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友寒(1907~)。辽宁省凤城县沙里寨乡二道洋河村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新民大学史地系。解放前曾任国立东北中山中学训育主任、教务主任;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中国文化史讲师。1948年11曾任沈阳市第十中学校长;沈阳师范专科学校中国通史教师。1978年当选为沈阳市第七届政协委员。1979年6月,白友寒被沈阳市人民政府聘为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80年,白友寒在市回民中学离休。1985年,白友寒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三十年”荣誉证书。1989年,白友寒被中共沈阳市和平区委员会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发给荣誉证书。白友寒在耆耋之年,经过6年的努力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的帮助,编著《锡伯族源流史纲》,于1986年6月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白友寒编著的《锡伯族源流史纲》一书为32开本,130页,67000字。书前有作者白友寒老人的照片。全书分为:前言、正文(第一节东胡;第二节乌桓;第三节鲜卑;第四节奚与契丹;第五节室韦;第六节锡伯)、后记三个部分。《锡伯族源流史纲》与广大读者见面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黑龙江省民族研究会编的《黑龙江民族研究通讯》第2期(1987年3月1日)载文说:“1986年6月,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锡伯族源流史纲》这本专著。作者是辽宁省沈阳市文史馆馆员白友寒先生。他是一位八十岁高龄的锡伯族老人,对锡伯族做了几十年的研究探讨,这部专著可以说是他多年的心血结晶。”白友寒除了《锡伯族源流史纲》外,还有《锡伯族源流概述》(1987年5月)、《鲜卑族的来源及其图籍证》(1992年4月)《满族源流考新编》《中国文化史讲义》和《知道祖国的昨天和前天,就更爱祖国的今天和明天》等。白友寒先后参加过1982年5月举办的沈阳市纪念锡伯族“四一八”西迁218周年座谈会;1983年9月举行的东北民族源流与分布学术讨论报告会;1984年3月召开的辽宁省首次锡伯族文史资料、文化古籍编辑整理工作讨论会;1986年9月在新疆伊宁市举办的全国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学术讨论会;1987年5月14日召开的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讨论会;1989年4月20日出席东沟县龙玉庙满族锡伯族镇成立大会;1991年5月31日(农历四月十八日)辽宁省凤城县 “四一八”西迁座谈会;1992年5月18日召开的锡伯族民俗研讨会等。此外,白友寒还参加了《沈阳锡伯族志》和《辽宁锡伯族志》的编撰工作。2000年5月10日,白友寒老人因病逝世,终年94岁。
仲谦(1920~)。图木尔齐氏,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原牛录村人,1933年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上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布尔津县、伊宁县做翻译和行政工作,后在三区革命政府教育科任督学。1947年调入伊犁日报社,与萨拉春等人创办第一份锡伯文报纸《自由之声》,任编辑和主编。1956年调自治区文字改革委员会,从事锡伯语文研究和?文字改革工作。1973年调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任图书室副主任、副评审,参加维吾尔语新名词术语规范原则的制订和规范工作。1979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持的满汉大词典的编写工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主要著作有:汉译锡伯文《锡伯语简志》《锡伯语口语研究》《汉维科技词典》。译著:《和平与民主》《论人民民主专政》《老三篇》《矛盾论》《论共产主义道德》《西太后一生》等。
佟咸亨(1923~1995)。1949年,佟咸亨经东北局机关党组织的动员和指派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佟咸亨先后任东北税务总局科员、一等科员、税政三科代理科长、科长等职,参与了我国第一部《税法》的起草工作。佟咸亨于1957年3月调入民盟吉林省委员会组织部任干事、秘书、副部长、部长等职务。1959年6月,佟咸亨前往吉林省白城地区的扶余、前郭和通化、四平等地了解锡伯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历经3个月写出了1.7万字的《吉林省锡伯族简介》(即“社会调查”),全文共分概述、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锡伯族人民、各项生产的迅速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等5个部分,是全国建国初期较早的较为翔实的锡伯民史料。1983年5月,长春市民委召开了首次“四·一八”怀亲节锡伯族同胞座谈会。佟咸亨与吉林省和长春市锡伯族同胞共同接待了辽宁、新疆、北京等地的锡伯族代表团和来访的锡伯族同胞。1989年10月,佟咸亨与锡伯族代表们共同倡议,并在长春市民委的支持下,经长春市政府批准,于同年12月宣告成立了长春市锡伯族联谊会。1991年至1994年,佟咸亨参与了《吉林省志·锡伯族》的编纂工作。
肖夫(1924~1992)。姓佟佳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副研究员。1945年3—9月参加新疆三区教师训练班,结业后在原籍任小学教师。1951年9月—1959年3月,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中学任教师、教导主任。1959年3月—1962年9月,被借调参加“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先后赴东北各锡伯族聚居地和新疆的察布查尔、霍城、塔城、阿勒泰等地,进行锡伯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与此同时,编写了十余万字的《东北地区锡伯族简史简志》《塔城地区锡伯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等。在此基础上,主要由他执笔完成了九万余字的《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于1963年在北京内部出版发行。1963—1970年,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教育科从事教师进修工作。1976—1978年,被新疆民族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借调参加《准噶尔史略》一书翻译满文准噶尔档案的工作,在此期间,独自翻译了60余万字的资料。1979年2月调入新疆民族研究所,后转入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锡伯族历史研究工作。从1979—1982年的四年中,在攻读民族理论方面,倾注了主要的精力,同时又阅读了大量的古籍,用以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识。1980年再次深入东北三省,对锡伯族的历史进行社会调查。1982年与人合作编辑《锡伯族历史资料汇编》,25万字,于同年出版发行。1983年,用锡伯文出版了15万字的《锡伯族历史资料拾零》。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社会调查资料以及先前出版的《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的基础上,又着手编写新的《锡伯族简史》,于1986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1990年获自治区社科联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同时,还撰写了有关锡伯族历史的论文十余篇,并于1991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锡伯文出版了《锡伯族历史研究论文集》,全书20余万字。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还翻译了大量有关锡伯族的满文历史资料,弥补了汉文史料的不足。曾受自治区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的委托,合作编译了《小学锡伯语文课本》四册。
安俊(1927~)。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人。195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研究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室专家,1988年退休。1950——1951在新疆省立干部学校学习,1952——1953年在新疆省干校校刊室工作,1953——1955年任新疆省政府高锦纯副主席的秘书,翻译。自1980年以来,在东北和新疆召开的有关锡伯族历史和语言文学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论文6篇。论文《赫哲概论》由意大利、西德翻译出版。同吴元丰、赵志强合作出版了《锡伯族迁徙考记》《锡伯族简史》,其中《锡伯族迁徙考记》一书由意大利学者译成德文在西德出版。编写《赫哲语简志》。应北京满文书院的聘请,担任《满文讲义》的通审工作。先后被辽宁大学、北京满文书院聘为教授,应新疆人民出版社的聘请,担任《锡伯语语法》《汉锡简明对照词典》《满文教材》的审稿工作。应辽宁民族出版社的聘请担任《满汉大辞典》的审稿工作。
叶永成(1930~)。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兴隆台镇大营子村人。1948年毕业于辽宁省沈阳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沈阳市新城子区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郊办事处、市农林局、市物资局等部门任科员、副科长、科长(市物资局机关党委书记)、市计划委员会农业处处长、市国土办公室主任、高级经济师。1990年离休后至1996年被沈阳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兼任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顾问、沈阳市动物学会理事、沈阳市对外民族经济振兴委员会常务理事、沈阳市民族学会理事、辽宁省农业区划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委少数民族技术服务站顾问。1988年任辽宁省政协委员会委员和辽宁省政协宗教民族委员会民族组的成员、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副理事长等职。叶永成从1983年开始从事锡伯族公务活动。多次主持族内知名人士座谈、讨论、协商,成立沈阳市锡伯族联谊组织事宜。酝酿协商组成人员,组织撰写论文,筹集资金,报批和会务等项工作。于1987年5月成立了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被选为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8年4月主持组建了锡伯族联谊会任第一任副理事长。1992年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的锡伯族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讨会。从1987年起收集太平寺——锡伯家庙的历史沿革、土地财产证据等有关文件资料,几次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申请恢复家庙的情况反映。任省政协委员期间,多次写关于恢复太平寺——锡伯家庙问题的提案。2003年10月政府同意恢复重建太平寺——锡伯家庙。积极锡伯家庙的修建工作,被政府任命为家庙建设顾问,认真地提出建议和指导工作。撰写发表《锡伯人抓嘎拉哈的由来和玩法》《锡伯人为啥忌食狗肉》等民俗研究论文。
吴英敏(1932~)。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北营子村人。1951年2月参军,历任战士、工作员、见习助理员,干事、科长,团副政委。1969年3月至1976年9月,参加哈尔滨市“三支两军”,曾任哈尔滨市生产指挥部秘书组组长,哈尔滨市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1981年转业,历任黑龙江省商业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劳资处处长,黑龙江省服务局副局长。现任省锡伯族研究会顾问,也是哈市锡伯族联谊会的名誉会长和顾问。几十年来,吴英敏积极参加各项民族活动,努力办事,竭尽微薄之力。1984年、1994年两次随黑龙江省锡伯族代表团赴新疆察布尔锡伯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四十周看庆典活动。多次参加沈阳市的怀念一四一八活动。2004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五十周看庆典,吴英敏撰写了《我们都是锡伯人》古作,并亲手书写了条幅,请省锡伯族代表团团长世春同志献给察布查尔锡伯族风情园。在接待“重走”西迁路图片展时,他代表省锡伯族研究会、哈市锡伯族联谊会敬献贺词。2002年与于世春,白玉琦共同撰写的全国芝动模范——五常商场经理温安禄先进事迹《锡伯骄子,商场精英》长篇通讯,刊登2002年《中国政协》第二期。2004年参加沈阳锡伯族研讨会。与白玉萍同志共同撰写文章《说锡伯族饮食文化》,在会上宣读。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锡伯族理论研讨会,与关仲云共同撰写了《如何加快城市散居锡伯奔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文章。吴英敏对1994年黑龙江省锡伯族提出的“远学新疆、近学辽宁”的口号积极推广、认真执行。他广泛收集、积累和阅读了有关新疆锡伯族的书藉和资料。他主动积极接触新疆锡伯族同胞,面对面学习求教,实践了其他一首诗中的诺言:“东北学西北,双背并肩飞,奇葩盛绽放,百花后香醉。”他广泛收集积累和阅读了有关新疆锡伯族的书藉和资料。
何成(1933~2000)。姓何舍哩氏,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四台子村人。中共党员。东北军区抚顺通讯学校无线电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1950年10月何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金城反击战等著名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银质军功章,荣立三等功一次。1969年3月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受到前线指挥部通令嘉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评为“部队学雷峰积极分子”。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81032部队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处长。1981年10月何成转业至地方,先后担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商业局宣传部长、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学校党委书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外合资北苑大厦工会主席。曾先后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总工会及商业领导机关授予模范职工之友、工运理论研究先进工作者、优秀政工干部、建国四十周年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何成作为一名锡伯族干部,非常热心于锡伯族联谊、民族研究工作,主持编写了《哈尔滨锡伯族》(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一书。积极组织创建锡伯族联谊会、锡伯族研究会,大力推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锡伯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曾任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民族理论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商业经济理论会会员、哈尔滨市工运理论研究会理事。
忠录(1932~)。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乡堆齐牛录人。中共党员。原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新疆作协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任《文学译丛》《塔里木》《曙光》《新疆民族文学》(后改为《民族作家》)等文学刊物编辑和主编。乌鲁木齐锡伯语言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著作、论文和译文: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大系·锡伯族民间故事选》。发表《锡伯族文学概况》《锡伯族宗教与神话》等论文。汉译维《台湾姑娘》《达吉与她的父亲》《国际友谊号》《地质之光》《七岔犄角的公鹿》《歌神》等;维译汉《苦难岁月》《忆往事》《天蓝色地毯》《火焰山—渠水》等;哈译汉《阿吾勒的春天》《高山骏马》《如此朋友》《欢乐的牧村》等;锡译维《章京和他的女婿》等。其中:王蒙著《歌神》维文译文获新疆作协1979~1982年优秀翻译作品二等奖;《锡伯族文学概况》1986年获新疆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锡伯族萨满歌舞与巫术的表现形式》获新疆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何生林(1934~)。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黄家锡伯乡岳土屯人。年轻时他就是工程师和中共党员。1979年当选哈尔滨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88年12月当选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会长1992年,当选哈尔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初开始接手组建哈尔滨锡伯族联谊会的经济实体。哈尔滨锡联经贸公司白手起家,每人集资1000元,5年后公司产品已达60多万元,他在任5年还了3.6万元的欠账,连续多年为当时的锡伯族大型纪念活动提供补充资金。何生林1992年任市人大代表时曾多次递交提案、提出锡伯族加分建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93年2月23日,经哈尔滨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颁布施行的《哈尔滨市民族工作若干规定》中的第十九条,“市属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在招生考试中,按市规定的最低控制线,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柯尔克孜、蒙古、锡伯族考生,总成绩降二十分录取。对其他它少数民族考生总成绩降五分录取。”这个规定也为2003年4月,黑龙江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分数控制线锡伯族考生下降20分录取的规定打下了基础。
佟玉泉(1937~)。女,又名维尔基。姓佟佳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1957年毕业于新疆学院俄语系。副研究馆员。多年从事图书资料、文献整理、中外文翻译工作,具有运用数种语言的能力,曾为《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新疆简史》《俄国侵略西北地区史》等的研究和编写提供过宝贵资料和不少译文。主要成果有:《西域研究书目》(主编之一,俄文部分的编者,本人完成12万字)、《中国少数民族论著索引》(锡伯、满族条目的编者)、《锡伯(满)语词典》(主要整理人之一,承担50万字)、《汉锡简明对照词典》(主要编纂人之一,承担40万字)、《满语入门》(主编之一,承担30万字)、《劝学篇》(合编,承担10万字)、《外国谚语选》(汉译锡,译30万字)、《俄罗斯塔吉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五民族谚语》(合译,承担8万字)、《锡伯族民间散存清代满文古典文献》(与佟克力合编,80万字)、《锡伯语述评》(俄译汉,1.2万字)、《伊犁塔城地区锡伯族萨满教现状概述》(俄译汉,1.5万字)、《汉俄对照涉外经济合同实用手册》(主编之一,俄文译者,14万字)、《天山游记》(节译,俄译汉,4.5万字)、《锡伯族百科全书》(副主编之一)、《萨满教及其神像》(俄译汉,5.4万字)、《塔兰奇巴克西》(俄译汉,1.7万字)、《锡伯族语言文化俄罗斯档案资料》(俄译汉,1.8万字)、《伊犁河谷》(俄译汉,2.2万字)、《别夫佐夫探险记》(俄译汉,34万字,201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搜集、整理、翻译的民歌、民间故事、谚语等分别发表于《满族研究》《锡伯文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等书刊上。2001—2007年为新疆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俄文杂志《大陆桥》(月刊)任俄文翻译,每期有1—2篇译文(汉译俄)发表。
英林(1937~)。郭尔佳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人。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史志办主任兼地名办主任,副编审。中国地名学研究会会员。1957年毕业于新疆语文学院俄语系,曾从事教育和秘书工作。自1982年起,从事地名和史志工作。先后负责完成全县地名普查、地名补更和县志篇目设置等任务,搜集、编译、撰写各类资料约200万字。1985年被评为全疆地名普查工作积极分子。主要成果有《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常用地名录》(1986年出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名图志》(1988年出版)。论文有《察布查尔地名综述》《海努克古城试探》《察布查尔地名图志编纂浅析》《塔合特热万麻扎及和卓墓疑案探》(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锡伯语地名构词模式浅析》《察布查尔一名考辨》《锡伯族西迁路线新探》《清代锡伯营驻守卡伦考》等。文史研究文章有《靖远寺概况》《银顶寺考》《察布查尔历史沿革与概况》《清代锡伯八旗》《锡伯族宗教信仰见闻点滴》等译文有《三区革命锡伯骑兵连片断回忆》等。为《中国县情大全》《中国自治地方概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等三套书撰写了稿件。1984—1993年间,在《伊犁日报》《伊犁晚报》《西塞老年》《新疆科技报》《新疆地名》等报刊上,先后发表散文多篇。
安兆一(1941~)。锡伯名安也勒·兆一,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多年来,为了不让锡伯民族文化消失,不让祖先的传统泯灭,安兆一2010年起开始探寻锡伯族南迁路的考察活动,先后考察了嘎仙洞、吉林乌拉街古城、榆树鳇鱼圈、松原伯都纳古城、洮南城四家子古城 、洮河、新巴尔虎旗以及洛阳、大同等众多锡伯古迹,联络锡伯族人,咨询民族专家,收藏锡伯文物。在文博界,与新疆、内蒙古、海拉尔、新巴尔虎左旗、洮南、富裕、白城、齐齐哈尔博物馆都有广泛交流。建成了锡伯民族博物馆;兰西锡伯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开放;编著《走进锡伯》一书,已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创立中文域名网站—“锡伯酋长”网;与吉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院合作开展鲜卑与锡伯、室韦与锡伯的考古基因比对研究;发表《关于我省锡伯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锡伯语满通古斯的活化石》《安也勒氏族源考》《探寻锡伯族南迁路之旅》等论文。安兆一以锡伯民族博物馆为核心建设了兰西县锡伯文化旅游景区,是以“锡伯土著文化之旅”为文化品牌,集休闲、垂钓、体验、观光、美食、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主要有锡伯民族博物馆、海象石、烽火台、炮台、锡伯民族风情园、锡伯民族文化广场、水世界、循环农业观光、景观大道、湿地荷花、采摘园、山湾古城、马鞍山等景点,现在景区已开放,成为哈北旅游第一站,兰西县旅游的南大门,是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
白长有(1942~)。巴雅尔氏,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祖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三家子屯。中师学历,中共党员。1960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乡团委书记、公安特派员、保卫组组长、党委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县(市)纪检委科级检查员、监察局常务局长、调研员等职。2002年5月于双城市监察局退休。1994年迁居长春市,历任长春市锡联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民俗学会长春锡文会副主任,吉林省民俗学会锡伯族医药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顾问等职。他曾先后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辅导员、县级公安战线先进工作者、“经打”工作标兵、县(市)、地区模范工作者,受地区多次表彰奖励,曾受记功、记大功、模范_T作者、升级等奖励。1988年5月至12月,先后赴大连市、哈尔滨市参加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大连分会、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成立的祝贺活动。1989年至1994年问,他参与双城市编写《双城市满族锡伯族志》的工作,任编辑委员会委员。并为编写《锡伯族图录》提供了有关文史资料和图片。1994年至1998年,他撰写了《浅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浅谈锡伯族与满族的关系》的论文,先后被选登在省级刊物上并在有关会议上宣读。1998年5月,为长春电视台文艺部摄制《手足情》(锡伯民族专题片)撰写了节目解说词;2002年至今,他与长春市民委佟靖飞合作,挖掘整理锡伯族传统民俗节日“赛堪伯特克节”(玉足节,即晾脚节)为《吉林省·民族志一锡伯族篇》提供有关资料和拓跋鲜卑神兽图片40余件;他与佟靖飞、韩玉奎等同志协助吉林电视台拍摄《锡伯之歌》(共七集)。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参加县庆50周年活动。与佟靖飞、韩玉奎等同志剪辑制作《东西同源锡伯情》(上、下集)、《长春市锡伯族同胞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纪实》(上、中、下三集)等影碟。任《中国锡伯人》副主编,整理收集吉林长春地区和黑龙江省双城市锡伯族人物资料共58人、提供锡伯族文史资料20余篇;2003年至2009年,先后选编锡伯族资料,编纂《锡伯先祖传记》《谈古论今话锡伯》(两册书达60余万字)。目前,他与佟靖飞、关 莉、韩玉魁等同志编撰《长春锡伯族》。
永志坚(1944~)。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4年参加工作,1985年调入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从事锡伯族满族古籍搜集整理工作。曾任自治区民宗委民族宗教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办副主任,编审。中国民协委员,新疆文联民协第四、五届常务理事,新疆社科联第三届委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秘书长、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副会长、第七届常务理事会会长。整理出版民族古籍有《敦吉纳见闻录》《六部成语》《西厢记》《诗经》《萨满神歌》(译注本)、《聊斋志异选译》《盛京移驻伊犁锡伯营镶红旗官兵三代丁册》等12部。主编《锡伯族研究文集》第一、二辑(已出版)等。编写《中华民俗大全·新疆卷·锡伯族篇》。发表论文《锡伯族吉祥物—白马赞》《敦吉纳其人其事》《图伯特纪念文及史料译释》《锡伯营滋生银小议》《图伯特姓氏与旗籍考》《萨满神歌评介》《理性的选择—新疆城镇锡伯族关于锡伯文教学的一次问卷调查报告》《〈辉番卡伦来信〉的再探讨》《锡伯族的姓氏、家族、家谱及家法家规概述》等。
格吐肯(1944~)。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牛录人。1987—1989年,在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函授班学习书法、古文、诗词。曾任新疆人民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编辑。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初学颜、柳、欧、赵,后临汉隶、行书、草书。用汉文点、画特点,初创现代锡伯文书法及锡伯文隶书字。汉文书法及锡伯文书法作品,曾分别参加全国民族大家庭美术、摄影、书法展;首届中华人才杯绘画、书法、摄影大奖赛优秀作品展;第三、四、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邀请展;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书画大展;仓颉、杜康故里书画展;十个省市美术书法展及省区级展览。一幅书法作品入选中国翰园碑林刻碑;荣获黄鹤杯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储蓄杯新疆大赛二等奖、新疆临帖优秀奖。多幅作品入选《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等多种书法作品专集。300幅作品被自治区电视台、报刊刊用。《格吐肯书法集》1989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格吐肯书法新作》2003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初论锡伯文书法》,获新疆首届书法论文年会优秀奖。锡伯文叙述长诗《孤女沉怨》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表多篇民间故事、诗歌。合编《满汉辞典》。其传略作品入选《当代中日书法汇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珍品集》、《中国书画家全集》、《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等80多部书法集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