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人物库
>
人物03(1910年-1920年)
>
贺俊秀 (1916年-1986年)
贺俊秀 (1916年-1986年)
发布时间:2023-07-12 22:12
529

贺俊秀 (19161986) 生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库齐牛录。他自幼勤习“四书五经”,以及汉文化的古代经典。凭他扎实的文化底蕴,1935年考盛世才时期创办的新疆最高学府政干班,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历任新疆阿克苏县县长、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教育处教育长、伊犁昭苏军马场场长。20世纪40年代初,他受毛泽民、陈潭秋、黄火青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参与了新疆学院创办的宣传革命思想的各种刊物的编辑工作,宣传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这时候,他开始接触共产党高层领导林基路(新疆学院教务主任)黄火青等人。当黄火青同志了解到贺俊秀工作认真、忠实、寡言少语、追求真理,又懂得几种语言文字,又有较高的古文化水平,开始敬佩这位少数民族学生,便主动接近,后来两人成为知交,交往颇深。

20世纪30年代末期就任南疆阿克苏当县长期间,他发扬锡箔族大名鼎鼎的图伯特精神,率领维吾尔族群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播种粮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1942年盛世才叛变革命,在新疆各地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维吾尔族有志之士得悉消息后急速传递信息,他们为了贺俊秀全家的安全,在一个漆黑的雨夜,秘密地逃出阿克苏县城,穿过冰冷的天山山脉(冰大坂)护送到伊犁一个偏僻的农庄,隐蔽几年。在这期间,他的爱妻不幸被疯狗咬伤,离开了人间,从此,他和他的女儿们相依为命,饱偿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1945年,伊犁三区革命爆发的第2年,他北上伊犁参加了三区革命。同年,临时政府领导们发现他有很高的学问,故任命为临时政府教育处教育长。当时,临时政府迫切需要俄、维、汉翻译人才,他受临时政府的委托,推荐曾在俄罗斯留学的锡伯族青年教师,后来他们都成为锡伯族的高层人物。

解放前夕,他被调到新疆昭苏县军马场任场长。期间,他为改良国内的天山军马,从俄罗斯引进了不少的种马,为马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赏识。

解放后,他返回可爱的察布查尔县故乡,立志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打算过安居乐业的田园生活。当年,回乡的有著名诗人白雪木先生,还有在校任教的德勇先生(大作家陈忠实看了他的文章后,称说:真正的汉学家在锡伯族中)。他们几位漫游在书海的博学鸿儒时常在一起,宏论天下。后来由贺俊秀先生收藏10年的白雪木先生的抒情长诗«汉腾格里»一份珍藏本,捐献后人,问世传承。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时不意迁”。这种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就开始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遭劫,甚至,被陷害关进监狱。一位有学问的人,饱受了沧桑岁月的无尽磨难。

80年代初,内蒙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专程到新疆调选满汉翻译人员,经多方筛选,特聘贺俊秀先生为首席翻译调到内蒙。鉴于他年老多病,婉言谢绝.1984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离休老干部参观团到东北第一故乡探访寻根,乘机,在北京打听到他早年知交黄火青(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阔别长达半个世纪的两位老人终于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