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靖寰(1903年-1990年)又名关文英,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尹家乡小营子村。
关靖寰为家中长子,自幼随伯父读私塾,后因其父过早去世,家境贫寒辍学务农.1926年聪颖好学的关靖寰考取了沈阳师范讲习所公费生,开始接受新思想启萌。为了实现立志报国的愿望,后于1927年1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1928年8月毕业,服役于东北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日军践踏了东北的大好河山,同胞们背井离乡,家破人亡。此时,关靖寰内心极度悲愤,看透了蒋介石对日本消极不抵抗的真面目和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的反动本性。他开始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寻求救国之路。为抗击日军他参加了山海关、热河、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战役。1937年“七七”事变后转战华北各地和苏鲁战区,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1938年,关靖寰到东北军第57军111师后,接触了中共地下党员。共产党积极抗日的主张,使他思想发生极大变化。1939年9月关靖寰在中共特别党员、111师师长常恩多的指引下,与当时111师内中共地下党和积极主张抗日的进步军官共同发动了“九二二”锄奸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缪澄流反动亲日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扭转了苏鲁战区内战与伪化的危急局面。1941年关靖寰任东北军第57军111师333旅666团团长。1942年8月3日,在常恩多师长指挥下,与万毅、郭维成等共同率111师在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纸坊村起义。期间与111师内背叛起义的反动顽固派进行数天的激烈战斗,最终带领近3000名官兵投奔八路军参加革命。之后,又率队伍与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联合发动了三保甲子山战役,给予顽固派孙焕彩部以毁灭性打击,摧毁了于学忠国民党鲁南总部,扩大巩固了山东解放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八路军115师政治委员罗荣桓亲自到111师慰问。罗荣桓指出,111师起义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气焰嚣张,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发动的,事件震惊中外,给予国民党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为八路军控制甲子山地区,迅速改变敌我态势,扩大巩固山东解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起义之后,关靖寰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新111师333旅旅长、新111师干部学校校长、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参谋长。1943年7月经山东分局谷牧、王振乾介绍,中共中央批准,关靖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12月调入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任教育长兼山东军区教育团教育长,为我军培训了大批军事干部。后来,这批干部成为我军的骨干力量。1945年“八一五” 日本投降后,他接到山东军区命令,调任新组建的东北挺进纵队一纵队参谋长,率部队由山东胶济线平渡渡口登船渡海,抵达辽宁省兴城县菊花岛海域登陆,进军东北,参加东北解放区建设。1945年9月—1946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他组办东北军政干部学校任教育长。
1946年春,中共东北局书记陈云找关靖寰谈话,“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寿要一个军区参谋长,你就到那任参谋长吧!”从1946年4月起,关靖寰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黑龙江省军区参谋长。1947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第一军分区(北安分区)副司令员。同年3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第一地区委员会委员。1947年6月又恢复黑龙江省委及军区,关靖寰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当时东北全境内各级党政组织刚刚建立,根据地政权尚未巩固,有大股土匪活动,少数顽匪窜入深山,其中最大一股土匪为黑河地区刘山东。军区主要任务是剿匪。5月中旬,关靖寰与副司令员王钧率海伦警三旅骑兵大队和王春生骑兵团进入黑河县与逊克县一带山区剿匪。7月中旬西满军区黄克城、李富春派黑龙江军区司令员洪学智带“独立一团”进入黑河统一组织剿匪,开发黑河生产资源。关靖寰奉命协助黑河部队筹集物资给养并指挥各县级武装剿匪,参加龙江地区土改工作和基层政权建设。
1948年10月,关靖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整训第三师师长。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关靖寰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黑龙江一线由关靖寰及龙江军区参谋长李英武、政治部主任黄惠民组成指挥部,带4个整训团到长春以南担任阻击长春突围或沈阳北上之敌的任务。长春解放后,奉命参加辽沈战役。沈阳解放之后,关靖寰的整训三师后改编为一六九师,收容训练了“第四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收编的国民党俘虏官兵1万余人,补充部队。1949年北京解放后,4月调华北军区建制,担负卫戍北京的任务。
1950年7月,关靖寰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同年,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美国飞机狂轰滥炸使公路、铁路、桥梁,破坏严重,给后勤供应造成困堆,影响前方部队的推进。1951年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前方后勤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辑安口岸东北军区后勤部辑安办事处,由关靖寰任站长,任务是保证运输和前方物资供应。1951年3月关靖寰正式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辑安办事处主任。他到任后,提出“建成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战斗口号,调集工兵抢修炸断的公路、铁路、桥梁,组织人力,协调物资供应,抢运救治伤员,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初期辑安口岸混乱局面,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行。1952年办事处由辑安移至通化。同年3月关靖寰出任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办事处主任。
1954年春,办事处工作结束。同年9月初关靖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吉林军分区副司令员。1955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省军区党委常委。同时从1955年2月起,任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授予大校军衔。
1958年4月,关靖寰从部队转业到吉林省政府任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到任后,他组织召开了吉林省水利工作会议,确定重点兴建石头口门、星星哨、新立城、海龙、亮甲山、太平池、察尔森等八座水库,扩建二龙山水库。当年就有6座水库开工。1959年9月,鸭绿江中游中朝两国共建的云峰水库亦开工。在吉林省境内包括大中水库建设,江河开发,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各项水利建设出现蓬勃发展新局面。此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水利事业发展最快时期,奠定了吉林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1964年2月任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他为了建设吉林省人民的美好家园,跋山涉水,深入水利工地、原始森林,与当地各族干部、工人、农民群众精心描绘吉林省治水兴林的美好蓝图。他的足迹遍布了全省境内的湖泊山川、江河水库、森林草场,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