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锡久(1892年-1937年),名香伶,字锡久,时人皆以锡久称。辽宁省北镇县正安堡镇马市堡人。
佟锡久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兄弟三人,他行三。及长,大哥早逝,19岁管理家务,颇具才干。又使家道复兴。当时有房屋十余间、土地十余垧、林地两垧、大车1辆、骡马十余匹、牛10余头、养猪20多头。还开粉房和豆腐房。
他为人性格豪爽刚直,不畏强暴。20世纪20年代初,一年秋季,北镇县监督周余杰,乘马车途径马市堡,见正在拉秋粮的佟家大车骡马很壮,欲强行卸下一头骡子,借为其拉一趟车,当被拒绝。佟锡久说:“私用我们不认识,公用请到村公所去要!”周气愤而去。不久,附近石门子发现一具死尸,周即报复诬陷被佟所害,下令派警察来抓,佟没被抓去。后来,佟锡久联络全县士绅告发周余杰,周因贪赃枉法罪被免职。
他尊重乡里,爱结交,乐于助人。凡邻里乡亲有难处,都能慷慨相助,特别是对穷苦人,大事小情,有求必应。因此在附近村屯群众中颇具威望。在社会动荡的旧中国,列强入侵,军阀割据,兵匪袭扰,佟锡久为了维护乡亲财产不受损失,常破用自己家财,对私官进行应酬,维护了乡亲的安宁,因此三里五屯也无不称道。
1930年时,各村屯推举佟锡久为正安堡村保甲队副队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向辽西大举进攻,风云激变,人心惶惶,由沈阳逃出的大批难民,冲向关内。北镇县长王大中秉承国民党蒋介石的旨意,采取不抵抗态度,在县城十字街耶稣教堂召开各区代表会议,以办保甲、联庄会,维持社会治安为名,向各区筹款,以便在日军到来时携款逃跑。当时有些士绅附会县长提议,但也有些代表,其中就有二区代表佟锡久,三区代表冯中洲等人坚决不同意,认为国难当头,没有必要成立联庄会维持社会治安,而是应当组织群众抗日,保卫国土,不当亡国奴,致使会议不欢而散。王大中了解到佟锡久曾告倒过周监督,是个不好惹的人物,冯中洲是个刚出学门的大学生,思想进步,倾向抗日,于是把佟、冯视为眼中钉。第二天便单独邀请佟冯到县府议事。佟锡久断定此去凶多吉少,没有出席,冯中洲中计,以不服从中央命令,扰乱人心罪,当即枪毙。
佟锡久闻讯后,偾慨已极,更激起他抗日决心,置一家老小于不顾,辞去保甲副队长职务。当时老小有15口人,破家纾难,决心发起抗日。他以自己平日在群众中的威望奔走于各村屯,首先对有枪户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提出“为了不当亡国奴,就得拿起枪来打日本!”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各地抗日义士纷纷来投,很快就组织起来一支抗日队伍。司令部就设在自家大院,佟锡久自任司令,报号“平日”,在院内竖起一面红色大旗,上书“平日救国军”,随风飘飘。当时以佟家的财富,本可以和其他地主财阀一样搬进城里求安,而他竟豁出全部家产,做了军费。当时他有5万多斤粮食,6000多斤粉条,20多口肥猪,全部做了救国军给养。对来投者家有困难的,缺粮给粮,缺钱给钱,所以投奔者越来越多,从开始50多人,到几百人,仅两个多月,就发展到1000多人。 他率众打击日伪军,活动于北镇城北、城东一带。
队伍扩大以后,成份日趋复杂,不仅有农民,也有绿林出身。于是佟锡久提出“我们是抗日队伍,不准欺压百姓,不准抢劫财物,不准玩弄妇女,不准里通外国,违者严惩”。当时曾有绰号“爱国”者土匪2人因调戏妇女而被开除。有一人曾与日本人私通而被枪毙。由于佟锡久的队伍纪律严明,颇受群众拥戴。
1931年底,日军占领了沟帮子,北镇县城危急,全国国土危急!平日救国军与全县各路抗日义勇军联合起来,齐集于北镇城下,要求县长抗日。当时集中了全县各路抗日力量达1万多人,把城围住,企图迫使官方抗日。此时的县长夏钟秀,不仅不回应爱国群众要求,而且秘密派人暗中与沟帮子日军勾结,引狼入室。日军遂进犯北镇,用武力攻打围城义勇军,使已围城七天七夜的各路义勇军不得不撤离,使北镇县城落于日军手中。
日军占领北镇县城之后,为了扑灭抗日烈火,随即于当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日,调集了大批日伪军,向马市堡平日救国军司令部进行讨伐。佟锡久闻讯后立即组织队伍在马市堡屯南与日伪军展开了战斗,因寡不敌众,佟锡久不得不率部队退到阜新境内榆树营子。敌人入村后,没抓到佟锡久,放火烧毁了佟家全部房屋、财产,在战斗中打死无辜群众母子2人。
继而佟锡久的抗日队伍就活动在阜新、黑山、台安一带。1932年4月,平日救国军被东北民众救国会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军,佟锡久被任命为旅长。
1932年6月,佟锡久联合台安抗日义勇军,会合了3000多人,活动在台安县桑林子,司令部设在商会办公室。一天驻大虎山日军司令部打来电话,询问“胡匪”(指抗日义勇军)情况。机警的佟锡久,认为时机已到,便以商会会长名义,同日军对话,骗得了日军来这里消灭“胡匪”。他当即把队伍埋伏在屯外路旁河边的树林里,斩钉截铁的动员说:“国恨家仇,在此一战。”时间不长,日军开来4辆大卡车,100多人,进入伏击圈后 ,佟锡久一声“打”!爆豆式枪声响起,抗日将士,各个精神振奋,激战一个小时,4辆卡车全被打坏,打死日军87人,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给日军以严重打击。此次战斗,义勇军只牺牲3名战士,取得了桑林子大捷,这是佟锡久带领队伍打得最漂亮的一仗。当日军又以10辆卡车300多人来支援时,义勇军已经转移,日军恼羞成怒,对桑林子进行残酷的报复,将全屯房屋全部烧光,大火烧了两天两夜。
桑林子战斗之后,佟锡久队伍的军威大振,日军对佟锡久队伍更加仇视,到处阻截追击,佟不得不再转战于阜新、北镇一带。1932年秋以后,日伪各级地方政权相继建立,义勇军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小,后来已处于四面受敌,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地步,遂被日伪在黑山县新立屯收编,佟锡久不甘屈服,转到通辽全被缴械,他暗自在皮靴内藏起手枪一支,带领一些弟兄逃回北镇,试图重新组织队伍,东山再起。但由于日伪军警对义勇军搜捕甚紧,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到处奔走。曾去过长春等地联络,经常宣传“在长白山有义勇军队伍抗日很坚决,东北沦陷不会长久,亡国奴决不能当下去,要靠我们中国人人人努力,要靠团结”。
1936年腊月三十,过年了,家家都要团聚,佟锡久潜回家中,同家人一起过年。那时,佟锡久家已在被烧毁的院内搭起了几间简陋的房子,家人在这里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这年的年三十,夜空阴暗,北风嗖嗖,在日军的铁蹄下,人们含着亡国的辛酸,哪能有欢乐!也哪敢有欢乐!除夕之夜,却显得那么沉闷,人们偷偷围在炕上过着除夕。佟家全家人在灰暗的灯光下正包饺子,突然,犬声狂吠,划破了夜空的沉寂,家家处于惊恐之中,枪响了,原来佟锡久回来已被仇家发现告发。当夜,日伪县警务科日本指导官带领伪军警数十人,闯进佟家院内,一脚踢开前门,先闯进3名伪军,佟锡久迅速把灯吹灭,一枪就把前边一人打死,后2人立即退回。他和长子佟国珠(“九一八”后从沈阳讲武堂回北镇参加抗日)一齐开枪射击,把日伪军警打出大院,掩护全家老小从西角门逃出。视一家人走远后,爷俩才从后墙跳出。不幸,佟锡久摔坏了腿,这时,全院已燃起了大火,日伪军又把佟家仅有的房屋财产第二次又给烧光了。
山路夜黑,国珠搀扶着父亲艰难的行走,到三道沟朋友家不敢收留。又转到小常屯朋友家,仍不敢收留。当日日军搜查很紧,并破格悬赏告密者,爷俩无奈走到侯屯北山,佟锡久的腿肿得很粗,伤势很重,难以行走了,于是便对国珠说:“我不行了,抗日未成,恨不能再打死几个鬼子,你走吧,要想法去关内找到抗日队伍。”国珠不忍,含泪说:“我一定把你带走,死也要死在一起。”佟锡久厉声说:“以国事为重,不能都去牺牲。”并说:“我死不要掩埋,日本人不见我尸首,还得株连全家,株连他人。”说后令国珠到高处望望有无动静,当国珠转身时,枪响了,一个不甘心当亡国奴的中国人,一个不屈服、为了不受日本人侮辱的人,一个锡伯族的硬汉子,为了表明自己抗日到底的决心,悲壮的自戕了,时年45岁。国珠抱起父亲尸体,痛哭一场,遵父命没有掩埋,背到附近一个破庙里。自己先到汪家坟外祖母家,后转道去青堆子火车站乘火车去了关内。
佟锡久,在国难当头之际,不顾个人居家安危,不惜拿出全部家财,投身于抗日,打击侵略者,最后为国捐躯,他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锡伯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子,也是锡伯族的骄傲。他的为人,他的事迹,至今在北镇的群众中还广为流传。佟锡久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锡伯人的心中,存在于北镇广大人民的心中。
后记:笔者是锡伯族,为了宣传锡伯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传统,去北镇县走访了县政协文史办、县委党史办的同志。又到马市村请部分老人进行了座谈。根据他们提供的佟锡久的事迹写成此材料,以慰先烈,教育后人,并向北镇提供资料的同志们表示谢意。(关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