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习俗风情篇
>
复州锡伯族生活习俗调查(温贵深)(四)
复州锡伯族生活习俗调查(温贵深)(四)
发布时间:2023-04-17 11:48
365

六、道德观念

 (一) 道德风尚

锡伯族是一个很讲究道德风尚的民族。锡伯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养成了很好的社会公德和礼节,正像锡伯族人普遍认为:失礼人家,亲友疏远;讲礼人家,门庭生辉。锡伯族群众的公德和礼节,主要表现在:

尊老爱幼。是锡伯族人民古老的传统风尚。锡伯族人在社会上与家庭中,严格遵守尊敬长辈及长老的习惯。几乎在每个哈拉莫昆的家规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有的规定:斜视老人掌脸;谩骂老人的人,要在莫昆会议上进行惩办等。在锡伯族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的地位最高,不但说话有威望,而且会受到优待和尊敬。平时节庆日和红白喜事上,首先请老年人坐上席。吃饭时,父子不能同席互相饮酒。儿媳绝不许与老公公同桌吃饭,也不能同坐。席中每上一道菜,长辈不伸筷,晚辈不能先吃,吃完饭,待长辈离席后,晚辈方可离席。平时及年节杀猪宰羊时,都要请族中长辈来聚餐。外出路上,遇见老人,要侧立路旁,或下马、下车向老人问候请安,待老人走过后才能起身上马、上车赶路。与老人同行,要在老人身后随行。进出门时,要先开门让老人先行。进屋后请老人先坐,坐好后要为老人装烟点烟。老年人出门远行,全家人要到大门外送行,老年人回来时,要到大门外迎接。年青人外出回到家中,首先要向老人请安。老人正在讲话时,晚辈不能随便插话。老人对晚辈进行教导时,晚辈必须束手聆听,晚辈不能直呼老人的名字,只能称呼爷爷(俄叶)、父亲(阿玛)、母亲(俄聂)、叔父(阿吉阿玛)、伯父(安巴阿玛)等。晚上睡觉时,待老人就寝后方能入睡,对老人的衣、帽不能随意翻动和摆弄。

赡养老人是锡伯族的传统美德,青年人都认为赡养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并以此为荣,不赡养老人的人,将受到本族人的非议,族中高寿老人去世,都要去送葬。

锡伯族人不仅敬老还爱幼。爱幼在锡伯族人心目中是最美好的社会公德之一。锡伯族人非常重视教育孩子,从幼儿时开始教导要懂礼节、有规矩、有爱心。还培养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勤劳勇敢的精神。锡伯族小孩五六岁就开始学骑马射箭,十几岁就跟随大人外出狩猎。孩子们不仅有强壮的体魄和骁勇善射的本领,而且还养成了吃苦耐劳、机智勇敢的高尚品德。

 互助友爱锡伯族长期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后迁移到嫩江、松花江流域,过着狩猎、捕鱼的生活。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使锡伯族养成了互助合作的好风尚。锡伯族外出捕鱼或狩猎,不是一两个人所能进行的活动,而是要集体行动。狩猎时本村的男人都要出去。在打猎场上,不管认识与否,大家都团结合作,互相照顾,不分彼此,都像亲兄弟一样。分配猎物是公平合理的,由狩猎人中最年长者主持,不管出力多少,凡是参加狩猎的,人人都有一份。最后将猎物的头部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者。

每逢锡伯族村中有人盖新房时,全村人都上门帮助,出人出物,无偿劳动。种地时,对缺少劳力的家庭,更是尽其所能地照顾,对离村屯几十里外的田地,全屯人会自愿合作,集体耕种和秋收。锡伯族自己生产的蔬菜、果品等,全屯人家,可以互相吃用,给外地来的安家户,主动送米、送菜、送柴等,使他们尽快融入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勤劳勇敢、艰苦奋斗。锡伯族世代相传的优良品德,是勤劳勇敢、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报效祖国。锡伯族自古以来,与大自然斗,与野兽斗,与大山斗,与河川斗。长期以来的狩猎、游牧生活,培育了锡伯族人。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富于牺牲精神和祖国至上的品德。康熙三十一年刚定居在齐齐哈尔、伯都讷、乌拉三城的锡伯族人,6年后又南迁盛京、北京。乾隆二十九年,四千多名锡伯军民离开仅定居60余年的家乡盛京西迁去新疆伊犁屯垦戍边。他们都是扶老携幼,克服许许多多艰难险阻,到达目的地的。

崇尚整洁。锡伯族人历来崇尚整洁。整洁是锡伯族的传统风尚。锡伯族家家户户都有保持经常性整洁的习惯。室内被褥叠放整齐,衣服清洁。到人家串门,更要穿戴整洁。屋地、庭院经常打扫,垃圾堆放在指定地点,厕所修在庭院角上,窗前种植各种花卉以点缀环境。家门前不论大路小巷也都打扫干净,路边种植各种树木,绿化村屯。

锡伯族人还十分重视保护水源,村内都有明文规定,不准家畜和家禽跑到水渠饮水和便溺,严禁将垃圾倒进水渠里或水渠旁。

锡伯族长辈们,经常教育子女讲究卫生,保持整洁干净。

 (二) 忌讳

1辛亥革命以前,锡伯族人不吃狗肉,防寒衣帽只要是狗皮做的就不穿戴。如果有人戴狗皮帽子或狗皮套袖到家作客,必须将其摘下来放在中堂屋里暂存,方可进入西间屋内;不准用笤帚扫院子,不然会引狼进院子;青少年拿秤时,只能用手提,不能扛在肩上;用簸箕时,不准对着未婚青少年或幼儿扇簸,否则,据说会簸跑媒人的;天上的彩虹不能用手指点,否则,据说烂手指;不准在火盆上烤不洁净的衣物;下身衣物也不能在高处晾晒,因为离地三尺有神佛;不得从帽子、枕头和没做完的针线活上面跨越,无意地跨过去了,须立即将其放在跨越者头上顶一下;吃饭时,一手拿筷子,另一手不准拄炕,就餐前后也不准用筷子敲打桌子和饭碗;孕妇一般不出大门,以减少对外界的视听,不听淫声,不视恶色,立要直,坐要正,不准倚门框站,或倚墙坐,不能吃螃蟹和兔子肉;正房西山墙外,不准大小便;不准在西顺山炕睡觉;出嫁的姑娘,婚后3年内不准在娘家过年,看娘家的灯。这些忌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那些带封建迷信色彩的规定已逐渐消失。而那些被人们认为是美好的风尚则被继承和发扬。

(本文原载《大连锡伯族研究文集》第1辑,2004年)

2023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