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习俗风情篇
>
锡伯族食俗谈(吴英敏、白玉萍)
锡伯族食俗谈(吴英敏、白玉萍)
发布时间:2023-04-17 12:10
404

任何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饮食。而每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由其不同地域环境、物产气候、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形成的。古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我们这块神圣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着的各个民族,都依据其地缘、物产、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差异,创建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饮食风俗。各个民族饮食风格有如朵朵鲜艳之花,装扮、点缀成了伟大中华民族庞大纷繁、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大花园。这座大花园与法国、土耳其并誉为世界烹饪的三大风味体系。

锡伯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亦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饮食习俗,像一朵鲜花,绽放于祖国饮食文化大花园万紫千红的花丛之中。

一、决定锡伯族食俗的因素

地理环境。锡伯族诞生于嫩江流域大兴安岭一带,山多、林密、水丰、有着山珍、野味、水产等丰富的物质资源。随着生产的发展,族人从渔猎、采集活动演进到农、副、牧、渔业的生产活动,为生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动植物原料。锡伯族的民俗食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以后多次的迁徙活动,来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新疆锡伯族,在完成“屯垦戍边”任务中,不仅胜利圆满地担负起了保卫边疆的神圣使命,他(她)还还开荒地、辟耕地,修大渠,兴水利,在大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畜牧业和园艺业,渔业和冬季狩猎活动也具有相当规模,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胡麻、豌豆等—还有各种蔬菜和水果。家畜饲养有羊、牛、马、鸡、鸭、猪等。伊犁河里捕获的各种鱼,也是百姓们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东北各省锡伯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还有园艺、家畜业,以及较少的渔业。农作物有高粱、玉米、粳子、小麦、谷子、黄豆及少量杂粮。后来稻子有较大的发展。家畜主要是猪、鸡、鸭,还有用于耕种的马、牛等。园田里种植的豆角、茄子、黄瓜、白菜、萝卜、青椒、土豆、大葱等是百姓们全年用菜来源。渔业,主要是捕打居住地附近河流、水池自然生长的各种鱼类。这里特别提出:黑龙江省肇源县锡伯族同胞清朝时“出鳇鱼差”,在松花江饲养鳇鱼,每年向朝廷进贡。“出鳇鱼差”的锡伯族后代,至今仍有圈养鳇鱼为业,不过不纳贡朝廷了。

上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原料,是锡伯族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锡伯族食俗形成最雄厚的物资条件。

气候条件。锡伯族从诞生地到迁徙后的居住地,都属于祖国的北方地域。温度低、气候冷,夏短冬长、无霜期短,给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直接影响了新鲜蔬菜的种植与保管。锡伯族采取窖贮(白菜、土豆、萝卜),干(晒)贮(茄子、葫芦干、粉条),水(渍)贮(酸菜),腌贮(咸玉根、咸白菜、咸青萝卜),冻贮(冻肉、冻豆腐、冻葱)等方法,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积极扩大菜源。

经济状况。锡伯族先民曾经入主中原,有过荣耀和辉煌。但后经许多次迁徙活动,从北向南,自东向西,再从南返北,历经沧桑。新疆锡伯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屯垦戍边”,巩固了国防,发展了经济,他(她)们维护了民族的光荣传统,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团结。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繁荣边疆伟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疆锡伯族同胞,是锡伯族的优秀代表,是锡伯族的骄傲。

东北各省锡伯族,“移民屯田”,“在旗当差”定居“牛录”,经济滞后。许多族人生活窘迫,“不能养其妻子”。基本保持着传统古老的简单朴实的饮食习惯。

民族交流。锡伯族经过十次的迁徙活动,广泛接触了当地各民族同胞,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密切了关系,加深了感情,增强了团结与合作。通过进一步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对提高锡伯族文化修养和改善饮食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

东北各省锡伯族长期生活于蒙古族、满族、汉族之间,交往频繁,了解深刻,关系密切。民族间饮食习惯交流过程,应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锡伯族受益匪浅,饮食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在许多菜点的命名、选料、制作上,往往是相同或近似的。

新疆锡伯族与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既保持了本民族特有的民风食俗,也向当地兄弟民族学会了吃抓饭、烤馕、喝奶茶等习惯。


二、锡伯族食俗内容

(一)日常食俗

锡伯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米、面为主。新疆锡伯族以肉(羊、猪、牛),菜为辅;东北各省锡伯族以菜、蛋为辅。米,过去以秫米(高粱米)居多;面主要是发面饼。锡伯族居住北方,以咸味为主。为驱寒取暖喜欢“趁热吃”,并擅炖、烀、涮、烧等制法。锡伯族家家户户都有“下大酱”的习惯。“大酱”作为调味品,全年食用。春天新鲜蔬菜少,多以各种各样的腌制咸菜、花花菜,炖各种干菜和采集的山野菜、地野菜蘸酱,作为菜肴下饭。炒韭菜、烙韭菜盒子,是不可少的鲜嫩菜品和精美主食。夏秋季节,黄瓜、茄子、掐葱叶拌凉菜,炖豆角,炖土豆茄子,炖窝瓜土豆,炒土豆片、土豆丝等等,大大丰富了各家各户的饭桌。“炒盐豆”理是一道美味佳肴。此菜平时较少制作食用,一般是秋收农忙季节为主要劳动力食用。“炒盐豆”配以主食秫米(高粱米)水饭,饭可口,菜酥香,吃的好,干劲足,会大大加快秋收速度。“炒盐豆”的制作非常简单。将黄豆洗净用水浸泡,下锅温火炒,用勺上下左右不断翻动(千万不要炒糊)。豆在锅里发出乒乓爆响,散发出豆香味,改小火继续翻动片刻,出锅装盆,立即喷上备好的盐水,并上下抖动,使盐水均匀附于豆皮上,盖严闷好,待黄豆皮面出现皱纹时即成。此菜里酥外脆,皮略带咸味。冬天主要吃贮菜。炖酸菜粉条、炖白菜冻豆腐、炖牛肉萝卜、炖土豆白菜。新疆锡伯族冬天猎获的野猪、野鸭、野兔、黄羊、亦是饭桌上的野味佳品。鸡蛋、鸭蛋是锡伯族家家户户常年必备的较高档次的菜肴。鸡蛋,炒、煮、煎吃居多。腌咸鸡蛋、鸭蛋煮熟,则是招待客人下酒佐餐的佳馔。

(二)宗教祭祀礼仪食俗

锡伯族信仰萨满教,也有信仰喇嘛教。普遍禁食狗肉。锡伯族供奉“喜利妈妈”和本族家谱。每到过年(农历除夕)家家户户都要摆上点心水果等供品,全家叩拜,表示对神灵和祖先的尊崇虔诚之情。锡伯族进食时还有许多规矩,食用的发面饼上桌时分天面地面,天面必须朝上,地面朝下,切成四瓣摆在桌边。吃饭不得坐门坎或站立边走边吃。禁止用筷子敲打饭桌碗碟。不准把筷子摆放碗上。进餐要按长幼就坐,以西为上。男子坐炕里边,妇女坐炕沿边。公公与儿媳不得同桌。

(三)筵席食俗

锡伯族是勇敢、勤劳、好客的民族,家里来了客人,都要多添几个菜,表示尊重和欢迎。新疆锡伯族宴请尊贵客人,要当客人面宰活羊,用几十分钟烹调出全羊席进行款待。东北各省锡伯族过去杀“年猪”宴请之风较盛。凡是杀“年猪”的人家,都邀请远亲近邻来吃“白片肉”、“血肠”。有的还可稍带些猪肉回家食用。“白片肉”:将新鲜五花三层带皮猪肉切成三、四寸方块,入锅烀熟。捞出用快刀切薄片,趁热蘸清酱(酱油)、蒜泥、韭菜花食用。肥而不腻,满口溢香。“血肠”:将猪血除泡去渣,灌入猪明肠内,两头扎紧扎牢,入清入锅加热煮七八成熟(用竹签尖扎肠表面不冒血筋为好,千万不能煮得时间长了,如出现蜂窝状则煮老了)。出锅待凉,切三分厚片整齐装碗。再以滚烫烀肉汤盛碗反复涮兑,看血肠呈一面凸一面凹形状即成。趁热蘸蒜泥、韭菜花食用。鲜嫩可口,味美香醇。

锡伯族招待门婿的规格也是很高的。“丈母娘疼女婿,一炖一母鸡。”母鸡是下蛋的,杀了给门婿下饭,可见并非一般。

锡伯族最讲究的筵席应是婚嫁“红喜事”和年老长者寿终的“白喜事”。婚嫁“红喜事”,族人一般都宴请亲朋好友和近邻,特别是娘家的客人,可根据本家经济状况,操办的时间长短、规格大小不同而已。筵席前桌上都要摆放四个压桌碟(咸菜、大酱,但咸菜大酱上边必须有辣椒油)。筵席为六碟六碗。年老人者寿终“白喜事”操办,完全是经济富裕有钱的族人。后代为表示尊老尽孝,在丧事期间,高搭席棚,请来僧、道、鼓乐班、高奏仙乐,咏颂经文,默然祈祷,超渡亡灵,荣登极乐。同时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与近邻。筵席均为八大碗。天论是六碟六碗,还是八大碗,都要有“烧肉”、“丸子”两道主菜。

(四)节日食俗

锡伯族节日可分两类:一类是与其他各民族相同,像过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另一类是纯民族化的节日,像“西迁节”、“抹黑节”等等。过年(春节)是锡伯族大节日,进腊月(农历12月)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宰羊、置办各种年货,赶制各种年饭,准备足够正月吃的各种熟食。大年三十(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最好的饭菜齐摆上,家庭成员没赶上回来的,在桌子上留下空位,摆上碗筷。除夕夜包饺子初一吃。初二吃长寿面,初五还吃饺子,“掐破五”。一直到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吃烀猪头、猪爪。至此大年才算过完。

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西迁节”(怀亲节)。这是为纪念锡伯族同胞从东北西迁胜利到达新疆伊犁地区的节日。新疆锡伯族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都要在寺庙起灶,杀猪宰羊,吃高粱米饭,吃鱼,吃肉,共同聚餐,隆重庆祝。有些人还要三五成群合伙结队到野外游玩聚餐。东北各省锡伯族届时也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五)药用食俗

锡伯族有许多防病治病的药用食俗。有些是老少妇幼皆知,白菜解毒,萝卜顺气,芹菜宽肠,韭菜补阴,大葱壮阳,黄瓜减肥,绿豆消暑,茄子活血,大蒜杀菌治痢疾,鲜姜驱寒治感冒。窝瓜子仁打蛔虫治肚子疼。炒糊米(炒高粱米)冲开水当茶喝,暖胃、健胃、助消化。这是锡伯族人常年的茶水,也是招待客人的饮料。这里特别要提出“辣菜”治感冒一例。“辣菜”,主料玉根头(芥菜头),配料玉根英(茎和叶)、红萝卜。制法:玉根头洗净去须、去斑,切寸块,玉根英切段,红萝卜切丝。玉根头块、玉根英段入清水锅加热煮熟,捞出放凉。用盆将玉根头块垫底,上摆玉根英,再散放红萝卜丝。然后浇上已凉煮玉根的清汤,盖紧闷严。发酵一宿即成。此菜系凉菜,要蘸酱食用。“辣菜”,辛辣味很浓,具有驱寒、通气功能。食用时清凉鲜爽可口,也会刺鼻、冲脑,刺激五官神经,出现打喷嚏、酸鼻子、流眼泪等现象。对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很有益处。

本人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锡伯族同胞和饮食服务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里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对锡伯族食俗的一些见解,肯定会有错误、遗漏和不妥之处。热忱恳请锡伯族同胞及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本文原载《沈阳市锡伯族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9月25日)

 

2023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