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救援迪化
锡伯骑兵大队的故事发生在金树仁主政新疆时。一度,甘肃军阀马仲英乘乱入疆,企图在新疆夺取一席之地。他派马世明进入南疆,马赫英进入北疆,占据阿山,向塔城发展,派马全录、马德祥前往天山南北制造动乱,直逼金树仁政权。
迪化吃紧,金树仁电令张培元速率部援助省城。张培元抽调两个锡伯骑兵大队连,组成一个锡伯骑兵大队,大队长由杨得昌担任。第一连是惠远城阿连长的锡伯骑兵大队连,第二连是清水河杨连长的锡伯骑兵大队连,共三百多名官兵。这两个连除了六七名汉族官兵和两三名索伦士兵之外,其余全是锡伯族官兵。张培元到惠远上任时,杨得昌就是张培元的卫队长,所以张培元任他为援助迪化的锡伯骑兵大队长。
寒冬腊月,锡伯骑兵大队冒着严寒向省城方向挺进,大年三十那天,部队正好赶到乌苏,大家都想在这里高高兴兴过个年,可省城来电催促行军,令锡伯骑兵大队迅速赶到昌吉待命。从伊犁到昌吉骑马一般是十七天的路程,锡伯骑兵大队只用了十四天时间就赶到。锡伯骑兵大队先在昌吉南关各商店住了三天,后住进学校和庙院内。
当时昌吉县城省军和马军的兵力部署情况是:昌吉县城分两个居民区,一个在城里,主要是汉族人居住区,城里驻扎省军一个营,约三百五十多人,伊犁去的锡伯骑兵大队有二百七十多人(一个排留在玛纳斯),张志元的民团约有四百六十多人,配有各种武器,以城墙为依托,外有护城河,凭险据守。另一个居民区,是城南的回族居民区,又称南关,迪化与伊犁公路纵贯其间,驻守一个民团,团长王登科(回族),副团长马金良(回族),能战人员约有五百多人。洪福元组织了一个商团,约有一百五十多人,配有少数土枪,多为大刀长矛。南关有西街、西河、八工、火神庙四个街口,均用土坯木栅阻隔,白天将木栅打开,晚上堵塞上,四个街口分别有四个排严守。
昌吉严阵以待。商团、民团的成立,使城内的气氛更加紧张起来,商店一律关闭,商团、民团荷枪护城。伊犁去的锡伯骑兵大队觉得兵力不足,又将城内的青年人组成一个连,增加守城的兵力。有一天,从外面跑进一个士兵报告:“昌吉北面的三宫、四宫一带有马军活动。”
杨大队长立即命令锡伯骑兵大队全体集合,去打击马军。锡伯骑兵大队迅速到达地点,猫腰端枪搜索好一阵子,才在一大片树林中发现马军。马军约有一个连的兵力,他们身上系有白布条作为标记。杨队长立即叫大家下马卧倒射击。双方激战了一个多小时,打死马军十多人,马军见势不妙就撤退了。锡伯骑兵大队未伤一人,开局打了一个胜仗,电告金树仁主席,给锡伯骑兵大队每人奖励两小包鸦片。
三月中旬的一天,马军进攻省城,战斗非常激烈。省城电令,伊犁锡伯骑兵大队迅速赶往省城救援。锡伯骑兵大队接令后,上午八点出发,中午赶到迪化西大桥附近即投入战斗。全体官兵迅速下马迎击,这是巷战,短兵相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时时有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西大桥小教街、红山咀、玉皇庙一带的民房全部被毁,马军死伤两千多人,锡伯骑兵大队也有大的伤亡。最后,马军撤退到妖魔山,伊犁锡伯骑兵大队则退回昌吉宿营待命。
二、昌吉之战
锡伯骑兵大队撤回昌吉已是深夜,突然,驻地四面八方杀声大起,震耳欲聋,知道是马军攻城了。此时,大路已被马军阻碍,电线也被切断,无法与省城联系,队长只好派一名熟悉小路的人,快马报告省城。数小时之后,省城派来一架侦察机,在昌吉上空盘旋了好几圈,飞机怕被马军击落,因而飞得比较高,投下的物品也落到了马军占领的地方,锡伯骑兵大队派了一个排的兵力才夺回来。空投的物品是一个大木头箱子,内装一封信件,内容大概是:“你们官兵要坚持战斗,天亮省城就派五千援兵,希望你们里应外合,打击敌人,大家宽心” 等等。
第二天上午,只听得轰隆轰隆的大炮声,大家知道省城援军已到。锡伯骑兵大队立即部署战斗任务,命令一连从东门出击,向南关进攻,第二连从西门出击,也向南关进攻,然后在南关汇合。马军也紧急分兵赴头屯河东岸阻击,并在南关巷口哨卡增兵阻击。双方在三十里墩列阵,准备大战一场。马军大多数是刚收编的市民和农民,从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战斗场面,省军的大炮一响,即乱了阵脚,一个个沿着沟坎往后乱跑,只有马全录的手枪队、长枪队在拼命阻击。马军伤亡严重,见抵挡不住,只好向南山撤退。省城军在头屯河打了胜仗,迅速向昌吉靠拢。
战后,锡伯骑兵大队清点人数,牺牲了几位锡伯战士,省城军也有伤亡。不久,马军又进犯昌吉城,他们用槽子车装满羊毛,浇上石油准备引火攻城。他们从四个城门(东西南北门)同时进攻,但是,车还未靠近城门就被锡伯骑兵大队发现,用火力打退,马军火攻城门计划失败。
后来,马军再次进行了一场最为猛烈的进攻,密集的枪声炮声不断,战斗异常激烈。锡伯骑兵大队死伤人数不断增多,眼看就要顶不住了,在这个节骨眼上,锡伯骑兵大队的长官却一个都不在阵地。原来,他们见势不妙都溜走了。危急之时,一位锡伯族中士班长铁木尔站出来,只见他果断而严肃地说:“伊犁来的锡伯骑兵大队战士们,我们绝对不能败退!一退敌人就会追杀过来,那时只有死路一条。后退必死无疑,我们只有坚持战斗才会胜利!只要锡伯骑兵大队还有一个人活着,就要守住阵地,就要狠狠地打击敌人,人在阵地在,阵地在人在。”
士兵们听了铁木尔的话,顿时士气高涨, 锡伯骑兵大队顽强抵抗。在铁木尔的指挥下,士兵们把毡子挂在屋外泼上水,躲在毡子后面还击。苦苦坚持了三四个小时终于守住了阵地。
这次战斗中,马军损失惨重,死伤一千五百多人。省军和其他部队也有些伤亡。锡伯骑兵大队二连的杨连长牺牲,锡伯骑兵大队牺牲一人,其他部队士兵牺牲六十多人,归化军牺牲二人。
三、玛纳斯战斗
大队全体集合,向玛纳斯推进。当锡伯骑兵大队到呼图壁县城时已是晚上。马军趁天黑来攻城,被密集的子弹打退。
锡伯骑兵大队继续向玛纳斯推进,到达大土古里村时发现,这里原本是居住七八十户汉族人家的一个村落,现在却凄凉的如同荒野一般,没有人烟。原来,十几天以前,马赫英在这里制造了一场惨无人道、骇人听闻的杀戮事件。锡伯骑兵大队在大土古里村无法宿营,只好向玛纳斯进发,夜宿乐土驿。
乐土驿距离玛纳斯只有三十里路,第二天,锡伯骑兵大队没用多长时间就到达玛纳斯。马军听到锡伯骑兵大队要来,都集中在南城。据玛纳斯人讲,前天,马全禄买通了一个守玛纳斯的祁营长,晚上将南城门打开,放进马军。马军偷偷进城之后,大肆屠杀无辜百姓,不少妇孺丧生。正在熟睡的县长吴兴世和他夫人惊慌失措地从城北角用绳索吊下逃走,才捡了两条命。丢下一个小女孩,被邻居的维吾尔族大娘掩护起来才免于一死。
上午,正遇省城开往塔城的两卡车归化军路过玛纳斯,车上架着两挺轻机枪,准备补充汽油暂时在玛纳斯落脚。这些归化军爬到东关的财神楼上,用望远镜发现玛纳斯南城(回民居民区)里有黑压压的人群,就架起机枪扫射,密集的子弹落在居民区。南城内的马军和百姓惊慌失措,人群乱奔,翻墙越院地往城外逃命去了。归化军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敢久留,扫射了十多分钟,汽车就驶向了塔城。恰好此时,一架飞机在玛纳斯城上空盘旋绕了好几圈,马军看到飞机知道省城的援军来了,立即撤退到玛纳斯南山,县城战斗结束。
第三天,省城的部队撤走,锡伯骑兵大队留守在玛纳斯,掩埋在战斗中阵亡的士兵尸体。省军一走,马军就在南山一带活动起来。杨大队长带着全部锡伯骑兵大队去消灭南山马军。这天天气晴朗,山下开阔平坦,锡伯骑兵大队的活动全在马军视线之中,“敌明我暗”。马军观察到锡伯骑兵大队毫无察觉的走着,就开始进攻。杨大队长见情况不妙,就立即下令下马卧倒,锡伯骑兵大队们刚刚卧倒,就听“嘭"的一声枪响,锡伯骑兵大队的库木春(锡伯族,察布查尔县乌珠牛录人)中弹倒在地上,接着马军一阵枪声。杨得昌一边命令大家猛烈还击,一边说要到二连阵地查看,士兵们抬头一看,二连的人基本跑完了,士兵们见状,哪有心还击马军,也纷纷掉头往回跑。马军见锡伯骑兵大队溃退,就边追边打。锡伯骑兵大队的人马个个像触了电、掉了魂似的逃命,只恨爹妈少给了两条腿。还是个孩子的金琳人小个子矮,拼命地跑也跑不过大人,只见人人都从他眼前掠过,金琳是最后一个跑回县城的。马军怕锡伯骑兵大队有诈,未敢继续追杀,要不然,损失就惨了。
玛纳斯南山一战,库木春和其他几个士兵牺牲了,一名锡伯族排长负重伤,还有几人失踪。这次打的是一个窝囊仗,大家心里很窝火。
四、归顺盛世才
过了几天,玛纳斯城内突然来了很多兵马,把东西南北城门关得紧紧的,并命令锡伯骑兵大队一个也不能外出,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据小道消息所传,省城有变。以后得知情况,原来是马仲杰(马仲英的胞弟)在木垒河与省军交战时被打死。死讯传到哈密,马仲英悲痛欲绝,一心要为弟弟报仇。便挥师西进奇台,经过两天的战斗,省军镇守奇台的黎如海部队投降。马仲英大军入城,并聘请黎如海为师部参议,又邀请韩履中为随军顾问,韩履中又劝说了孚远城驻军团长马寿福举城投降。
接着,刘万奎(绰号刘快腿,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来到玛纳斯县城,叫所有的部队集合,排着队把枪交了,然后官兵们被赶到玛纳斯城东关进一个大院,院前停有一辆装甲车,车上架有机关枪。驻玛纳斯的官兵都觉得纳闷,枪口怎么对准自己人。锡伯骑兵大队的人在院子里站了大半天,只有几个军官在议论着,好像讨论问题,约三个小时之后,东路指挥李应华站在高台上讲话:
“士兵们,新疆是我们中华民国的新疆,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新疆,并不是哪一个民族的新疆。大家出来当兵,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要守住我们的疆土,抵制外来的侵略,保护好我们的兄弟姐妹不受欺辱。目前,大家虽然编制不在一个部队,但来当兵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接着他又介绍了省城情况,叫大家不要乱,等候安排等等。刘万奎也站到台上讲了一些内容相同,安定军心的话。
在这之前,曾有一个锡伯军人,给锡伯骑兵大队透露过消息,他自我介绍说叫吉俄,察布查尔孙扎齐牛录人,是锡伯旅旅长诺尼春(锡伯族,察布查尔孙扎齐牛录人)派来的。他说:“省城有变,新疆的军事领导人换成东北来的盛世才了,如果明天玛纳斯其他驻军抵抗的话,你们不要抵抗,大局以定,全部归顺就行了,这是诺恩太旅长的意思。”
锡伯旅,是金树仁为了讨伐马仲英,从锡伯营抽调400人组建的,旅长是诺恩太,旅参谋长是伊昌阿,团长是寿林。锡伯旅共有四个连,一连连长阿克达布、二连连长吉布善、三连连长音登额、四连连长帕克尔。锡伯旅官兵是先锡伯骑兵大队去迪化作战的,他们英勇奋战,屡建战功,威信很高。第二天,全城驻军全部归顺了盛世才。
五、转回伊犁
玛纳斯驻军(指金树仁的部队)全部归顺盛军后,整编派到前线。李左祥、李应华的部队派往古城子、阿山一带;刘万奎(绰号刘快腿)进驻省城;伊犁锡伯骑兵大队继续留守玛纳斯。
整编后的第二天,诺尼春旅长带着几个士兵来到锡伯骑兵大队部,杨得昌毕恭毕敬迎来送往。由于伊犁士兵对杨得昌的为人大有看法,认为他:一是靠张培元当的官,指挥能力差;二是关键时候临阵脱逃,是个典型的怕死鬼;三是不关心士兵等。因此,伊犁锡伯骑兵大队的绝大多数锡伯兵都想跟随诺尼春旅长打仗,有一个班连人带枪投靠过去。还有许多锡伯兵想奔靠诺尼春旅长,可是被杨得昌发现,未能去成。杨得昌对这件事情十分恼火。几天之后,杨得昌召开会议,他气愤地说:“你们不要欺人太甚,你们不看大掌柜的,也要看二掌柜的。”其意是你们不听金树仁的,也要听张培元的。
他越说越有气,还恶狠狠地说出“总有一天要报仇”等等气话。
从杨得昌的话音中可以听出来,金树仁的倒台让他十分痛心,对盛世才的上台也是很不满,他不愿呆在这儿,只想尽快回到伊犁张培元的身边。锡伯骑兵大队等了十来天,收到盛世才发来的急电,命令杨得昌率部队到古城子防御。杨得昌看完电报一阵窃喜,露出怪样的笑容。他正苦于没机会回伊犁,收到电令后,认为机会来了。第二天,杨得昌命令部队带足干粮,准备出发,迎接新的任务,可锡伯骑兵大队等到天黑,杨才下令出发。大家跃马行军,一看方向发现不是去古城子,而是朝伊犁方向前进。锡伯骑兵大队绝大多数是锡伯族,走出果子沟也有好几个月了,都想念家乡,归心似箭,盼望早日回伊犁,也都没说什么。到精河的路本是八天的骑马行程,锡伯骑兵大队五天就跑到。到精河后,杨得昌立即给张培元发电,告明原由,张培元很高兴。过了十几天之后,张培元又给杨得昌增派了两个锡伯骑兵大队连,一个连长叫韩昌盛(甘肃人),另一个连长叫新银(锡伯族,依拉齐牛录人)。这新增的两个连中,除几名汉族士兵和蒙古士兵之外,其余的也都是锡伯族士兵。
锡伯骑兵大队驻扎在精河,其任务是守好伊犁的门户,观察省城动态和防止盛世才的攻击。
六、广禄救同胞
杨得昌未听盛世才前往古城子防御的命令,反而率锡伯骑兵大队从玛纳斯一口气跑到了精河安营扎寨。由于张培元反对盛世才,就支持杨得昌,又派去两个锡伯骑兵大队连扩充锡伯骑兵大队。这样,锡伯骑兵大队升为一个团,杨得昌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团长。等他坐稳团长交椅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当时,锡伯骑兵大队团一连设四个排,排长全是锡伯族担任,一排长叫选吉拜,是依拉齐牛录(现察布查尔县三乡)人,二排长叫孟吉善,是乌珠牛录(现察布查尔县一乡)人,三排长叫丰昌,是乌珠牛录人,四排长叫常世德,是孙扎齐牛录(现察布查尔县五乡)人。选吉拜和孟吉善跟随张培元在哈密与马仲英激战中作战勇敢而立功授奖,部队撤回伊犁后,张培元认为他们勇敢、公道、正直,便提升两人为排长。丰昌这个人就不同了,为人不实,说起话来无边无际,大话连天,做事阴险,手段毒辣。他与杨得昌私交很深,杨得昌的话,丰昌是言听计从,杨得昌也十分器重他。
一天下午,杨得昌邀请丰昌下馆子,喊来店小二,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壶白酒,边喝边聊,说到投机时杨得昌转了话题,喷着浓浓的酒气说:“你明天就给团里呈个报告,写两个月前在玛纳斯时,有一个班的兵力投奔到诺尼春旅部下,是选吉拜和孟吉善等策划、煽动的。”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他们俩密谋的第二天下午,杨得昌突然集合全团,他瞪着布满血丝的小眼,手里握着丰昌写的检举信,开始实施他的杀人阴谋。在集合列队的过程中,有一名锡伯班长因肚子疼行动稍微慢了一点,为给官兵们一个下马威,杨得昌掏出手枪,当场就把他打死了。官兵们都不知何故,面面相觑。杨得昌站在一个箱子上,吼道:“锡伯骑兵大队都是从伊犁来的,是来消灭敌人的,可是,敌人就在自己的队伍中,要消灭外部敌人,首先要消灭内部的敌人。”他右手挥舞着一张纸(丰昌写的检举信),狂叫道:“这就是叛徒投敌的证据,铁证如山。”接着他点了选吉拜,孟吉善等十几个人的名字。当即命令士兵把他们抓起来,押到精河看守所。
这一突如其来的行动,把全团官兵给震懵了,如同天崩地裂,不知所措。由于不明真相,大家怒气、怨气、冤气只好往肚子里吞,胆子小的怕牵连自己,连一个敢吭气的人都没有。
第二天,杨得昌没有审问被押的人,也不向上面汇报,擅自将选吉拜和孟吉善等五名官兵杀了。
就在此时,恰逢在省城有一定名望的广禄回家探亲,他路过精河,就去看望锡伯骑兵大队团的官兵。 广禄,号季高,孔古尔氏,锡伯营正篮旗(纳达齐牛录)人。曾任锡伯营总管、领队大臣、国民政府驻苏联塔什干五国总领事、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等职。
官兵们纷纷告诉他发生的事,杨得昌团长抓了十几名锡伯族,说他们是“叛徒”,前几天还枪杀了五名官兵,听说过几天还要枪杀一两批人。广禄听到同胞无辜被杀的事件后,悲愤得肝胆欲裂,气得脑袋直发胀。他焦急万分地赶到惠远城将军府,找张培元理论。
广禄进了将军府,义愤难抑,慷慨陈词:“古往今来,锡伯族是一个忠勇爱国的民族。不从古代讲,就说锡伯族西迁戍边以来,锡伯族官兵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稳定边疆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谁能不承认呢?锡伯族人口虽少,但有三分之一多的人从军保国卫疆,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在新疆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都洒有锡伯官兵的鲜血;锡伯族效忠国家,从没有过二心,一直忠诚于政府,这不都是上下公认的事实吗?现在这些锡伯官兵仍然在前线浴血奋战,怎么会叛变了呢?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你们怎么能干出这样荒唐的事来?”一席话问得张培元哑口无言,只说:“我并不知情、我并不知情,这件事情我立刻派人去调查核实。”
其实,张培元心里很清楚,锡伯官兵个个骁勇善战,他们天生就是当兵打仗的好材料,今后自己还用得着这些锡伯骑兵大队。他为了安抚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锡伯官兵,赶紧派苏副总管(锡伯族)乘车赶到精河,处理事件。苏副总管到精河后,先把关押在狱中的十来名官兵放了出来,又为被冤杀的五名官兵平反昭雪,作了这些善后安抚工作之后,锡伯骑兵大队团官兵的心才稍微有了一些平衡,军心也渐渐稳定下来。
七、遇见好人
锡伯骑兵大队驻扎精河已有一段时间了。张培元给大队又派来一名副团长,名叫黄友藻,约三十岁左右,甘肃甘谷人,中等身材,剃着个光头,说起话来不慌不忙,办起事来稳稳当当。他文化高,能写一手好字,这个当官的与其他当官的不一样,没有架子,对下级十分和蔼。他还兼任一连连长,他见金琳为人正直,年纪虽小,却胆大心细,人也精明,汉话也讲得好,所以俩人间的谈话交流就多起来。黄友藻一有时间就叫金琳到他家(精河部队的家)吃饭,有时还给金琳一些零花钱。虽然两人接触时间不长,但黄友藻喜欢金琳,金琳也十分尊重和敬佩黄副团长。
黄副团长来精河时,刚结婚时间不久。他带着妻子一同来到部队。他妻子叫段瑞兰,小名叫九花,是伊犁惠远城人。有一天,黄副团长叫来金琳。见面第一句话问:“你的父母还健在吗?"
金琳说:“都在。”
黄副团长接着说:“那好!那好!这样吧,你明天就回伊犁,把我家属送到惠远我家,然后你回家去看看父母,再回惠远照顾我的母亲和家人,你的工资照发不误,我按时给你寄去。”
金琳问:“我们回去了,你怎么办?”
黄副团长小声地说:“我实话告诉你,现在的锡伯骑兵大队团准备和省军打仗,也就是说盛世才和张培元要开战了。我看你年纪小,枪林弹雨的,太危险了,你以后的日子还长,回去了就不要回来。”
当晚收拾东西,翌日,金琳赶着马车带着黄夫人出发了。几日后,他们走到三台乱石山口的车马店住下,当时正值三九天,山高地寒,寒风刺骨,冻得金琳上下牙直打架,进店见洋炉(铁皮炉子)的炉筒子发白,认为不太热,伸出双手就捂炉筒取暖,哪知烫的“哎呀"一声急抽回手,两个手掌已被烫了几个泡,痛得钻心。黄夫人赶紧给他包扎,问疼不疼,金琳说没事。黄夫人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心疼地说:“傻孩子,炉筒子发白是旺火烧的,‘吃一堑,长一智’你以后就有经验了。”
第二天早饭后,继续上路,路上遇到军人盘查时,金琳就说: “送黄副团长的太太去惠远城看病。”还好,这一招还灵,一路未遇到大的麻烦,又走了两天才安全到达惠远城。至此,随着盛世才与张培元的新疆之争,锡伯骑兵大队只剩下了三、四十个人。又随着苏军入伊犁,张培元自杀,盛世才割据新疆,这支骑兵大队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本文原载《伊犁文史资料》2012年12月第33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