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丰交(1953~)。新疆巩留县人,副研究员。曾先后在伊宁市五中、十四中、三中任教,在伊犁地区教育处、伊犁州教育局、新疆民委(宗教局)就职,任伊犁州教育局普教处副处长、教育督导室副县级督学、自治区民委(宗教局)民研所副所长、所长、民族宗教丛书编辑室主任、《新疆民族宗教》主编,党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等。兼任新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自治区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自治区政协文史专员。曾任自治区政府兼职督学。先后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自治区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特约研究员、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锡伯文化语言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教育、民族人才、民族政策。40年多来有70多篇论文、研究报告在各类刊物发表。有17篇论著在各类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其中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14项;独著或与人合作编撰出版著作18部,其中出版专著三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及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央党校课题27项,其中他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的国家、省部级课题14项,均已鉴定通过结题;撰写带有指导全局性工作的地州、自治区有关规划、意见、决定等50多篇:参加国际、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三十几次,在会上宣读交流论文,论文入选论文集,其中,2009年7月参加在云南召开的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十六届国际大会,在专题会上宣读了论文。2001年他参与主持完成的中央书记处、团中央委托课题成果——《新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胡锦涛、罗干等中央领导亲自阅批。自治区党委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导并推动了自治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02年主持完成的国家民委课题《促进新疆教育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中提出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建议被国家民委、发改委、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采纳,形成了《关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从2005年开始在十一个省(区)实施,一批少数民族青年直接受益,进入国家直属的重点高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009年8-9月被借调到国家民委参加《全国牧区科学发展》课题的调研,参与撰写《内蒙古牧区调研报告》和《全国牧区科学发展研究》,此研究报告经国家民委审核后上报国务院,被温家宝、李克强批阅,推动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的召开,2011年6月1日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动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于2011年8月,国务院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召开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中央财政每年给牧区划拨专项经费,促进了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10年,被借调到国家教育部,到四川、西藏调研双语教育情况,撰写了《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调研报告》,随后又被选调教育部参与撰写了《全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调研报告》,为教育部草拟《全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指导意见》提供了依据。2012年主持承担并执笔完成《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09—2020年),形成正式文件,由自治区党委人才领导小组下发执行。上述课题成果的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韩国纲(1956~)。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1972年在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1973年下乡务农当“知青”,1976年“返城”当建筑工人。1978年2月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七七级学习。1982年1月本科毕业后留校任历史系教师(担任北方少数民族史概要课程)、系秘书(正科级)、系工会主席;兼任81级班主任4年,所带班级是校级先进集体、所培养的学生中在校期间有15名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员、有8名学生毕业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有7名学生留校工作,是当年学校的样板班级。1986年3月平调入学校人事处任人事科长,在任期间解决了一些人事方面落实政策问题、干部和教师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中央民族干部管理学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合并后的遗留问题、在职人员中“五大”毕业生的待遇问题、特殊人才从京内外调入问题;起草了大量的人事方面的报告和规章制度,编辑整理印制了《中央民族大学管理文件汇编》;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了《中央民族大学教职员工人名索引》。1992年8月、1995年1月先后被任命为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招生办主任(正处级)。在任期间规范了学校艺术类(音、舞、美专业)的招生、编著了《高校招生考试及填报志愿指导全书》1995年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1996年经北京市职称评审委员会批准为教育管理副研究员。2000年竞聘任职为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处处长,自上任后除抓好日常工作外积极筹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该中心已分离独立成处)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本校大学生就业及心理健康提供了有效服务。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始终工作在办公室,昼夜奋战,被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2月竞聘上任为中央民族大学统战部部长至今,得到北京市教育工委和本校统战系统的好评。曾协助国家民委和中央电视台多次参与组织过《兄弟民族》《同一首歌》《毕业歌》《中华民族》《民歌经典》等专题节目。2004年6月率“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交流团”赴美国进行交流、同年8月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合唱团”赴雅典参加第28届奥运会闭幕式演出。协助国家民委成功的举办了第三届国家民委运动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合唱比赛等。2007年8月参加由北京市教育工委组织的赴德国考察学习。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工会工作积极分子、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工会之友;爱心大使;先后获得北京市国庆游园指挥部、国家民委、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的嘉奖等。
何坚韧(1957~)。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教高级,新疆特级教师,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伊犁州专家顾问团科教人才组专家。1972年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初中毕业。1975年高中毕业后留校任教初中语文。1977年7月参加高考制度回复后的第一届全国高考并考上伊犁师范语文班。1980年7月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中学任教语文。1982年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深造,1984年7月毕业后到察布查尔县第一中学任教高中语文。1988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新疆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班录取。1990年7月在新疆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在察布查尔县第一中学任教高中语文。1992年9月调进原伊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任教《文选与写作》,并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兼该校《西郊文学报》主编。1995年9月调进原伊犁地区教育处教研中心从事教科研工作并兼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负责人;1996年初与教研中心同仁共同创办了《伊犁教研》杂志并兼副主编;1996年负责筹备成立了伊犁地区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并任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6年被破格晋升为中教高级;1998年任伊犁地区教育学会中小学政治学科专业委员会会长。2001年5月起在伊犁州教育局教研室从事教科研工作及《伊犁教育》期刊编辑工作,任该期刊副主编。2004年起负责伊犁州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教科研课题规划办公室业务工作。2006年5月,伊犁州西迁文化学会成立,当选为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8年被聘为伊犁州专家顾问团科教与人才组专家顾问。2008——2009年度、2010——2012年被评为伊犁州专家顾问团优秀专家。2010年,伊犁州教育学会换届选举被当选为副秘书长。2011年被评为新疆特级教师,当年同时被评为伊犁州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伊犁州优秀党员。2011年4月,伊犁州西迁文化进行换届选举,被当选为会长,2012年该学会创办会刊《锡伯文化研究》,任该期刊主编。2012年9月,新疆教育学会中小学政治学科专业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当选为副会长,当年被评为新疆中小学政治学科优秀教研员。2014年被任命为《伊犁教育》编辑部主任;2015年4月,伊犁州西迁文化学会进行换届选举被当选为名誉会长。取得的主要业务成绩:先后多次参加大型教科研调研考察活动,并执笔形成的大型调研报告14篇,字数约100多万字;执笔制定了教育局、教研室有关规章制度、每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教育学会会议、州教研室、教科所会议领导讲话稿及会议有关文件材料及参与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起草、修改、定稿工作,字数约100多万字;在国家级人文核心期刊的教研论文,省、地州级期刊上发表30篇论文;参与完成教科研课题五项;出版了《文化教育研究文集》《锡伯文学研究》两部专著,主编、参编的专业专著三部;科研成果获奖:《试论色布希贤的教育思想及历史功绩》,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工作思想导向》,2000年获得全国政治学科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由《政治教育》杂志社(教育部委托主办)颁奖;《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与构建和谐伊犁的思路与对策研究》2010年获得伊犁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
贺元秀﹙1958~﹚。笔名西榆,男,研究生学历,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依拉齐牛录人,现为伊犁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诗人,中国锡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10月至2010年11月,担任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曾任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主要讲授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史、锡伯文学史、美学、东方文学专题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民族文学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学报》和《欧亚国立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在《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发表的《论新疆锡伯族诗歌创作特征》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文学网上和中国民俗学等网站上全文转载,获院级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近几年,主编《锡伯文学简史》《哈萨克文学研究》《哈萨克文化新论》《伊犁学研究》《伊犁民歌集萃》《锡伯族文学作品选》等学术著作,在《哈萨克文学简史》中担任副主编,其中《锡伯族文学简史》荣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和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伊犁文艺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自治区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主持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锡伯族文学史研究,参与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亚文学史研究。诗集《美是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创办首届锡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至今,已招收四届学生,为区内外输送60名合格毕业生。锡伯族教育由中等教育迈入高等教育,2005年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