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在吉林伯都讷历史上还有一个独特的民俗节日“三月节”,即每年三月初七的“鳇鱼节”前一天、当天和之后一天(也就是一连3天)忌食各种鱼类食物,节日当天太阳初起的时候各家各户升起“鳇鱼旗”。在面对嫩江、松花江和洮儿河江河的湾岔处维修好的“鳇鱼圈”边摆好供桌,放上“锡伯白酒”(用桦树汁酿造的酒)和锡伯黑酒(即欧李酒)、“筷子鱼干”(据说鳇鱼喜欢吞食的生长在嫩江、松花江交汇处的一种体型较小的鱼,又称“黄瓜鱼”、“棒棒鱼”)、锡伯饼等贡品,先祭“鳇鱼旗”,焚香祈祷。之后,席地而坐将煮好的牛羊肉等食物端上食用,饮酒高歌,载歌载舞。尽兴之际,将近日从江中捕捞活的鳇鱼选出3条,象征性将白酒少许倒入鳇鱼口中,首席鱼把式(又称“水达子头”)亲自将鳇鱼放到“鳇鱼圈”中,大家向“鳇鱼圈”中的“鳇鱼神”叩首顶礼膜拜7次,至此“鳇鱼节”活动进入尾声,盼望“鳇鱼贡”顺利平安,朝廷能给个好赏赐。
二、锡伯族鳇鱼贡品
鳇鱼学名叫达氏鳇,是鲟鱼的一种,故而又称“鲟鳇鱼”,是鲟鱼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总称,人们常将两者相提并论,有“水中活化石”之称。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是白垩纪时期留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与恐龙曾在地球上共同生活,因而具有“水中熊猫”的美誉。达氏鳇性情凶猛,属大型肉食性鱼类,能活50年以上,成年鱼的体重达一般体重50公斤至100公斤,重者可达500公斤至1000公斤。鳇鱼是生活在江河中下层的鱼类。常年栖居于大江大河夹心子、江岔等水流较缓慢或者是急流漩涡处的砾粒质和砾质水底,不作长距离迴游,不喜群集,常分散活动。风大和涨水时游动异常活跃,常见有翻滚跃动的现象,退水时活性较差。冬季在大江淡水深处越冬,初春开始向产卵浅水场地迴游。
正因为被誉为“淡水之王”的鳇鱼具有寿命长、体型大、力量强,肉厚刺少,味美鲜嫩,鱼唇、鱼肚、鱼骨、鱼翅等皆为水产珍品,而受到吉林锡伯族先人黄头南室韦西北部族人的青睐。他们依据吉林松原嫩江、第一和第二松花江交汇处三江口的伯都讷地区历史上盛产鳇鱼的产业优势,根据鳇鱼这些习性和迴游规律,在距今800年前吉林锡伯族先人在嫩江与松花江交汇的吉林松原扶余伯都讷地区沿江设鳇鱼圈,实施春捕、夏养、秋捞、冬食等作业,成为他们渔猎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内容。由于饲养鳇鱼的传统产业近千年历史,因此历史上称吉林锡伯先人黄头南室韦西北部后裔叫“水达达”。黄鱼圈多是沿这个两江汇合处与洮儿河支流入江口适合于鳇鱼饲养的地方以点成线排列而成,从而又衍生出锡伯族独具特色的每年农历三月初七的“鳇鱼节”民俗节日文化。鳇鱼性成熟期在16年以上,体长1.6米至2米时,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产卵期在每年的农历4至6月,水温在15至17℃之间,产卵在水流平稳,水深2至3米的砂质江段上,卵粘着砂砾上。其产卵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为40万至300万粒不等,每粒以碗豆粒大小。鳇鱼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严重致人瘫痪甚至休克。因此,吉林锡伯先人按传统习俗将产卵母鳇鱼捕后重新放入江中保护其繁殖力,供资源再生可持续发展。鳇鱼的幼鱼以水底栖息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一龄后转食鱼类。鳇鱼的食量相当大,一尾250公斤重的鳇鱼其食量竟达15公斤多之,故而喂养鳇鱼的任务十分繁重。
当清代康熙年间开始锡伯族担负晋送“鳇鱼贡”(又称“鳇鱼差”)时,每年都要历经千辛万苦饲养鳇鱼和车龙马队运送鳇鱼到京城。由于过度开发捕捞迄今在嫩江与松花江中达氏鳇迄今已难觅踪影。鳇鱼现仅生存在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部分流域。
吉林省锡伯族“鳇鱼贡”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吉拉吐乡志《可爱的吉拉吐乡》在《鳇鱼圈》为题的记载中进一步指出:锡伯族人不但出鳇鱼贡,也含欧李贡。“形成屯落后,故得名锡伯屯。后来清朝庭下诏书,指令锡伯族渔民在松花江捕捞鳇鱼,叫做“鳇鱼贡”,也含“欧李贡”。《伯都讷周边文化》一书中登载的由吉林松原诗人王维宪写作的七言律诗《鳇鱼圈》则更明确的把锡伯族鳇鱼贡和欧李贡”,称“双戴贡”。锡伯族人走上晋贡的路程,形成了“车龙马队”,则称为“锡伯贡甲”。其文是这样记载的:
《鳇鱼圈》题一:
宁江自古出贡品,水祭锡伯打鱼情;
欧李鳇鱼皆为贡,车龙马队系黄绫;
辽朝兴办头鱼宴,清季大开踏鳇登;
何日重修鳇鱼圈,唯有松漠一新城。
《鳇鱼圈》题二:
鳇鱼古圈尝贡品,饱览锡伯古俗情;
双驾马车双戴贡,一条巨品一黄绫;
逢年皇室鳇鱼宴,大典新皇踩鳇登;
今日游人福分重,口尝美味望京城。
从设圈饲养鳇鱼供锡伯先人越冬食用到清朝御用贡品“鳇鱼贡”达上千年的锡伯族鳇鱼贡品文化,也引伸出吉林锡伯族先人黄头南室韦西北部独特的民俗节日“三月节”,即每年三月初七的“鳇鱼节”。在过“鳇鱼节”前一天、当天和之后一天(也就是一连3天)忌食各种鱼类食物,节日当天太阳初起的时候各家各户升起“鳇鱼旗”。在面对嫩江、松花江和洮儿河江河的湾岔处维修好的“鳇鱼圈”边摆好供桌,放上“锡伯白酒”(用桦树汁酿造的酒)和锡伯黑酒(即欧李酒)、“筷子鱼干”(据说鳇鱼喜欢吞食的生长在嫩江、松花江交汇处的一种体型较小的鱼,又称“黄瓜鱼”、“棒棒鱼”)、锡伯饼等贡品,先祭“鳇鱼旗”,焚香祈祷。之后席地而坐将煮好的牛羊肉等食物端上食用,饮酒高歌,载歌载舞。尽兴之际,将近日从江中捕捞出的活的鳇鱼选出3条,象征性将白酒少许倒入鳇鱼口中,首席鱼把式(又称“水达子头”)亲自将鳇鱼放到“鳇鱼圈”中,大家向“鳇鱼圈”中的“鳇鱼神”叩首顶礼膜拜7次,至此“鳇鱼节”活动进入尾声,盼望“鳇鱼贡”顺利平安,朝廷能给个好赏赐。
(本文由吉林省民俗学会锡伯族医药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