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纪事篇
>
新疆伊犁都拉塔口岸开放纪事(郭建中)(二)
新疆伊犁都拉塔口岸开放纪事(郭建中)(二)
发布时间:2023-04-16 21:40
312

1994年~1999年

1994年1月6日地区召开口岸建设会议,张国梁书参加会上研究确定了:

1.都拉塔口岸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要求基础项目设计尽快拿出来。

2.1994年要实施建设的项目为口岸区上下水、主干道,拉电,货运通道,2000--2500\的二层联检厅。67团到口岸路的等级要高一些; 口岸内部的路先搞基础砂石路;集中供热不考虑,先上茶水锅炉。

3.尽快拿出土地出让办法。

4.1994年实施建设计划要上报,项目预算要做细。

5.拉电先与哈方商谈,由杨副专员带队出访。

1994年1月19日杨玉军副专员汇报出访哈方的情况:1、临时过货问题,我方要求7月1日实现,哈方说根据建设情况定,哈方口岸电已通,正在打井,联检厅的基础已起来。他们也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口岸处在争议区,正式划界以前通道使用仍有问题。二是资金困难,94年度经费还没有落实。从哈方拉电可以,一度电5美分,要报用电计划。

1994年1月l5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联合代表团边界协定小组第三轮谈判于l月4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积极务实的精神,就以法律形式确定中俄西段,中哈、中吉、中塔边界已达成一致地段的边界走向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沦,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条消息告诉我们:困扰都拉塔口岸建设的边界争议问题总算开始谈判了,这给双方很大的鼓舞。

西北设计院于春节前做出了总体规划,经过地区领导、一关四检等部门的充分讨论修改后报自治区政府审批。春节前后白皮时间搞详规、控制性规划、口岸区初设,这些于3月底区政府都审查通过。3月20日新华社消息:中哈草签两国国界协定及附图。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哈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托卡耶夫签了字。不久国务院下发国函(94)20号文件,“同意开放新疆巴克图等五边境口岸。”其中包括都拉塔口岸,但注明正式国界规定以前不能正式开放,内部先做口岸建设。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我们加快了口岸建设工作。4月2日地区审议了口岸初步设计,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尽快拿出道路、管线、自来水、联检厅等施工设计图,做好形式准备。

4月19日张国粱书记召集杨玉军副专员、地区口岸办刘新苍、刘志强、口岸管委会朱培忠、郭建忠、建设处李炳刚等开会;张书记说:“今天探讨一下能否利用原来的详规问题。杨专员示意让我谈谈。当时我心里想,原规划是刘**搞的,他对原规划的改变有意见,总认为面子上过不去,可能给张书记说了一些话;张书记刚来,对规划改变的情况不了解,他们也不给详细讲,所以张书记提出了可否用原详规的问题。当时我就简要的汇报了规划修改情况,我说:日前改变后的总休规划由区政府己经批准,道路的布局整个都变了,另外往下移1公里后原来的地形地貌、测绘数据都变了,所以原来的详规不能用,我希望在规划上不要再折腾了。接着朱培忠、李炳刚现场孔表示原详规不能用。最后张书记说:修改后的总体规划已批了,就按文件执行;口岸工程设计抓紧进行,你们几家要团结。土地出让办法、口岸优惠政策赶紧出来,出台后大力宣传。资金可用银行贷款,同时跑北京京,一关四检各自路也跑一跑资金。杨专员讲:工程设计他们提出145万元,我们压到80万元,我们的资金困难,少设计就少设计。当时地区领导和我们都认为如果能实现临时过货,就可以把国内的一些客户吸引过来,也增加他们投资的信心,也有利于口岸建设。为此,4月27日地委行署再一次研究了与哈方实现过货事宜:第一7月1日临时过货,不成就捡到9月1日。第二交换双方口岸区的设计资料。第三从哈方拉电,电价0.15元。第四我方可以承建哈方口岸,哈方以物资偿还。第五我方建设5月20日动工。按照以上方案,中哈双方又一次在霍尔果斯口岸会晤协商,哈方仍没有同意临时过货,只是表示加快口岸建设。5月25日买专员主持讨论都拉塔口岸土地管理办法,按不同的用途每平方米价格定为1.5-2元;一条龙审批,管委会批项目,建设、土地部门办手续。前十家优惠15%。

5月26日伊犁行署邀请自治区计委、财政厅、口岸办、交通厅及一关四检部门的领导来伊商谈都拉塔口岸建设问题,买专员致欢迎词后,由我做都拉塔口岸前期工作情况汇报。然后来宾发现了意见。自治区口岸处苏克来提处长谈了如下意见:1、都拉塔口岸一关四检需445万元,国家给了171万元,其余自治区安排。一关四检各建各的好,后勤放在伊宁市,缺额资金可以借贷款。2、关键是8月底要过货,滚动发展。3、投资可以多渠道。4、客检厅不急于建,因为查验改革。5、伊犁口岸管理机构重复,可以取消口岸办。计委投资处王处长说自治区财力很紧张,行署能解决的自己先解决,上报的项目资金要找自治区领导落实。交通厅6月份准备与哈国交通部交涉,把伊宁到阿拉木图、奇木肯特的线路改走都拉塔口岸。建造表示用地区财政在人行的资金,口岸土地来担保。才能考虑贷款。一关四检,军分区的同志都表示同意地区安排。办公室建在口岸。后勤在伊宁市。各部门都做好了上岗的准备,一旦临时过货就可以上口岸工作。这一次会议最后确定:1、8月底实现过货。2、6月5日放线,3公里砂石路先搞,口岸电要通,水井抽水。3、先建办公室、住宿、食堂、简易平房共300平方米。4、口岸土地开始出让,一条龙服务。会后管委会一方面放线,一方面落实施工单位,做工程预算,并出让土地筹集资金。为了便于工作,口岸成立了项目、土地审批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土地处欧阳、建设处李炳刚、管委会朱培忠参加。6月10日施工队进工地开始修路。供电局的施工队开始埋杆拉线。后来自治区口岸处苏克来提一行到哈方考察时,特意到哈方噶尔扎特口岸看了看,看到哈方口岸建设整个停工,他们的答复是资金困难。苏克来提把这一情况向自治区政府阿主席汇报后,阿主席指示:转告伊犁行署,都拉塔口岸建设要与哈方同步进行,对方动我们动。根据这一指示行署决定口岸建设暂停。

    1994年11月10日一1995年2月25日我带地委工作组在霍城县兰干乡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995年3月行署同意继续修口岸路,7月14日地区口岸办组织计委、建设处、交通局、地区质检站、口岸委对3.3公里口岸路进行了验收。该路总预算为140万元。

    1995年下半年以后口岸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为了人员不闲置,口岸党委请示地委后,朱培忠、常青同志参加了地区整风工作。

1996年以后中哈双边贸易滑坡,国外客户不断离去;这时候伊犁河北边的中哈霍尔果斯口岸经过扩建,通关能力大大提高,然而过货量很小。中哈两国边贸的萧条,影响了哈方对噶尔扎特口岸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艰苦谈判,中哈两国“划界协议”终于签字,并于1997年我国的人大常委会,哈国的议会正式批准了这个协议。1998年一1999年双方成立划界立界碑工作小组正式划定了中哈边界。这以后口岸建设进入新时期,双方恢复了口岸建设;1997年自治区交通厅决定修建从67团到口岸的21公里道路,当年完成了测量、设计等,98年开始修,年底通车。

我于1999年10月调离口岸到伊犁地委工作。

(本文原载《察布查尔大地一个锡伯人的耕耘录》,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史资料,2007年10月)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