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综述与历史篇
>
锡伯族老兵话卡伦(谢善智)
锡伯族老兵话卡伦(谢善智)
发布时间:2023-04-15 16:32
405

 出于编修地方志的需要,我前去调查清朝、中华民国时期锡伯营守卫卡伦(此处指沿边地区的驻军哨所)的轶事。1987年1月5日和6日,我两次访问了在民国初年驻守卡伦的锡伯老人灵福寿。据说,当时他是唯一健在的守卫过卡伦的锡伯族老兵。1月5日上午,在翻译赵福儿的陪同下,我来到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灵福寿的家。我向老人问安,老人颔首微笑。我说明了来意,粗列调查项目,趁小赵译话的功夫,我仔细观察了灵福寿:他92岁,当地人叫他灵百十户(百十户即锡伯语“博石库”,即清代八旗基层官制“领催”。——编者,下同),穿长衫,外套黑色坎肩,着布鞋,中等偏高个头,长型脸,一撮美髯,雪白的头发,眉毛花白,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他开始叙说陈年往事,我发觉他头脑清晰,说来历历如在目前。

 灵福寿说:“锡伯营原在阿尔玛图(即阿拉木图)守卡伦,有五个卡伦。由金泉(今爱新舍里镇)去阿尔玛图,骑马要走两天。一年换防一次。一张山羊皮子侵占土地后,新建了五个卡伦(均在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边境)。这里包含重大的史实,1864年前,中国的西北部疆界在巴尔喀什湖,该以东南至帕米尔在内的地区都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所以锡伯营在阿拉木图一带的守卫卡伦,当时锡伯营管辖的卡伦有18座,灵福寿只是说建在阿拉木图一带的五个卡伦。1864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锡伯营退守今察布查尔边境的五个卡伦。所谓一张山羊皮子的土地,系指俄国侵略者向腐败的清朝官员索要一张山羊皮子的土地。民间传说,俄国人将一张山羊皮子全部割成细线,再将它们联系结起来成一直线,以之丈量割占土地。实际是老百姓对于沙俄蚕食我国领土的形象说法。

 灵福寿说:“锡伯营守五个卡子(今察布查尔边境):头湖、胡同树(锡伯语地名)、嘎斯卡莫多(蒙古语:独棵树之意)、多浪图、塔其尔汗(即今都拉塔边防站)。嘎斯卡莫多为管理其它卡伦的卡伦,驻扎一个佐领,下有十多个兵,其它四个卡伦均驻百十户二名和七、八个兵。我在头牛录(乌珠牛录)当百十户,在卡伦当百十户五年,我在五个卡伦都服过役。”

 我问卡伦设施,灵福寿说:“每个卡伦有三间土打墙的房子住人、睡炕,西边另有两间房当库房。”今天,尚存原卡伦房屋遗迹。

 我问卡伦有何标志,是否要升旗?灵福寿说:“卡子不插旗子。只有逢年过节、‘四·一八’锡伯族西迁节,牛录才插自己的旗子,如镶黄、正白等旗,升旗的旗杆叫‘锡尔旦’。”

 我问卡伦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活动,灵福寿说:“每个兵配备一匹马。最早的武器是弓箭、长矛、大刀,以后使用火枪,最后使用五响步枪。原来卡子士兵日夜巡逻,以后改为白天骑马巡逻。两个卡子的巡逻队在指定地点交接编号的木牌,每月将防务情况汇总,向锡伯营部申报。驻守卡子官兵每三个月换防一次。”

 我问及官兵功过赏罚,灵福寿说“卡子有功之士,要将事迹上报锡伯营总管,以便奖赏。当兵的犯了过失,情节恶劣者戴枷,禁闭一月。情节轻者,要在光屁股上抽27马鞭(用牛、马皮鞭,抽打以前,要将鞭子泡在水里发胀),不老实者再打27皮鞭,胆敢反抗者,就叫两人用洋炉筒粗的木棒压杠。”

 我问守卡官兵的待遇,灵福寿说:“马匹、衣物,是官兵自备的。守卡期间,每个兵一月口粮30斤(16两的老斤),由牛录仓库供给,公家发盐菜银。每个士兵名下,由牛录划拨100亩地,而且是有水源保证的察地(察布查尔渠水浇的地),闲散(不服兵役者)种山地。士兵的地不交税。秋天修察布查尔渠(清淤泥、加固渠道等),当兵的免除劳务,由闲散去修。当兵期间,雇人种地,兵与种地人按比例分收获物。”

 我问守卡官兵的生活情况,灵福寿说:“卡子士兵一年吃不了几次肉。平时,由卡子派人去一、三牛录锡伯人家拿菜,锡伯人没有买卖的习惯,菜是不给钱的,否则招人笑话。守卡官兵嘎斯卡莫多附近种苜蓿喂马。头湖、胡同树卡子四周野草多,士兵打草喂马。多浪图的士兵每次浇两个时辰的水,种韭菜、辣子、萝卜等蔬菜。头湖靠近伊犁河,所以卡子的兵抽空去五个鱼滩打鱼,套车去下网,当时鱼多,一网往往几百条鱼。冬天下雪后,士兵就去打围,兔子、野鸡、野猪、羚羊,什么都打。我们锡伯人喜欢打鱼狩猎,就是当兵也保持这种爱好。”

 灵福寿老人的话,道出了清末民初锡伯营守卫卡伦的真实情景,具有史料价值,今予披露,以供文史工作者参考。灵福寿还谈了锡伯族当年的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因和本文题旨无关,就略而不述了。灵福寿已经去世,笔者撰写此文,藉以纪念老人,愿老人安息。

(本文原载《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史资料》第1辑,2002年)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