自治区教育厅。

暮然回首,已过去25个年头了,我也因工作需要于1998年就离开伊犁,离开工作过二十多年的教育岗位,调到自治区民委(宗教局)工作,一直没有机会与涂荫柏老先生见面。前两年从伊犁一位锡伯族老乡那里得知涂荫柏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十分悲恸。二十多年前,同他接触中留下的音容不时在我的脑际、眼帘浮现,而且久久不能忘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值此机会,写成此文,深深怀念这位为民族教育做出过重要贡献的锡伯族教育界老前辈,老党员,老政协委员,祝愿他的高尚品格永存人间。

涂荫柏,姓涂木尔齐氏,字慕奇,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人,19255月出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曾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常委。

涂荫柏同志于19255月出生在新疆河南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色里镇伊拉齐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33年至1939年在该村小学读书。19395月其父亲病故,他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小学毕业后,他与同学一起赴伊犁参加了入省城中学(包括师范学校)的考试,被录取。但因患伤寒病未能按期赴省城就读。193910月经教师推荐和资助,涂荫柏同志随当时来河南县视察工作的“新疆锡索满文化总会”会长,进步人士安子瑛到乌鲁木齐报考省立师范学校被录取。食宿穿均由学校供应。一年后,即1940年下半年因苏德战争影响,学校粮食供应紧张,很难学习下去。当时,省测绘学校待遇优厚(被子、衣服、鞋袜、课本、文具都由校方供应,还补助一定数额的津贴,给直系亲属发一份口粮)。为了继续学习、掌握本领、赡养母亲,他于194010月报考测绘学校被录取,一直就读到194211月。在他即将毕业之际,盛世才疯狂逮捕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加之其母亲来信诉说生活之艰难,他就请假回家探亲,看到他母亲、妹妹生活确实很艰难,就应聘为河南县扎库齐牛路小学高小班教师,开始了教育教学生涯。1948年秋,伊犁锡索满文化协会和锡伯族知识分子及开明人士的共同努力,积极筹备,并经三区革命政府教育部门批准,在伊宁市成立了锡伯族初级中学,招收伊犁各县锡伯族知识青年三十多人,涂荫柏同志被任命为该校筹建负责人及专职教师。他克服缺教师,缺教材,没有教学器材,没有后勤人员等诸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伊宁市锡伯族初级中学成立,开创了西迁伊犁的锡伯族创办中等教育的先河,在新疆锡伯族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涂荫柏同志作为锡伯族初级中学负责人和专职教员功不可没。19499月,伊宁市锡伯族初级中学搬迁到察布查尔县,成立了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他随校调到该校继续任教,并被任命为教导主任。19519月,涂荫柏同志被新疆省教育厅推荐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教研班学习一年。他通过学习,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认识,接受了许多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管理方法。学习期满后,他于19522月回新疆省教育厅工作。期间,到伊犁协助伊犁教育局举办了伊犁各中学和伊宁市教师暑期培训班。当年9月调到察布查尔锡伯中学工作,直到19839月调县政协工作。这期间,他历任察布查尔锡伯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革委会副主任、校长等职。

涂荫柏同志自1954年以来,历次被选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63年被选为伊犁州政协委员,1978年以来被选为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常委,1981年选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学会副会长。从198310月至1989年,任察布查尔县政协专职副主席。

涂荫柏同志是一位在锡伯族人民中享有盛誉的老教育工作者,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呕心沥血,勤奋治学,为发展边疆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锡伯族人民的教育、文化事业,培养下一代,在教育、教学以及行政领导工作中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深受当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他教过的学生,有的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有的大学毕业后在自治区、自治州、地区、县及高等院校做领导工作,不少人成为自治区各条战线的骨干。由于涂荫柏同志教育教学业绩突出,1981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赴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涂荫柏同志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边疆民族教育事业。19529月,他刚调回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时,正值建校初期,百废待兴,困难重重。锡伯中学是在旧关帝庙的废墟上建起来的,当时,校园到处颓垣残壁,枯树桩、深坑、土丘比比皆是。涂荫柏同志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他在条件差、建校经费缺少的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创业建校中去。他不向国家伸手,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建校之日起,就边教学,边开展建校劳动,平整校园,兴建校舍,改善教学环境,修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留下了辛勤的汗水。1957年,他又同其他校领导一起,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搞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学校建起了果木园、蔬菜基地、鱼塘、饲养场、办起了商店、木工厂、缝纫厂等校办企业。在短短的两年中,学校积累了不少资金,用这笔资金购置了许多教学器材、图书资料。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学校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8年底,以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梵为组长的工作组来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该校的勤工俭学工作进行了调研,作了全面的总结,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伊犁州(包括博州在内)召开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推广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勤工俭学的经验。1959年又在自治区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交流推广。1960年,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的先进集体,选派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卫生、宣传战线群英会,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奖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涂荫柏同志把编写教材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新中国成立之前和建国之初,锡伯族学校教材奇缺,加之锡伯族学生不识汉文,直接接受汉文教材有一定的困难,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建国之前,他与锡伯族著名诗人郭基南等学者一道把汉文和苏联的俄文教材翻译成锡伯文,供锡伯族学校使用。察布查尔锡伯中学刚成立时,涂荫柏同志和其他教师一起自编和翻译汉文教材进行教学。他先后翻译过《王贵与李香香》《阿Q正传》《论青年修养》等,并为配合当时的群众运动,翻译了《战斗里成长》《血泪仇》等书,为广大锡伯族青年的思想解放与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获得锡伯族和其他民族知识分子的好评。

涂荫柏同志十分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倡导双语教学。为了在锡伯族学生中从学锡文教材逐步过渡到学习汉文教材,并用汉语讲课、提高教学质量。他积极宣传和提倡使用汉文教材,用汉语讲课,并不辞辛苦、多次到到州、省教育部门。要求派汉族教师到锡伯中学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自治区教育厅从1952年起陆续调来了李根固、朱江、傅历华、杨永嘉、安淑英、李佑谋、雪林、韩练善、高长详、黄肃、谢善智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年富力强,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汉族、锡伯族教师到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任教,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汉语教学也得到加强。在教学实践中,涂荫柏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在锡伯族学生中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方法、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

涂荫柏同志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一贯顾大局、讲民族团结,重视做好各民族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59年初,锡伯族中学与哈萨克中学合并,全县维吾尔学生上高中也上锡伯中学,此外,察布查尔县境内的国营厂矿和兵团团场的汉族学生也到锡伯中学住校读书。1959年,锡伯中学改名为察布查尔县第一中学。在这样的一个多民族的中学,做好各族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民族团结教育,显得特别重要。作为学校负责人的涂荫柏同志,充分发挥自己熟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优势,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关心兄弟民族教职员工的生活。学校各族领导、师生员工之间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友爱、和睦相处,各族师生员工之间未曾发生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行为。

涂荫柏同志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善于团结对自己有不同意见或反对过自己的人。他曾经历了建国后历次政治斗争的风风雨雨。1958年底,趁他在北京参观学习,自治区教育厅帮助锡伯族中学总结勤工俭学经验之际,当时的个别校领导给他扣上了“保守不愿大搞”的帽子,后虽然经工作组织调查核实取消了,但又在1959年底,趁他参加自治区教育厅,州文教处组织的教育视导组,在阿勒泰、塔城视察学校之际,学校的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群众,大搞鸣放,给他扣了“不服从党的领导”,“搞一长制”,“右倾保守”,“思想落后”,“自大骄傲”等帽子。19607月,他被降职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19629月伊犁州党委甄别,批示恢复原职,恢复名誉。19633月才正式安排了工作。“文革”中他又被加上重重莫须有的罪名,列入被打击的对象,被群众组织批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1972年,涂荫柏同志被解放恢复工作,担任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革委会主任,担任领导工作后,他对曾在运动中批斗过他的人,以团结为重,不咎既往,携手前进,关系也处理的比较好,这对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办好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涂荫柏同志在四十多年教育工作历程中,始终把做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自己最高的、最终的政治归宿。他在1952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因历次政治运动、迟迟未能实现。但他始终心不灰、志不移,坚持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858月经察布查尔政协党组批准他为中共党员,他几十年奋斗的崇高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他于1983年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后,尽管工作繁忙、体弱多病,但他仍然时时处处惦记着教育事业,过问、关心教育,并身体力行与县政府有关领导一起深入到一些中学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涂荫柏,四十年的历程(手写稿),1986年3月5日;陈泽民,教育名人座谈会记录,1986年3月11日)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