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是古代鲜卑族的后裔,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的活动区域:北起大兴安岭北段,南抵辽河流域,东自吉林,西至呼伦贝尔。据考证:锡伯先人曾在现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繁荣乡祥发村建立了第一个古城,即锡伯图尔城,齐齐哈尔是锡伯族最早的集居地之一。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清政府认为齐齐哈尔是最为紧要形势之地,蒙古、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所居地界总汇于此,曾派兵镇守,其中兵员之一部即锡伯族人。同年七月,皇旨:不误农时,乘闲筑城。于嫩江东岸卜奎驿站地方丈量筑城处所,以达斡尔等人力动工修筑,锡伯族600名兵丁参与伐木建城,这就是最早的齐齐哈尔木城。1991年齐齐哈尔市政府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齐齐哈尔建城三百周年纪念活动,起始时间即源于此。
建城后,清政府自与齐齐哈尔接壤处起,挑取嫩江沿岸所居之锡伯丁三千名,选其中壮者一千名披甲,其余二千名附丁,移住于齐齐哈尔新筑之城。康熙三十一年,即1692年,清政府将锡伯族编入满洲上三旗,安置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伯都讷和吉林乌拉驻防。当时齐齐哈尔有近两万锡伯人,被编为24个牛录。历史是最好的见证:锡伯族人在建设、守卫齐齐哈尔城中,功不可没。后来,清政府又怕“锡伯人众,恐生后事”,采取了“分散各地、万不可使居一国”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于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居住在吉林乌拉的锡伯人奉命赴京师驻守,随后,齐齐哈尔和伯都讷的锡伯官兵及家属又奉调南下盛京(沈阳)驻防。从此锡伯族人告别了劳动生息的第一故乡,而齐齐哈尔更是以母亲的胸怀,思念着她被迫离去的儿女,盼其再返故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政策光辉照耀下,锡伯族得以振兴和发展。齐齐哈尔也以她日新月异的发展,迎回了一批又一批的锡伯游子,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市已有锡伯族同胞1260多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政策得到了广泛地宣传和落实,党和政府很重视民族工作,齐齐哈尔的民族工作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齐齐哈尔的锡伯族同胞都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一九八八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们率先成立了齐市第一个少数民族联谊会——齐齐哈尔市锡伯族联谊会,更使我们激动不已的是我们民族节日——四·一八西迁节已在齐齐哈尔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细则中以法律条文规定下来,我们享受节日放假一天的待遇。近几年来,由于市党政有关部门为联谊会提供了包括活动经费在内的诸多方便,才使联谊会得到发展和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民族活动。我们先后派代表参加了首届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访问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并派代表参加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县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参加了哈尔滨锡伯族历史文化研讨会,并接待了全体与会代表在齐市的考察;参加沈阳锡伯族风俗研讨会,并瞻仰了锡伯家庙,接待了中央电视台长城摄制组以主持人焦建成为首的锡伯族摄制小组在齐市的考察活动。党和政府非常关怀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锡伯族同胞中,先后有8人被选为市、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的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是单位业务骨干,先进工作者;有的晋升了中、高级技术职称……。如原建华区常务区长、现任齐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的白玉萍同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3医院副院长,现任市建委城乡建设处处长、高级建筑师的何久成同志,市教研中心研究员、高级教师吴安良同志,省少数民族青联会委员、东北超微粉制造有限公司副经理关柏春同志等,就是许许多多鹤城锡伯骄子的典型代表。这些既是党培养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我们锡伯族人自强不息的向上精神。今天,齐齐哈尔的锡伯族人,决心继承祖先的光荣传统,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业中,为塑造齐齐哈尔精神,繁荣齐齐哈尔经济,继续发挥我们锡伯族人民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美德,加强同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合作,为把我们的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温博超:齐齐哈尔市锡伯族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