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社会调查篇
>
哈尔滨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及五省区代表学习考察活动(何成、徐书典、吴克尧)
哈尔滨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及五省区代表学习考察活动(何成、徐书典、吴克尧)
发布时间:2023-04-16 21:14
279

  一、基本情况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主办的“哈尔滨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及五省区锡伯族学习考察活动,于1990年9月21日至9月28日举行,历时8天,经全体同志的共努力,完成了预定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9月21日,“哈尔滨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在松花江林管局大会议室举行。开幕式别开生面,与我市锡伯族“4.18”西迁226周年的纪念活动结合进行。参加本次研讨会及考察活动的代表有:

新疆代表苏德善、车奇山;辽宁代表沈阳市关宝学、何兴武、佟钟时、付有坤、关耀、吴岩;大连市代表那启明、关云兰;辽阳市代表肖廷燕;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吴长春;吉林代省表关纯、佟清飞;黑龙江代表双城市徐中复、佟宝璋、付振书、高金华;齐齐哈尔市温博超、佟风呜、赵国安、安冬;大庆市于世林;哈尔滨市于世春、蔡纯生、吴英敏、何生林、何肃、何成、徐书典、吴克尧、吴月英、徐大光、付伟、吴非、关仲云、曹熙(特约)等。参加文化历史研讨会进行历史考察的还有吴彬野、蔡铁志、蔡铁林、于少强、何守军、刘立丰、赵立波等。在哈尔滨文化历史研讨会期间,进行宣读论文时哈尔滨市锡伯同胞有300多人参加旁听。这之外还有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还有我市锡伯族同胞代表共216人。这次盛会在我省我市锡伯族历史上是空前的,既隆重又热烈,会场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开幕式由哈市“锡联会”会长何生林同志主持,名誉会长于世春同志致开幕词,他对应邀到会的省市领导及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与会同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并阐明了会议的宗旨、任务和目的。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谭方之同志和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孙喜堂同志先后作了重要讲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支持和祝贺,谭部长以《稳定压倒一切,团结就是胜利》为题,就社会政治稳定、民族政策、文史研究和联谊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希望,孙局长在讲话中肯定了哈市锡伯族同胞在哈市的经济振兴、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松花江林管局局长王廷富同志和新疆、辽宁的代表向大会致了贺词,沈阳、双城等地送了贺旗和贺联。在开幕式上,哈市锡联会名誉会长蔡纯生同志就哈市锡伯族联谊工作情况,向与会的领导和同胞作了简要报告。研讨会历时两天,先后收到各地专家、学者的有关锡伯族民族源流、历史变迁、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论文22篇,会上宣读了有代表性的论文12篇,其中一些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会同志反映强烈。最后,由哈市锡联会副会长何肃同志致闭幕词,宣布研讨会圆满结束。

为巩固与深化研讨会的成果,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会后组成了有五省区的专家学者代表参加的“锡伯族学习考察团”,于9月23日至9月28日,对大庆油田进行参观学习,对齐齐哈尔郊区锡伯图尔古城和大兴安岭古鲜卑发祥地石室——“嘎仙洞”进行实地考察。在大庆期间,受到了大庆市委统战部和石化总厂领导的热情接待,并陪同参观了30万吨乙烯工程和“地宫”;在齐市期间,市委统战部、市民委领导夜晚出城30里迎接,并出席了齐齐哈尔市锡伯族联谊会召开的欢迎会,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向齐市锡伯族同胞报告了“研讨会”的成果,在考察锡伯古城遗址后即乘火车去大兴安岭。在内蒙鄂伦春自治旗期间,受到了鄂旗旗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旗委书记舍勒巴吐同志和副旗长泉博顺同志亲自安排我们的考察工作,并同去“嘎仙洞”。”而后,四大班子领导同考察团一起开座谈会,共叙民族情谊、研讨民族文史,介绍鄂旗情况。临别之前,旗委、政府还举行了民族联欢晚会,把这次考察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主要收获

    这次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和学习考察活动,各地专家学者与哈市同胞反映很好,情绪很高,感到在挖掘和整理民族遗产、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上收获较大,增强了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为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祖国的共同繁荣多做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归纳起来,主要收获有五点:

    1.锡伯族是古鲜卑后裔,在认识上取得了统一。关于锡伯族族源,过去有很多说法,有的认为是满族的分支,有的认为是蒙古的一部,“鲜卑说”在历史上虽有一定地位,但未统一起来。在这次研讨会上,辽宁肖延燕同志的《锡伯族源考》与哈市曹熙同志的《锡伯族第一故乡考》等论文,以鲜明的观点,大量的史实,科学的论证,追根溯源,详尽地阐述了锡伯族的民族源流和历史变迁,有理有据地说明了锡伯族就是古鲜卑的后裔,取得了与会同志的一致认同,解决了文史界争论不休的多种说法和模棱两可的认识,使锡伯族正确地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源渊,树立了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

    2.嫩江流域是锡伯族的第一故乡,在地理上得到了共识,锡伯族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一直没有统一和准确的说法。曹熙同志的.《锡伯族第一故乡考》和省民族研究所吴克尧同志的《嫩江流域锡伯古城调查》等论文,用充分、翔实的论据和实地考察的结果,确立了嫩江流域是锡伯族先民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发祥地,是第一故乡。“嘎仙洞”碑文的发现,说明早在北魏以前,锡伯先民就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一带。嫩江流域的七座古城遗址的发现,说明锡伯族先民早在辽金时代就已在这里定居生活。第一故乡的确立,使与会同志和广大锡伯族同胞对历史变迁由一知半解的了解变为较完整统一的共识。

    3.锡伯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关于锡伯语一直存在着争议。有的认为是借用满语发展的,有的说是“混合语”,因之很少有人把锡伯语作为独立语言去深入研究。新疆学者苏德善同志根据对锡伯族的历史变迁及大量锡伯先民活动的有关资料的考证,用对照法进行了研究,在《试论锡伯族固有语言与满语关系》一文中明确提出,锡伯语是一古老的独立的语言,锡伯族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中吸收了部分外民族的词汇,这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从总的方面看,锡伯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一观点的明确,为今后研究、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开僻了新路,拓宽了领域。

    4.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考察团在大庆参观了现代化的30万吨乙烯工程,在“地宫”了解了大庆30年的创业史和发展史,亲眼看到大庆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和忘我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昔日的荒滩上建设起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大油田和石化工业新城,感到欢心鼓舞,精神为之一振,加深了对日益强大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在鄂旗,听到和看到一个在旧中国处于原始落后,倍受欺侮的鄂伦春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步跨入社会主义,并已过上丰衣足食的现代化生活的现实,更加感到了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民族政策的威力。坚定了各地锡伯族同胞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决心。

    5.为民族团结和联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锡伯族文史研讨会和考察活动,不限于单纯的学术研究,在哈市和齐市期间,各地代表同当地锡伯同胞广泛接触,沟通感情,研讨成果直接同广大同胞见面,增进了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联谊工作,巩固了民族团结。在鄂旗与兄弟民族座谈、联欢,增强了兄弟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和维护统一的民族平等意识,特别是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探讨共同富裕、携手发展的路子,为今后的民族大团结和民族联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家拟议,1991年在辽宁沈阳、1992年在吉林长春、1993年在黑龙江双城举行类似活动。鄂旗领导建议活动时能邀他们参加,他们活动也拟请锡伯族代表参加。

    三、主要体会

    “哈尔滨市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及五省区锡伯族学习考察活动,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好评,主要体会有如下五点:

    1.有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这次会议和考察活动是在省委统战部和哈市民族宗教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举办的。主要领导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给会议提了神、引了路,鼓了劲,从精神上和经费上给予积极支持,是这次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7.有各省区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同胞们的通力合作。这次会议和考察活动,共邀哈市以及外省市代表30人参加,除个别因通知较晚来不及参加或因经费困难未能参加外,大部分同志都届时到会。一些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的老同志不辞苦,远道而来,对会议和考察表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汉族学者积极从事锡伯族文史研究,使与会同胞深为感动。

    3.有高质量、高水平的“龙头”论文。各地的专家、学者对锡伯族文史研究工作高度重视,能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民族文化历史遗产。在这次会议上,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起到了主导作用,带动了研讨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学术领域上的新突破,给文史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4.有一个优质服务的“班子”,会议准备充分,安排细致,服务周到。哈市“锡联会”是松散型的群众组织,搞这样的大型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锡联会”的领导成员,在业余时间,义务为这次会议和考察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周密筹划、精心安排,亲自动手。一些年轻同志在老同志的指挥和带动下,有组织、有分工地积极完成担负的任务。在材料准备、接站、食宿、会务等方面服务得很好,保证了整个会议和考察活动顺利进行。

    5.有松花江林管局和纺织工业总公司的大力资助。这次会议和考察活动,规模较大,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林管局在会场布置、材料打印、接待、送站、照象、录象等方面,北极邨宾馆在食宿安排等方面,十万绽在参观车辆与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从而保证了会议及学习考察活动按预定计划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