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综述与历史篇
>
记三十四位民族英雄——简介新疆三区革命时期的锡伯骑兵连(吉庆)
记三十四位民族英雄——简介新疆三区革命时期的锡伯骑兵连(吉庆)
发布时间:2023-04-15 16:52
1351

 一、新疆三区革命梗概

 1944年秋,新疆省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群众,因不堪忍受盛世才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和残暴统流,暴发了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的武装斗争,并在三区建立了革命政权。因这场革命发生在上述三个地区,故称为三区革命。

 三区革命是新疆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全国人民革命运动影响和支持下,在苏联的帮助下,在新疆各族进步分子的组织和带领下爆发的。这场革命斗争前后坚持达五年之久,在曲折中前进,在胜利中发展。它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新疆的统治,为新疆各族人民争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牵制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新疆的军事力量,配合西北战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挫败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妄图把新疆作为反苏反共基地的阴谋,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为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8月,毛泽东在致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哈斯木关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邀请信中指出:“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对三区革命的性质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摘自《新疆三区革命大事记》引言)

 二、锡伯骑兵连战绩简介

 1945年2月18日,宁西县(今察县前身)锡伯放群众响应“三区革命临时政府”的号召,当时由总管府的常德山、二善及锡伯族八个牛录扎景(乡长)共同研究组建了锡伯骑兵连。连长是那拉、巴彦图,副连长兴善。编制为四个排“一排排长英绥,副排长吉额;二排排长伊加布,副排长灵福;三排排长鄂图,副排长杭鲜保;四排排长沙比善,副排长伊吉山。每排三十一人,分三个班,连部二十余人,全连官兵共计一百五十余人”。

 兵源是从宁西县8个牛录锡伯户人家出,凡有兄弟二、三人的家,必须有一人应征入伍。每人一匹马,一件皮大衣,马的鞍辔带垫全套都由各牛录安排。民间捐助,由应征入伍者选定。

 各牛录选定的人员,马匹集中到七牛录。在组建锡伯骑兵连的过程中,三区革命“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情况复杂,有人调锡伯骑兵连马匹到伊宁,另有他用,没有马何为骑兵连,当天晚上二善闻讯后,立即派出人员跟踪马匹。第二天带木卡衣等人前往伊宁。伊犁河渡口由于冰块多而不能摆渡,时间托延了马匹就别有去向了,这一紧急关头二善知险而进,骑马淌河而过,立即赶到三区革命军总司令部,会同司令部工作的舒慕同,向总司令部汇报了情况,要求退回锡伯骑兵连马匹,得到民族军总司令的手令,才有150匹马领回宁西县七牛录,锡伯骑兵连的组建继续顺利完成。从七牛录转到一、三牛录,在城墙内空闲场地训练两个月,开赴精河前线。

 锡伯骑兵连属民族军二团一营,营长为苏联人,民族军主力已做好进攻精河的准备,精河是国民党反攻伊犁的前沿,早就调兵遣将,加强兵力部署,永集湖、八家湖等地国民党军队更是戒备森严。锡伯骑兵连在永集湖阻击战和攻克八家湖、精河的战斗中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击退了国民党空、陆军配合作战,反复多次的反攻,伊犁民族军解放了永集湖、八家湖、精河。残余的国民党军队向东逃跑,锡伯骑兵连立了战功。牺牲了鄂国、忠明等三十四位英勇武士,锡伯族颂称三十四位巴土鲁(英雄)。

 民族军总司令伊万·雅科夫列维奇·颇里诸夫,亲临锡伯连阵地,传令嘉奖。连长巴彦图、副连长兴善等20多人授“匹大义”英雄勋章,骑兵连授“英雄连”称号。

 乌苏之战主要是塔城民族军打的,塔城民族军作战英勇,而国民党守军装备精良,战斗打的激烈,双方伤亡损失很大,塔城民族军就伤亡400多人,锡伯骑兵连同民族军乘胜追击乌苏、奎屯、安集海等地国民党残军,直到玛纳斯河西岸前沿阵地,形成了以玛纳斯河为界的,三区革命方面和国民党迪化方面的对峙局面。

 45年元月伊车嘎善锡伯、达斡尔人民响应三区革命临时政府的号召,捐钱、献马踊跃参军,十几天时间便组织起40余人的队伍,加入骑兵三团,成为三团锡伯、达斡尔骑兵排,排长是巴尔丹(锡伯族),副排长楚洛巴吐(达斡尔族)。

 塔城的锡伯、达斡尔族人民在松林巴尔和进步人士开英、努哈、阿列克等人的指导下,骑着自家的马,组成两个排的兵力,加入了塔城骑兵团,他们参加了多次战斗,立了战功。巴尔丹、郭玉寿、吴福生、郭松林、哈镇国等同志授英雄勋章,郭松林同志英勇牺牲。列斯肯旅长在骑兵旅的追悼大会上说过“锡伯战士郭松林同志是优秀的指挥员,他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他的精神鼓舞我们前进。”副排长哈镇国带两个班的人员,编入列斯肯骑兵旅奔赴解放和丰、阿尔泰的征途。

 1945年10月,部队在前线整编后,塔城民族军中的锡伯、索伦两个排40余人补充到锡伯骑兵连,带队人郭忠肖(锡伯族)任命为锡伯骑兵连副连长,团部还委派苏振平到宁西县补充应征了一些人,锡伯骑兵连更加英武雄壮,在石河子以北、玛纳斯河西岸,严阵以待国民党军队的反扑。

三区革命民族军,以玛纳斯河为界的军事对抗中有效的牵制了国民党大批军队的力量,有利的保障了三区革命方面和国民党中央政府方面的和平谈判。

1946年上半年和平谈判成功,《中央政府代表与新疆暴动区域人民代表,以和平方式解决武装冲突之条款》签字。成立了新疆省联合政府。

三区革命民族军重新改制为三个团的国军和三个团的新疆保安部队,三区方面凡有苏制武器装备都要收回,换发国民党的武器装备。接着二团团长、参谋长、顾问、骑兵营营长等苏方人员均调回国了,锡伯骑兵连一度直属三区民族军司令部管辖(司令部当时驻石河子)。1

1946年6月下令收回锡伯骑兵连全部武器,锡伯骑兵连与博尔塔拉蒙古骑兵团一起复员回家。当初离乡出征时,为一百五十多人,回来时鄂国等三十四位英雄,牺牲在永集湖、八家湖及精河等地战场上,为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三十四位巴土鲁。“巴土鲁”锡伯语即英雄。他们的光辉名字是:

 鄂国、托金保、多新拜、奇伊、谨谦、华联保、阿加吉、德金布、耳力根巴吐、德清、林福、哈特胡、千录山、金寿、灵善、文光、福星善、丰保、伊吉善、华联春、加奇、索春保、韩常寿、托米善、何忠明、木图善、韩元保、德新保、克西布、艾西春、英连、丰西春、喀拉克、阿吉木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一直把他们视为革命烈士,抚恤金发放至今,锡伯族人民群众中至今流传着三十四位英雄之歌。

(本文原载《锡伯族今昔》第七期  2003 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编 )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