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社会调查篇
>
对辽宁省部分县市锡伯族社会的调查(那启明、关玉成、高维华)(二)
对辽宁省部分县市锡伯族社会的调查(那启明、关玉成、高维华)(二)
发布时间:2023-04-16 21:00
2435

二、对瓦房店市郭尔吉(高)氏的调查

在瓦房店市的锡伯族中,有一支郭尔吉氏族,是瓦房店市锡伯族中一个大姓,分布在复州河两岸五个乡镇,大多数聚居在南迁后先人们开垦的土地上。近三个世纪以来,他们发扬锡伯族勤劳勇敢的光荣传统,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开发建设自己的家园。这里有为保卫祖国英勇献身雍正帝给立的碑,有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也有后起之秀,在一些方面还保留着锡伯族的传统风俗习惯。

(一)高姓的源流

    高姓锡伯人从何地迁来,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老辈有不少传说:如复州城镇西瓦村杏树园高树艺(77岁)说:小时候听爷爷讲:蒙古话叫伯德讷,后到错草沟,从错草沟来的,是清朝康熙年代过来的,离北京有七八百里,到这是占产户,到现在十一辈。我十几岁时这个村20多户全是姓高的锡伯人。从前以打猎为主,打猎是男女都去,给小孩做个像野兽脸的皮帽子戴上,野兽见了就不吃了,然后把他装进皮囊里滑到树上,等大人回来再放下来。这位老人即介绍祖居地又介绍了狩猎生活。如太阳乡高家沙坨子高胜林老师说:是从伯都讷错草沟来的,始祖名叫色楞额。又如高云飞(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给二女儿高玉枝信中说:咱们的祖先在伯牛讷(现在长春西南),部落酋长为小清王,在清朝初年,被清兵征服,派往复县驻守边防(即现在的高家沙坨子),十几代后从沙坨子分出一支,到邓家沟驻防垦荒(当时军人都给地),领名人为加虎尔牙吐,后又分三支,长支,次支都回到黑龙江双城去了,在邓家沟的是末支,葬在西房身老茔的高烈文---高承贵---高运庚---高裕恩---高永江,我是第六代,满名都不常用也就不知道了。锡伯族被满族征服后都是用满文满名,满族户口,因为年代较久,一切都满化了,通称“旗人”,希望你们都能记得咱们家世的渊源。这份遗嘱不仅说明从何地而来,还说明了是怎么来的,来到高家沙坨子干什么,并叮嘱子女不要忘记过去的家世。老虎屯满族镇三家村南沟,这里居住有高韩二姓锡伯族,所以称“达子沟”。高嘉善说:是“随龙过来的,是从北京西北错草沟来的,先到前廿里堡后到三家子南沟,杨家满族乡佟山村高维华说:“是从内蒙三道沟来的。”也有说是从哲里木盟来的。三台乡大房身高姓,知道是占山户,从何地来说不清。河东村的高姓是从高家沙坨出来的,至今已有八辈。

八旗旗属:太阳升乡高家沙坨子、邓家沟为正蓝旗;复州城镇杏树园为正黄旗;三台子满族乡河东、大房身为镶蓝族;老虎屯满族镇三家村南沟、杨家满族乡佟山村为镶白旗。

(二)迁徒

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查到的由复州西迁到伊犁的锡伯族高姓,据八牛录郭尔吉(高姓)家谱记载:“乾隆二十九年,由盛京所属复州正蓝旗苏尔格纳牛录移驻伊犁。留居盛京的始祖:阿顺达·果若霍图;移驻伊犁的高祖:佐领阿哈里、披甲多霍;第二代副总管达胡。

这支迁往伊犁的郭尔吉氏,是属于高家沙坨子迁去的,因官莹碑记载也是正蓝旗。另,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大办公室郭秀昌说,根据祖传的记忆,先人是从复州杏树彦迁到伊犁的。据调查核实。杏树彦应是复州镇西瓦村的杏树园。

吉林将军富俊奏请于双城堡地方开垦屯田,得到嘉庆帝的批准,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从金州、复州、岫岩和凤城等地在满、蒙、锡伯、汉军旗中移民双城堡,从双城县社会调查中就找到不少锡伯高姓是从复州迁去的,如:联兴乡高洪坤,是复州镶蓝旗迁去的,高祖叫高千。三台满族乡河东村高姓是属镶蓝旗。乐群乡国庆村陈营子正红旗二屯高树峰说:“是从复州南门外高家花园迁去的,农丰乡双利村(正白旗四屯)高熙和谱单记载:复州正黄旗。音得贺佐领另户西伯姓高。高树峰与杏树园的高树艺记的基本相同,1986年双城东官所高树坤还到杏树园寻祖。

高凤阁,祖籍复州太阳升乡沙坨子,其父辈移民到双城落户在王家镇民和村(镶蓝三屯)。河东村的高振岳(73岁)曾去过双城,他还记得农民作家高凤阁的父亲名叫高鸿强(鸿与振是一辈)。他们虽然骨肉分离百余载,尽管他们互不相识,不顾行程千里,专访叙旧,使骨肉之情代代相传。

居住在老虎屯满族镇三家村和杨家满族乡佟山村的高姓族籍属镶白旗。这两支高姓是近支。佟山村高姓高祖叫高锦,属末支人。佟山村在前廿里堡村还有一支尾字范“山”,下辈尾字范“臣”,这两辈和“学”、“维”是一辈。

(三)独特的供奉

1.喜利妈妈:复州城镇西瓦村杏树园的高姓家,供奉的喜利妈妈也是别具一格。高程氏介绍了她做喜利妈妈的过程:“索绳是线麻的,两股,是左右劲,布条是独边的,要青色的不要浅色的,到人口齐全的人家去化缘,第一年化缘独边布三块,自己家一块,共四块,猪嘎拉哈(也叫猪骨子儿)一对,用纸做的小水桶一对,小摇车一对,小弓箭一对,还有乾隆铜钱一对,均按次序拴在绳上;第二年再化缘外姓布条五块,自己家一块,共六块,绑在第一年布条的后边,拴在第二年的后边;第三年再化缘七块,自己家一块,共八块,共有布条十八块,三年完成,这是制作的过程。在立喜利妈妈时,用公猪血脖肉一块,护心骨一块,巴扇骨一块,里肌肉一对,作为供物。

2.海尔堪:在高树艺正房西头的墙垛下,砌一个约二尺高一尺宽的小洞,称小房,应为放海尔堪的位置,但高姓称它为外祖,这个洞是1943年翻修房子时砌的,高树艺说:“外祖,是在白绫子布上画的人,是男人半身坐像,头戴帽头,装在匣子里,是我亲手放进去的,‘文革’时失落了。从双城县高树臣家找到了画的坐像。

3.佛龛:高姓还保存着佛龛,里边挂有画在布上的九佛,与老虎屯三家子村南沟的高姓一致,外边还供有铜佛,有铜铸的佛灯和铜盅八个。这是锡伯家保存比较完整一套,佛灯点香油,祭祀时铜盅里放着用面做的果品。复州镇西瓦村杏树园屯高树久家至今还保存有佛龛。

(四)出家当喇嘛

在复县太阳升乡高家沙坨子北山角下,有两座喇嘛坟。据传说这两个喇嘛是高姓的,是从小出家到喇嘛庙当喇嘛的。沙坨村有两座庙,一个是老爷庙即关帝庙,一个是高姓修的佛爷庙,也称家庙。三间草房,庙里供的佛爷很大,一位精神病妇女来到庙中,认为佛爷像她的儿子就给抢走了。有一位高姓喇嘛到晚年回来住在佛爷庙里,看守自己的家庙,最后他坐死在佛爷庙里,被安葬在北山脚下,人们为他用砖砌成尖型的坟,后来就叫喇嘛坟了。

(五)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复县的锡全族解放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锡伯族的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在民族的大家庭里享受着平等的权利,当家作了主人,而高姓锡伯族又是复县锡伯族的代表出席会议。复县人大代表:高云飞,原籍复县太阳乡邓家沟人,沈阳市税务局顾问,沈阳市第三至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八届至第九届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委员;高士勤,原籍复县太阳升乡沙坨子人,复县副县长、复县第二届至第六届政协常委、副主席、旅大市二、三、四届政协委员;高淑英,女,原籍复县太阳升乡沙坨子人,村妇女主任,互房店市一、二、三届人民代表;高永春,原籍复县太阳升乡沙坨子人,复县第九届人大代表;高广金,原籍复县太阳升乡沙坨子人,村长,大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高维华,原籍复县杨家满族乡佟山村人,第十九中学副校长、复县第八届、瓦房店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

(六)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太阳升乡高家沙坨子因位于复州河畔沙丘地带而得名。由于土地瘠薄,经不起天灾影响,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一直很低,年人均收入长期不足百元是个穷村。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有了很大民展,人民生活普遍有了提高,1992年人均收入增到六、七百元。大米、白面成为家常便饭。从调查的高姓一百一十七户,三中全会前,住房共四百二十六间,其中瓦房一百八十六间,其余全是土平房,三中全会后,住房增加了一百七十五间,还新建了平房七十间,楼房四间。家庭用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文化水平也在提高,表中的文盲都是解放前上不起学的,而今上大学的也增加了(在外地工作的大学生未统计在内)。锡伯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少成长为国家干部,他们当中的知名人物有:高云飞,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世勤,复县副县长;高凤岐,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凤阁,复县双城堡五家镇民和村,农民作家;高熙宏,广东省军区后勤部处长(副师级);高昌金,广东梅州区武警支队支队长;高正义,大连市职工退休办公室主任;高振财,大连油脂化学厂干部(18级);高维仁,沈阳213机床电器厂党委副书记;高维平,大连市泉勇街道办事处主任;高寿臣,沈阳化工研究院供销处处长;高维臣,瓦房店市农业银行行长;高维卿,瓦房店市玻璃厂厂长;高维奇,沈阳纺织机配件厂技术科科长;高英起,大连耐火材料厂动力科高级工程师;高相臣,瓦房店市法院二厅厅长。

   (七)革命烈士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复县有三位烈士牺牲。他们是:高熙洪,原属区治安小队战士1948年8月牺牲。高维绪,原属41军103师战士,1949年牺牲;高学忠,原属41军112师战士, 1952年5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综上,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表明,高姓锡伯族人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的艰苦奋斗、勇敢、勤劳的光荣传统,在为祖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编写民族史的目的在于知道过去,为了将来,要像先辈那样奉献一切。

三、对金州锡伯族的社会调查

金州锡伯族,在1989年出版的《金县志》中记载:雍正年间,金州有汉族、满族、蒙古巴尔虎和锡伯族。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金州锡伯族为零。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锡伯族仅有8人,被载入(《金县志》大连出版社,1989年,第718~720页)。考察其“消失”原因与锡伯族被编入八旗和甲午、甲辰两次战争有关。

(一)源流

1636年(崇德元年)至1648年(顺治五年)锡伯族被编入蒙古八旗,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清政府将锡伯人从科尔沁蒙古旗内全部抽出,编设牛录,分归满洲八旗,驻扎于齐齐哈尔、伯都讷和吉林鸟拉等地。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清政府将扶余县伯都讷的锡伯人南迁盛京驻防各地,分在八旗兼管。迁入金州的锡伯兵为159人,连同眷属约有800~900人,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锡伯族西迁新疆伊犁时,金州官兵共迁去45人(另有眷属),剩余的锡伯人仍居金州。130年后的1894年,日本军国主义派兵侵略中国,同年11月6日攻占金州。11月12日,日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任命荒川己次为金州行政厅知事,颁布了《金州行政规则》。原有万余人的金州,战后剩6000人,除死亡500人外,其余人等当时都逃亡在外。日本当局对中国人不分民族,且千方百计要将金州人同化为日本人,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退出金州。1898年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建立关东省政府(即关东州政府),俄国占领7年后,在1904年~1905年的甲辰日俄战争中被打败,日本开始租借大连地区,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日本统治大连40年结束了。日本统治大连期间,根本不承认较少人口的民族。1932年日本制造了伪满洲国,日本规定这个“国家”由5个民族组成,即满族、汉族、蒙古族、日本、朝鲜族,不仅锡伯族都被抹煞了,其他如回族、鄂温克、赫哲族等都给消除了。

日本投降后,旅大地区被苏联军队接受,直到1955年5月才归还中国。在日本统治的半个多世纪长的时间里,锡伯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无法谈及民族问题,从而锡伯族逐渐消失在其他民族之中。

(二)对八个姓氏的调查

1985年开始,我们通过编写大连市民族志社会调查,在金州找到锡伯姓8个:即高、白、雷、傅、关、徐、吴、赵等。

吴姓:大连外语学院干部吴再兴(金县向应乡三家村人)在参加政协会议时对葛鹏举(锡伯族,辽宁省化工研究院工程师)说:“三家子的吴姓是锡伯族不是满族。”那启明、葛鹏举到向应乡三家子做社会调查时,听吴长吉介绍说:我们是从大房身迁来的,八家子、大房身、三家子是一家子,是西北鞑子”。连庄村吴金锡老人说:“我们是西北鞑子,是西北鞑子族绝对没错,供‘子孙妈妈’在西北角。”羊圈子吴金山在79岁时说:“我们是拨民来到大房身的,和土城东三家子是一支。”吴永富说:“据家谱记载,我们是从吉林省前郭旗(郭尔罗斯)迁来的,住在三十里堡(今四十里乡)达子屯。”吴国栋在80岁时说:“我们原住在三十里堡唐家栏子,后改为达子屯,来到这里是老哥仨,老大叫萨他马佛,老二叫萨他马利,老三叫萨他马,到土城东三家子是老三,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搬过来的。达子屯吴奎治说:“都说吴姓是西北鞑子,所以就把这个村叫达子屯。”65岁的吴德斯介绍说:“有一支从羊圈子迁到茶房村和向应乡三家子、八家子吴姓是一家人”。吴富君说:“茶房和羊圈子是一支,房身村一支移居四十里乡张家堡子”。

据吴国栋介绍说,他年轻时去过四十里的达子屯,屯里的吴姓人说和三家子是一家人,就是排字不一样。边外双城也移去一支,迁到东官所吴家窝棚,在伪满时我还去过。伪满时吴世仁、吴万和去蒙古郭尔罗斯找老家,那里不认,说这里的蒙古没有姓吴的。我们信佛教,供祖宗匣子在西北角上,里边有摇车、弓箭、小纸人(叫子孙兜,一年还包上一层纸,小孩闹病就上只香,让子孙娘娘保佑)。吴长兴遗孀王桂芳(时67岁)说:“长兴(即再兴)在世时说过,吴姓是锡伯族。还说过,1949年在天津军委联络部工作时,吴国璋是向应乡土城东三家村人,他那时就报的锡伯族。”1986年夏,吴国璋之子吴永义回连探亲到笔者家中说:“父亲在解放初期曾前去前郭尔罗斯考察过,在那里没有找到吴姓蒙古族,从那时起就报的锡伯族。”向应乡城东三家子吴姓误认为家谱和石碑上都写的是蒙古文(实际是满文),所以,1982年人口普查时误报为蒙古族。

赵姓:大连水泥厂工人吴国馨,向应乡三家村人,他说:“小时跟祖父吴世仁去大石棚赵姓姑奶奶家串门时,祖父指着赵家西屋西北角的‘子孙妈妈’说:‘记住,这是旗人的标记。’”虽然未说明这是锡伯人的标志,但只有锡伯人供“子孙妈妈”在西北角。吴国馨还提供了赵姓锡伯分布,在石砬子、葛麻、广宁(二十里乡)等地。

华家乡新石村前石砬子赵家元(时75岁)说:“我们是占山户,来到这里有300年,是从广宁寺(廿里乡)蛤蟆湾搬来的,那里还有一支叫赵家敏,说我们是西北达子。有谱单,序上写有‘自西伯(即锡伯)伯册讷(即伯都讷)四道沟拨金州……。’”赵家敏(时78岁)说:是西伯利亚、觉力哈拉,西北达子是民兵。这里是蛤蟆湾镶红旗,以后就叫红旗营了。长垅地、三台子、茶房有分支。”长垅地赵家琪(时54岁)说:“红旗营含蛤蟆湾、二道沟和长垅地几个自然屯组成,长垅地是因耕地东西地垅长,后叫成地名。”三台村黄家沟赵吉山(时83岁)说:“是在满清时从大魏家龙凤寺来到刘半沟又到长垅地,来到红旗是占山户,北到茶房、东到杀马岭、西到刘半沟、南到花茶沟共八百天地。迁到黄家沟约140余年,从长垅地过房给赵庆珠的,和华家乡石砬子有来往,大小喜事都不忘。另去双城一支。”(据双城县幸福乡进步村赵德林家谱记载。“金州东北二十五里,长垅地迁双城。”说明长垅地在赵姓家族里是有名的。)

赵吉山还说:“听老人讲从西北过来时候是骑马过来的,往这边跑时马死了,不让忘记这个马,称为‘宝马’,用花线缠个小马装在匣子里,以后做个铜马。祖先用一块绸布将老人的名字填上装在匣子里。在西北角孤有个纸包叫‘子孙奶奶’是保护小孩的,赵姓是镶红旗,口头上说是西北达子。”向应乡大石棚村赵成选(时39岁)说:“爷爷在世时说过,我们村的赵姓不是满族,是被征服的,是镶蓝旗。”

亮甲店镇泉水村赵义令(时41岁)说:“我们是从抚顺市新宾县老城来的,已有16辈,那边还有人。我们是依力根、觉力哈拉,长太牛录镶黄旗,当时是五个老太爷,有一个下落不明,这四个座落在泉水屯、老虎洞(在三十里堡镇)、都家和登沙河三家子,我们是西北达子,供‘子孙妈妈’在西北角。”赵永久(时69岁)说:“我们是从黑龙江和松花江之间过来的,编在八旗内的镶黄旗,先到抚顺、昌图,从老城沟来的。祖宗装在匣里,布条标志是两位祖先。供‘子孙妈妈’也叫‘子孙娘娘’挂在西北角,‘子孙娘娘’是管小孩兴旺的。村西二里处有喇嘛塔,喇嘛是赵家第三代人,塔是1958年拆的。”

黑龙江省双城县幸福乡久前村赵文全讲:“在金州老家有三处,一是甜水眼(老地图标为甜水井),二是独一屯(即都家屯),三是老虎洞。”与泉水村赵姓说法一致。赵文全的家谱记载:

赵姓锡伯满洲镶黄旗双顶佐领下,道光十七年(1837年)由金州移至边外双城堡,满堂自同治五年(1866年)移至双城。前石砬子赵明义(时74岁)说:“赵姓是从蒙古一带来的。”葛麻村赵明仁(时67岁)说:“从蒙古来时哥仨,老大、老二在三十里堡西山后、马圈子,老三来葛麻,老三名叫嘎尼玛,是‘达子’名,后来叫白了就是葛麻了。三家子村过去都姓赵,和石城村赵姓是一支,是先到葛麻的。达子屯是老三,‘达子’人厉害,所以将西北达子住的地方叫‘达子屯’。”石城村赵连芳(时70岁)说:“先祖‘满’地名叫额德讷或许是伯都讷,不知在哪个地方,来到石城哥5个,是雍正八年(1730年)来的,来了之后走了两个,有去双城的,住石城一户。从文书上看到是正白旗,德故牛录。”四十里乡西山后赵亭发(时79岁),赵亭安(时83岁)说:“移来时先住在七顶山乡老虎山屯,从那分出西马圈子、西山后和长垅地四个地方,爷爷说过去葛麻一支,现在西马圈子有赵明安,马圈子最早叫泉眼窝棚,赵姓是锡伯鞑子,是正黄旗。赵家在西墙西北供三个神位,一个是佛爷,叫天地九佛,有仙人龛是木头做的,龛前有佛灯,祭祀时点香油灯,还有8个盅(一面4个),里边装的是‘粳米’(大米),二是报马,三是‘子孙妈妈’,听姥娘说是‘喜利妈妈’。供祖宗庙,听爷爷讲,我们这支人,祖宗庙(家庙)里供雷神、闪神娘娘,供的是天神。我们这支人在逃难时,迷失了方向,是闪神救出老祖宗。家庙是一间房子,在我的院子内,庙里有两个案子,一个是雷神,一个是闪神,不供碗饭不烧纸,过年时上香到正月十五。小孩和妇女不让看,家庙在‘文革’时拆了,我们是西伯鞑子不是蒙古,是正黄旗。”西马圈子赵万海(时62岁)说:“有家庙在西山后,还有报马,是在一张纸上画的马,也有迁长垅地一支,不知在何处?”

以上,金州的赵姓,从家谱和口传来看,一是从伯都讷拨来的,二是从新宾县来的。他们知道锡伯人受蒙古虐待,也知道被清征服的,供奉的祖宗是以布条表示祖先,达子屯赵文龙家供有祖宗偶像。

白姓:登沙河镇阿尔滨村三家子赵长发(时63岁,双目失明)说:“三家子现在没有‘在旗’的赵姓,我们是从山东登州府来阳县赵家屯来的汉族。咱们村姓白的、姓傅的是真正的‘西北达子’,供‘子孙妈妈’”。白长有(时61岁)说,:白姓供“子孙妈妈”在西北角,白长平家有家谱还有铜佛、佛灯和8个铜盅。白长明说:“小时听父亲讲过,咱们的祖先是西北白德讷,有一支搬到亮甲店镇柳树村。”柳树村东都屯白玉田(时63岁,原金州卫校校长)说:“据我回忆,在7岁时听本家爷爷白天盛老前辈说过,我们是锡伯鞑子,是黄帝的子民,不是关东州人,更不是日本的皇民,你小子要记住这个,咱们这些人是锡伯达子人、达子兵,别忘了我们是锡伯达子!!我们是八旗兵,民族疏散了。’还听老人说,我们是从小云南迁到这里来的。”据双城县水泉乡大义村白长惠家谱记载 “原居小云南明永乐帝迁民到金州三家子,嘉庆帝迁民双城县新营子。”(注:明永乐帝迁民到金州,可能是误传)。白长明说,从白德讷可能即是伯都讷,这符合历史。

雷姓:大连市民委干部关世功(满族)介绍说:“关于锡伯雷也只是在人口普查时听说的,未搞过调查,这些人的地址在金县三十里堡乡老虎大队,这村中姓雷的比较多。”三十里乡政府民政助理雷英和说:“老虎大队现分为民主村(上达子屯)、老虎村(下达子屯),据传说雷姓是从大兴安岭来的,雷姓是锡伯达子。”下达子屯雷喜忠(时60岁)介绍说,姓雷的迁来时住在三十里堡镇东,茔地也在那里,因土地不好,后迁到达子屯(今民主村)。以前姓赵后改为雷姓。因姓雷的人多,将此地叫达子屯,以后来了姓施的一大户,从那以后就叫上达子屯(在东)和下达子屯了。上达子屯雷喜宝(时75岁)说:“雷姓到这里11辈,估计有300年,到这里的祖先叫扎母苏,有4个儿子,老大叫客尔库,老二叫得二黑,老三叫阿力珲,老四叫阿尔吉母,我们是阿尔吉母后代。以前说姓赵,这支人有做官的叫雷老爷,从此改为雷姓,从第8辈即‘胜’字辈改为雷姓。”

上海市第二工业局局长雷英伟(下达子屯人)来信说:逢年过节上茔祭祖时,首先到茔地西北角望空祭拜,望空西北是对我们老祖宗家乡的纪念,我们老家在西北,我们的祖先是西北达子。雷英军和雷才文说,是从错草沟来的。

傅姓:据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八牛录富察氏家谱记载,“原系盛京所属金州正红旗吉灵阿牛录人,乾隆二十九年移驻伊犁。”

金县七顶山满族乡文化站站长朱朝臣(满族),在写乡志时对少数民族进行调查时记载,“傅家村的傅氏(富察氏)、韩氏(西伯额氏)供奉位置在北墙的西北角……”这是调查金县傅姓锡伯的线索。傅姓住傅家村东达子营。傅永新之母周玉荣(86岁,汉族)说:“小时候听说傅、韩姓是占山户,达子营传说是西北达子住地。供祖宗匣,在黄绫子布上画两个人,一男一女,还供‘子孙妈妈’,三角形状,并贴福字还有挂笺,一年包一层纸,供在西北角,是保护小孩的,为子孙贵贱供的。”在亮甲店镇红亮沟对那姓调查时,那绍彬(满族)母亲张翠凤(汉族)介绍说:“我娘家住在金县登沙河镇阿尔滨村,那里老傅家供‘子孙妈妈’。”阿尔滨村傅宝有(时62岁)介绍说,阿尔滨的地名是傅姓来这里的老太爷的名字叫成屯名。傅姓叫西北达子,供“子孙妈妈”。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八牛录富查氏家谱记载,原系盛京所属金州正红旗吉灵阿牛灵人,另一份家谱则是“南金州,洁尔扎阿牛录镶红旗,在金州祖先,恩都力,来伊犁色尔吉讷披甲。说明迁往伊犁是从两个旗迁去的,但登沙河镇阿尔滨村和七顶山达子营的傅姓的旗属已失传。

关姓:复县东岗乡喇嘛庙关世玉收藏的家谱记有,“阿什图、塔什图、巴牙拉、克兴厄等户皆拨金州城厢(镶)白旗。”据辽阳市民族志编辑肖廷燕提供,张台子乡大三界坝村关姓家谱记载,“顺治八年随龙过来,北边外,老白山波得阿错草沟人,座落辽阳城北三十里大三界坝一位,乱泥铺一位。金州一位。共兄弟三人,坐落三处。”据《岫岩县志》记载,“官住:西伯,正红旗,兴德佐领下,居城北二十里堡……”又据《满族在岫岩》一书记载,“岫岩城二里堡的瓜尔佳氏(关姓)系金州二十里堡迁去的。为了纪念祖居的地方,把在岫岩驻地起名为二里堡。”这是对金州关姓锡伯调查的线索。

向应乡徐屯村达子屯关庆余(时68岁)说:“关姓在达子屯住有10代(从茔地上看),听父亲说,过去这里因姓关的多才叫达子屯。咸丰二年(1852年)发大水走了一批,沙俄侵占金州后又走一批,现在就剩下我们一户了。关姓是西北达子,小皇庄有一支,登沙河镇北关村还有一支。”小皇庄关文汉(时74岁)说,“我们是合清牛录瓜尔佳哈拉,镶白旗,父亲说:西北达子受蒙古虐待。”有家谱,差两代人与复县东岗乡喇嘛 庙对不上。登沙河镇北关村关明连(时70岁)说:“老家伯子讷,我们是罕王做官,一坐下来就移过来的,有14-15辈,和向应乡小皇庄都是一个关,我们是西北达子,和南关村的关姓是同姓异族。”大连市社科联办公室主任关庆丰,北关村人,他从祖父关文刚和关庆连处抄来西关村家谱写道,“原地东北蒙古和辽西交界处的伯子讷,有五位老太爷,其中北关村是兄弟之一,另外四位住在杨树沟、望海坨、达子屯、小皇庄(均在今向应乡)、金州东凤凰城。”关文刚(时88岁)说:“是从伯子讷来的,旗号镶白。”这支关姓应属于复县喇嘛 庙的分支。

杨树沟关有智(时83岁说:“是从长白山拨民过来的,叫长白山伯都讷错草沟。祖宗匣里装红布写的人名,是满文写的,在墙旯旮挂的叫‘子孙妈妈’,不是俺祖宗,听本家说供个女子。我们是西北、锡伯人。”关景瑶说:“是从四十里乡宫家来到杨树沟给关文相种地。正红旗。”

四十里乡西山后村关庆祥说:“原先住在西山后,父亲关世昌于1944年逃荒去双城。”其母黄英(时76岁)说:“由于在双城生活不习惯,于1982年迁回来了,5个儿子仍住双城堡东官镇,早改锡伯族了,祖宗匣在‘文革’烧之前打开看了,纸包里有一张纸,有黄毛贴在纸上,‘子孙妈妈’是个纸包在墙角上,还有在布上画一个女人像,在莲(荷)花上边,有一尺长带色的。”(注:供女人画像,在凤城和东沟县的锡伯族中也有此说,画像挂在祖宗和喜利妈妈之间,可能是传说的女神)。

徐姓:达子屯徐世宽(时60岁)说:“姓徐的是‘西北鞑子’,供‘子孙妈妈’,在西北角挂的,华家乡柳树沟还有一支人。”柳树沟村徐世刚(时65岁)说:“柳树沟徐姓是占山户,徐家屯是分支。”徐世玉母亲(时78岁)说:“过去谁敢讲是西伯人……”向应乡民政助理吕洪才介绍说:“苏家屯村庄稼老有一支徐姓。”徐世功(时82岁)说:大清坐下来拨过来的,我们和徐家屯是一个祖宗。旗人都说我们是西北达子。听爷爷徐永德(至今有130岁)说:金州和咱们一样的有8姓,即高、白、雷、傅、吴、徐、关、赵。你说的(指笔者)7姓都对。高姓在石河驿高家房身。徐姓不供家谱,有个家谱单子,有钱人家写在绫子布上,条件差的写在布上,放在西墙祖宗匣里。还供‘子孙娘娘’也叫‘子孙妈妈’是管小孩兴旺的,叫她来保护,多生小孩越多越好。‘子孙妈妈’我还做过,有红布、弓箭、摇车,做一个小孩放在里边,挂在西北墙角,说是射天狗的。(东沟县那姓给喜利妈妈贴对联写有:打出天狗去,迎进子孙来)。

高姓:石河满族镇高房身村高仁宽(时69岁)、高仁智(时76岁)说:“是从蒙古来的占山开荒,东到土门子岭、南到大王家,北到石河五里台、西到山的分水岭。我们是西伯达子,西伯人是肯定了,小时候西伯鞑子挨老骂了,听了很反感。”高仁信(时70岁)说:“十几岁时听爷爷说供‘子孙妈妈’,并说姓高的是西伯鞑子,来到这里的始祖名叫色楞额(与复县太阳升乡沙坨子高姓的始祖同名,是否是一个始祖还不能断定),太爷的家族去云南打过仗,死了把头辫割回来葬于村后茔地。”高永言(时84岁)说:“听老人讲是从北京西黄泥大洼来,镶黄旗,姓黄的和我们是一家子,有高、黄不分之说,住在四十里乡老爷庙。”老爷庙杨树底黄振官(时75岁,老中医)说:“从京里拨民过来的,来到这里约有300年,父亲在世时说过和高房身高姓是一家子,称高永言叫二爷,叫黄姓西北达子,因为过去怕杀改为姓黄。”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