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锡伯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道,积极投身抗战,救亡图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
一、“九一八”事件中的锡伯人
出生于沈阳北区四家子村的锡伯人张占元,原为奉军战士,他作为张学良卫队旅五连连长,事发时驻扎北大营无线电台院内。“九一八”事件爆发当夜,他第一个主动抗击侵华日军。张占元在率部掩护王以哲七旅大部队撤退过程中,他身中三弹,英勇殉国。张占元是“九一八”事件发生当夜主动抗击日寇殉难的东北军战士。随即,东北地区的锡伯人和汉、满等族人一起投入了抗日斗争,辽宁省沈阳市大五家子一带的锡伯人积极参加了抗日联军,多次狙击辽河平原上的敌人,这一时期有不少锡伯族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其中就有锡伯族女战士关碧云。
关碧云、陶翙鸣夫妇都出生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盘古台村的贫寒家庭,1930年,关碧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锡伯族当中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关碧云参加革命后化名为李芳、老卿、王妈等,在沈北地区的岳士屯、财落堡、张家堡等15个村屯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开展反日斗争。她后来到营口、哈尔滨等地,领导制鞋工人和铁路工人与日伪当局进行顽强斗争。1930年底,关碧云在满洲里国际交通站掩护许光达、李达等高级将领和许多地下党员,秘密越境前往苏联莫斯科。关碧云后来到苏联学习,回国在东北抗联任团政委,之后又在苏联蒙冤入狱。
安永禄在“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共北满特委机关报《哈尔滨新报》总编辑的身份,以笔作枪,写了大量富有战斗性的文章。许多开原、铁岭一带的锡伯族抗日战士都曾汇集在此,也有许多抗日名将如赵尚志等都曾到此联络。1930年11月,他以化名安希伯到绥芬河党的国际交通站工作。1932年初,党组织派安永禄去苏联学习,在绥芬河越境时被发现,牺牲在中苏国境线上,年仅29岁。
二、组建抗日义勇军
抗战伊始,东北各地纷纷组建抗日义勇军,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浪潮,在全东北约103个县境的广大地区阻击日军进攻约5000次。其中满族、锡伯族居住的开原、铁岭、康平、通辽、开鲁、彰武、黑山、北镇、义县、锦县、兴城、桓仁、宽甸、凤城、新宾、本溪、抚顺、安东、岫岩等地分别建立了“讨倭救国义勇军”、“抗日总队”、“第九路义勇军”等展开抗日斗争。
佟锡久是开明士绅,出身于辽西北镇县富裕家庭。抗战爆发后,他组建了义勇军,在自家院落里插旗招兵,号称“平日救国军”,(寓意将日本踏平)自号“平日司令”。在他的号召下,不仅附近的农民纷纷前来参军,而且在沈阳读书的儿子佟国珠也辍学参加了义勇军。义勇军初建时100多人。1932年4月,佟锡久率部加入了于百恩的第十二路义勇军,被任命为旅长,队伍发展到1000余人。佟锡久将储存的5万多斤粮食,6000多斤粉条,20多口肥猪,全部捐给“平日救国军”。
辽阳人吴锡伯,在东北抗联创建人李兆麟手下的“兆麟支队”当通讯员,解救地下党员,袭击日军小分队,被捕后水下逃生,他的每个故事都惊心动魄。
三、打通援华通道
1933年,3万余名东北抗日义勇军将士绕道苏联西伯利亚,取道新疆回国,他们当中有许多锡伯族战士。这是东北抗联为“回国抗日”面绕道西伯利亚,经新疆回国的一次万里长征,与红军为“北上抗日”而进行的万里长征一样艰苦与伟大。他们与当地进步力量一道,参加了新疆的平叛斗争,成为当时维护新疆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苦的时期,国际一切援华通道全被日寇封锁隔断,只有锡伯人参与的苏联——新疆援华通道还能畅通,抗日物资通过这个能道运抵重庆、延安等地,并用于中国战场。辽宁开原人盛世才统治新疆期间,实行进步的六大政策,新疆塔城等地成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国际援华抗日物资都通过这一通道进入重庆、延安。锡伯人关荣来,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取道新疆从苏联回国,曾任中苏运输队副队长,负责运送苏联援华抗日物资。
四、抗日战争中的锡伯人
关俊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寻求救国的道路,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2年来到北平,5月出任山西省建设厅秘书兼视察员。1933年,出任洪洞县通利渠管理局局长,打击赵城地主豪绅的霸道行为,维护了临、洪、赵三县农民的利益。这期间,关俊彦还以社会职业为掩护了中共地下党员张文海于洪洞县通利渠管理局内。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军大部队过后,一些零星小股部队被国民党67军截留,交县看管。关俊彦随收随放,达数百人,一个没留。67军军长刘兴沛知道后大为不满,即令关停职。1937年3月,东北军从西北调走,关俊彦随东北军撤到甘肃,后返回北平。他遂即接受组织派遣,打入伪冀东自治政府教科书编辑部,这里成为我党地下工作的一个重要据点。1938年春,把被捕的中共党员王志杰、王吉人、李延年等人营救出狱。6月返回北平。8月加入中国共产竞。1942年8月,关俊彦因叛徒告密而被捕,他在狱中坚持斗争,用充满抗日救国激情的七绝诗“庐墓已墟头尚在,山河破碎血还多”鼓励战友。1944年10月10日,在狱中已渡过2年零3个月的关俊彦假释出狱。
沈阳锡伯人关靖寰,1928年投笔从戎参加东北军。1931年后,抗击日本侵略军,参加过山海关、热河、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战役。1937年后,转战华北各地,期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1942年8月随东北军111师副师长万毅率部起义,参加革命,任八路军山东军区111师333旅旅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转战苏鲁,台儿庄杀敌,甲子山平叛,立下辉煌战功,后在抗日大学一分校任教,还为我党我军培训了大批军事干部。
沈阳锡伯人傅雨田,1931年初冬到北平担任互济会交通员,开展南下请愿等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夏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参加绝食斗争。1934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36年10月出狱后到绥远兴和县工作,年底赴太原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牺盟会太原市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9月任国民军军官教导第八团政治主任,兼管晋城地区牺盟会中心区的工作。12月至1938年1月任山西省牺盟会晋城中心区秘书。1938年至1939年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工作,期间参加数次战斗,多处负伤。1940年夏任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8月至1941年1月任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41年赴延安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锡伯抗日战士还参加印缅远征军,出国打击日军。凤城县红旗旗锡伯人高国范,原系东北军炮兵,参加过抗日战争,1941年任炮兵54团连长,适逢中日长沙第二次会战,奉命于浏阳河之北湘江之东鹅羊山占领阵地,以猛烈炮火重创来犯顽敌,迫使渡河增援日军延滞前进,为此次战役胜利贡献甚巨。后来参加印缅远征军,赴缅甸与英军联手,对日军作战。
五、抗日文化活动中的锡伯人
锡伯族作家也通过文学作品,投身抗日斗争。新疆锡伯族作家郭基南,1939年秋在乌鲁木齐进入茅盾等人主办的培养新疆各族文艺人才的中心——文化干部班学习,以锡伯文和汉文进行创作,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41年所作抗日话剧《满天星》和《在太行山下》,在新疆各地上演,起到了鼓舞抗日热情、唤醒民众的作用。
开原锡伯人关鹤童,1938年2月经武汉东北救亡总会介绍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奔赴延安,在抗大学习,1938年7月参加党,年仅19岁。1938年下半年到鲁艺,先后在鲁艺音乐系学习和工作,担任支书、助理员、研究生、音乐部秘书等,其间曾赴绥德地区359旅奋斗剧社任股长并兼教员。从事民族音乐收集整理,并创作了大量陕北民歌作品,其中尤以关鹤童与安波等人的影响大,被赞誉为“五人团”。他创作的《黄河几道弯》、《运盐小调》等在部队和西北民间流行,鼓舞了军民的抗日热情。关鹤童还参加了《东方红》的采访,民族音乐《哀乐》的创作等。
开原锡伯人关鹤岩,1942年8月于21岁时也到了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领导的西北文艺工作团,先后为乐队演奏员和音乐创作员。文工团经常下乡宣传抗日及建设、保卫边区,在大生产运动中,关鹤岩他们从上山开荒、播种锄草、收秋到背粮下山,参加了全部生产过程。关鹤岩在参加过秧歌运动,下乡陇东时,搜集陇东民歌近百首。还创作了混声四部合唱《延河照样地流》、独唱《走进村来不用问》、女声无伴奏合唱《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等边区人民喜闻乐唱的歌曲。
(本文2014年在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网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