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人物篇
>
社会科学界主要人物(二)
社会科学界主要人物(二)
发布时间:2023-04-17 12:14
1301

佟加·庆夫1945~):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乡堆齐牛录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伊犁第一师范维吾尔语言文学系,1968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熟通锡、满、汉、维、哈、柯等民族语言和文字。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原科研中心主任、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维哈柯蒙锡满文标准工作组成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治区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第四、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秘书长。锡伯语言文字科研成果:主笔《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字法》(荣获1994年度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字词典》《单清语》;研撰《现代锡伯语》(第二作者)、《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主编,荣获2006年度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西域锡伯人》(个人文集)、《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副主编,荣获2002年度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今后发展趋势》(主编)、《汉锡词典》(合纂)、《锡伯语文规范化与信息化研究》(专著)等。参与或主持制定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锡伯文(满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锡伯文(满文)点阵字型强制性国家标准(12款)、锡伯文(满文)正文白体、黑体TrueType字型标准(2款)等。主持研发锡伯文(满文)办公系统和排版系统软件。撰写出版文化类图书:《锡伯族风情录》《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锡伯族》《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锡伯族礼仪文化》《锡伯族西迁节》等。编制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项目申报书文本7项(均立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18项(均立项)、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传承基地项目10项。主编察布查尔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已立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察布查尔大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等重大项目文本。发表锡伯族语言文化研究论文60余篇。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篇、影视剧本27集。搜集整理翻译锡伯族民歌200余首、民间故事300余则等。正在实施研究的国家级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有:《锡伯族语言文化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濒危锡伯族语言文字生态保护研究》《新疆语言生活状况调查研究》《锡伯语言文字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中国锡伯族百年实录》(全国政协征稿)等。研究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个奖项。

仲高1945~)。新疆伊宁市人,曾任新疆社会科学院杂志社《西域研究》刊物副编审。1968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参加新疆当代文学研究会,为该会副秘书长。多年来主要从事《新疆社会科学》(汉文)、《西域研究》(汉文)、《新疆社会科学研究》(汉文)的编辑工作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文学研究工作。曾编辑发稿二百多万字的学术论文,其中不少责编刊发的论文被国内多种文摘刊物全文或以提要形式转载,有些论文在全国或自治区获奖。1991年责编的《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专辑在自治区产生了较大影响。1966年前曾发表有散文、影评等作品和文章。1980年后主要从事新疆民族文化、文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少数民族道德概览》(合著)31万字);《文学写作概论》50万字(内部发行),独立完成;《应用写作教程》,30万字(内部发行),独立完成;《西域艺术通论》《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与贺灵、佟克力合著);《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等。在国内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有50多篇论文和文章,均属独立完成。主要论文有《祖国统一的主题,西域风情的画卷》《新疆茶文化片谈》(系列论文);《新疆酒文化纵横》(系列论文);《(福乐智慧):格言化的诗》《岩画研究的跨文化跨学科视野》《西域散文音响之一》等。十几年来共出版(内部发行)和发表著作、论文、文章等一百多万字。

吴克尧1949~。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北营子村人。1969年哈尔滨外专(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俄语专业深造,结业后,任四师十一团作训参谋、宣传股干事等职。1976年在哈尔滨铁路中学任教师。1983年调入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所工作,1985年评为副研究员。1988—1990年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文专业。现为黑龙江省民委民族研究所北方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北方鲜卑学研究中心筹备主任、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满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国全北大学客座研究员。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出版了14本著述(包括独著),如:《锡伯族》《锡伯族历史新解探》《锡伯族论文集》《吴扎拉氏锡伯族》等。《锡伯族射箭》一文,曾在全国首届民族团结征文中获三等奖。1999年曾赴韩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其论文编入韩国论文集。《东北锡伯族历史新解析》译成锡伯文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执笔编写的《黑龙江锡伯族志》成为《黑龙江省志》中的组成部分。撰写的锡伯族风情收入省委宣传部主编的《龙江天地》一书中。副主编《锡伯族图录》一书。任《锡伯族百科全书》编委。事迹入选《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等5部辞书之中。

佟靖飞1951~)。姓图克色里·德耶恩比,辽宁省沈阳市人。196810月参加工作;198810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文秘专业,大学学历。历任乡级卫生院革委会副主任、中共长春市委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长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秘书科科长、秘书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副局级员、党组副书记。社会兼职:长春市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长春市锡联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民俗学会长春锡文会名誉主任,省健康协会常务理事,省民俗学会锡伯族艺术团顾问,省民俗学会锡族医药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长春市佟氏仁德堂锡伯族医药文化研究所董事长,省预防医学会自然医学专委会常委、医师、高级按摩师等职。先后撰写《浅谈锡伯民族服饰“鲜卑瑞兽”的古为今用》等30余篇论文及文章。有的论文荣获国家级社会科学研究特等奖、国家民委政策优秀成果奖、长春市直机关局、处级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连续9年被评为省、市机关优秀党务、政务信息工作者,1986年连续多年被评为长春市政府机关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1994年被评为吉林省民族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1984.年至2005年,他先后赴新疆察县、辽宁沈阳、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参加锡伯族文史、学术、民俗研讨会及新疆察县县庆活动。他是长春市锡伯族联谊会、锡文会、吉林省锡医中心创始人。2002年至今,与退休干部白长有挖掘整理锡伯族传统民俗节日“赛堪伯特克节”(玉足节,即晾脚节),发表《锡医人体靶相学说及其三部诊病法》等文章。为《吉林省志·民族志——锡伯族篇》提供人物资料和文史资料近40余份。与白长有、韩玉奎等参与吉林电视台摄制《锡伯之歌》(共七集),并剪辑制作《长春锡伯族民族活动纪实》(上、下集)、《东西同源锡伯情》(上、下集)等影碟,赠送给全国锡伯族同胞交流民族文化。2002——2008年,任《中国锡伯人》副主任、副主编,提供吉林长春地区人物资料50人、提供锡伯族文史资料20篇。2003——2009年,先后选编锡伯族资料,编纂《锡伯族先祖传记》《谈古论今话锡伯》(两册书达60余万字)。现与白长有、关莉、韩玉魁等编撰《长春锡伯族》。

贺灵1956~)。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人。1982年2月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七七级,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上大学前曾从事财务工作三年。1982年7月入新疆人民出版社从事图书资料工作,1986年底进该社汉文编辑部从事图书编辑至今。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被中共新疆人民出版社委员会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91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八十年代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称号。2013年被评为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分会、新疆锡伯语言学会会员,任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和中国萨满教研究会兼职研究员。从事编辑工作以来,先后编辑出版《西域研究书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西域史地论文资料索引》《新满汉大词典》《新疆历史词典》《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哈萨克文化研究》《新疆宗教演变史》《西域艺术通论》《民国新疆史》《伊犁研究》《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通论卷》《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屯垦卷》《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民国卷》《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当代卷(上下)》《清代新疆研究文集》《20世纪新疆史研究》《吐鲁番史》《新疆边防概要》《新疆与祖国关系史论》《新疆历史画丛》(1—100)、《锡伯族民间散存清代满文古典文献》(国家资助项目)、《丝绸之路吐鲁番研究》《丝绸之路宗教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新疆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文库(1—34)》等400余部书稿,8000余万字。其中《西域史地论文资料索引》《中国少数民族论著索引》《新满汉大词典》《新疆历史词典》《新疆宗教演变史》《20世纪新疆史研究》《西域艺术通论》等20余部书分别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图书奖。主要著作有:《锡伯族历史与文化》(合著),198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锡伯族研究》(合编),199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锡伯族史》(与佟克力合著);《锡伯族习俗志》(与佟克力合著,锡伯文、汉文版);《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与佟克力合著);《历史民族文化》(与佟克力合著);《锡伯族民间信仰与民族社会》(与佟克力、仲高合著);《中华民族全书·中国锡伯族》(与佟克力合著)。参加编纂和汇编《锡伯(满)语词典》《简明汉锡对照词典》;《维吾尔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哈萨克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蒙古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满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达斡尔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编写《锡伯族文化精粹》《来自辉番卡伦的信》《锡伯族历史与文化》(上下册)、《锡伯族濒危传统文化图典》。主编《锡伯族百科全书》《丝绸之路伊犁研究》《锡伯族民间传录清代满文古典译著辑存》(上下册)、《锡伯族濒危朱伦文化遗产》(1—4,第4卷为上下册);《西域历史文化大词典》(1—3卷);《锡伯族濒危传统文化图典》《中国古典名著译丛》(1—20卷);《新疆古籍文献大词典》(1—3卷);《中国古典名著译丛》(21—30卷);《伊犁文化概览》《历史上的伊犁》《中国古典名著译丛》(31—50卷)。副主编并参与撰写《新疆民族辞典》《西北民族词典》;《锡伯族研究文集(第一辑)》、《伊犁历史与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锡伯族卷》(国家课题)。参加编写《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锡伯等族卷》(国家课题);《中国民族文化大辞典》(国家课题);《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西域地名词典》。辑注《锡伯族古籍资料辑注》(国家资助项目,与佟克力合注);《新疆宗教古籍资料辑注》(国家资助项目)。从事锡伯、满、达斡尔、塔吉克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与人合作或独立出过专集,主要有:《兄弟民族谚语选编》(锡伯文);《锡伯族谚语选》《外国谚语选》(锡伯文,与人合译)、《劝学篇》(与人合编),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谚海》,(第四册,与人合作);《新疆少数民族谚语集锦》(与马雄福合作);《俄罗斯塔吉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五民族谚语》(合作);《锡伯族民歌集》(副主编并主要搜集翻译者);《锡伯族民间故事集》(副主编并主要搜集翻译者);《锡伯族谚语集》(副主编并主要搜集翻译者)。多部锡伯等民族民歌、谚语、民间故事等收人《西北民歌集粹》《新疆民族文学》《锡伯族民间故事选》、《新疆民间文学》等书刊中。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刊物如《民族文学研究》《民俗画刊》《民族研究动态》《北方民族》《满族研究》《新疆社会科学》《西域研究》《西北民族研究》《满语研究》《满族文化》(台湾)、《新疆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等上发表《锡伯族源考》《锡伯族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锡伯族萨满教概况》《锡伯族萨满歌初探》《锡伯族风俗习惯的特征》《试论民族的排异性》《盛世才统治时期的锡伯族》《论民族的现代化》《民族素质与现代文明》《锡伯族过去的信仰和禁忌》《西域历史地名》《西域地名的文化意义》《西域地名语属语意类型》《锡伯语文的民族学考议》《民族的文化选择与传统文化》《新时期民族意识》《西域文化与出版》等历史、原始宗教、人文地理、文化、出版等方面的论文100余篇,计100余万字。在《锡伯族习俗志》《锡伯族历史与文化》《民俗画刊》《锡伯族民间图案集》《中国萨满教》《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锡伯族卷》《锡伯族民间散存清代满文古典文献》《锡伯族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等书刊上发表民俗图片1000余幅。发表各种书评30余篇,20余万字。主编或合著的7部著作分别获国家和省部级不同级别成果奖。个人简历被收人《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词典》、《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志》等多部书中。

吴元丰1956~)。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库齐牛录人。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巡视员、研究馆员、主管满文处,并兼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蒙古史研究会理事、北京满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清代满文档案的整理、编目和编译工作。主持整理了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内阁满文题本、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满文圣训、满文实录、雍正朝吏科和户科史书等档案80余万件。主持编译出版《锡伯族档案史料》《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选译》《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清宫珍藏海兰察满汉奏折汇编》《清康熙朝内阁蒙古堂档》《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户科》《清代珲春衙门档》《清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汇编》《清宫珍藏杀虎口右卫右玉县御批奏折汇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清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等13部780余册档案史料,以及《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西藏与藏事档案目录》(满文藏文部分)、《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等3部14册满文档案图书目录。同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锡伯族历史、清代边疆史地、清代中国与琉球关系史及满文档案文献方面研究。在锡伯族历史方面,合著出版《锡伯族迁徙考记》(锡伯文)、《锡伯族简史》(锡伯文)、《锡伯营职官年表》(锡汉文合璧)和《锡伯族历史探究》;在清代边疆史地方面,撰写发表《清乾隆年间伊犁屯田述略》《清代伊犁回屯》《清乾隆年间伊犁遣屯》《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清代伊犁满营综述》《清乾隆年间新疆新普尔钱的铸造及其作用》《清代乌鲁木齐铁厂研究》《清代伊犁将军衙门内设机构浅析》和《柯尔克孜族东迁黑龙江地区考实》等论文;在清代中国与琉球关系史方面,撰写发表《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始末》《清初对待琉球态度问题研究》《清代琉球来华使节类别综析》和《清代琉球来华使节的进京及其待遇探析》等论文;在满文档案文献方面,撰写发表《满文档案与清代民族史研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清内阁满文档案述略》、《新近发现的清代中琉关系满汉文档案及其价值》《满文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编目》《清代军机处满文月折包及其史料价值》《清代珲春协领副都统衙门及其满汉文档案》等论文。

赵志强1957~)。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1978年7月毕业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满文干部培训班;1984年毕业于北京职工大学西城分校中文专业,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北京满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满—通古斯语学会会员。撰写《锡伯族西迁概述》(合著,《民族研究》1981年第2期)、《土尔扈特东返后的安置与编旗》(《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旧清语研究》(《满语研究》1990年第2期)、《军机处成立时间考订》(《历史档案》1990年第4期)等论文30余篇。合作编译史料《锡伯族档案史料》(辽宁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合作专著《锡伯族简史》(锡伯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等。此外,参与编写《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另有合著《中国历代衰亡史》、《伊犁锡伯营职官年表》等多部书问世。

安英新1960~)。佳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依拉齐牛录人。1978年3月—1982年2月,在新疆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史学学士学位。1982年4月分配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保护管理所(今博物馆)工作至今。其中1990—2002年间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西迁学会副会长兼历史分会会长、《伊犁文史资料》编委、伊犁州钱币学会理事、伊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自参加文物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伊犁文物古迹以及伊犁民族史和清代伊犁史的研究。1996—2002年间,担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文化篇”及“文物篇”主笔。1997年,征集昭苏波马出土的镶嵌红宝石金面具、虎柄金杯、错金银瓶等大批珍贵文物。2002年开始,应邀担任伊犁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编委,负责审定涉及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稿件。同年根据自治州党委领导和江苏省援疆干部的安排,开始筹建伊犁“汉家公主纪念馆”,负责纪念馆项目建议书、立项、选址、图纸审定、撰写陈列大纲及布展工作,纪念馆于2005年6月建成开馆,现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005年9月与国家清史编委会签订《图录·清代新疆图像资料》项目,2008年5月完成该项目并通过国家清史编委会专家组评审。2008年5月,应伊宁市政府委托,承担《伊宁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材料》编撰任务,2009年4月伊宁市获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并已上报参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参与编纂审定《伊犁文史资料》第27辑(锡伯族专辑),并承担设计封面及图片摄影工作。2010年推荐申报第三批《全国珍贵文献名录》,其中锡伯族民间收藏满文抄本《劝善经》入选名录并在国家图书馆展出。和新疆社科院、伊犁州档案馆合作编辑《民国伊犁档案史料》(六卷本),任副主编,负责整个档案的编选及拟定目录等工作。2012年3月负责杨增新《补过斋文牍》及《补过斋日记》各辑目录的编定及协助文件灌版工作。参加编著的著作有:《光辉四十年》(合著);《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卷》(合著);《西域地名词典》(合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合著);《伊犁历史与文化》(合著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修订本,合著);《丝绸之路伊犁研究》(合著。撰写的论文主要有《惠远·“林公树”辩误新疆伊犁昭苏县古墓出土金银器等珍贵文物伊犁出土的金银器》《祖国最西端的关帝庙》《土尔扈特印赏介反抗沙俄侵略,万里回归祖国》《清史研究与避暑山庄》《俄(苏)驻伊犁领事馆的置撤》等。2011年为伊犁州党委政府撰写《伊犁文物古迹与博物馆》手册。另外在《中国文物报》《新疆日报》《新疆文物》《锡伯文化》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波马重大考古发现》《察布查尔琼博拉岩画》《伊犁河谷草原石人》《清末民初俄(苏)驻伊犁领事馆的历史沿革》《解放初期中苏关系背景下的伊犁侨民问题》《察布查尔依拉牛录关帝庙调查札记》等文章数十篇。参与编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域历史文化大词典》《新疆古籍文献大词典》。

何志鹏(1969~)。黑龙江牡丹江人,祖籍辽宁省丹东凤城县。中共党员。公共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1990年参加工作,1996年考录到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先后任办公室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文教处副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现任省民委(宗教局)人事处处长。兼任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省锡伯族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先后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省直机关优秀党支部书记,两次被评为“全省政府系统优秀政务信息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六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在《经济管理》《西北人口》《贵州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国民族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并被IE、ISTP、CSSCI检索。其中,《我国湿地的管理机制》发表于《经济管理》,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人口经济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教育问题》被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刊发。调研报告《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获国家民委社科成果三等奖。何志鹏热爱民族事业,广泛联系省内锡伯族同胞,积极组织开展本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

2023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