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综述与历史篇
>
开原——风生水起的锡伯族历史文化研究(关静 刘兴晔)
开原——风生水起的锡伯族历史文化研究(关静 刘兴晔)
发布时间:2023-04-15 16:53
616

 自2013年重走西迁路以来,开原践行“西迁精神”,组成锡伯研究团队,对开原锡伯族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整理,发现一批有价值的锡伯文物,发现开原伊犁两地千丝万缕,锡伯情深。

 目前,开原现有锡伯族1.8万余人,占全国锡伯族总数的十分之一,为名符其实的锡伯族聚居地。就全国而言,全国锡伯人口最多的区是沈北新区(约5万),其次是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约2万),开原排在第三位。开原共有13个锡伯族村。老虎头村锡伯族人口占90.4%,作为锡伯族民俗村,纳入开原旅游规划中,2012年至今争取国家资金1500万元建设锡伯祖庙、锡伯文化展览馆。

 一、锡伯祖地

 在明代中前期,东北少数民族各部包括锡伯族,按规定每年都要到京城朝贡。他们入贡的驿路,必须经由开原。因为开原城为明代万里长城的最北镇城,管辖东北各地去往京城的三座雄关:随蒙古各部入贡的锡伯部,经由开原城西的新安关;吉林黑龙江等地入贡的锡伯人,经由开原城北的镇北关;长白山区入贡的锡伯人,经由开原城东的广顺关,三条贡道至开原归结为一条通往京城的朝贡道,堪称开原“锡伯大通道”,也是著名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明王朝为了安抚东北少数民族,在开原设立了三大马市,分别是新安关鞑靼马市、镇北关女真马市、广顺关开原马市。各地锡伯人要将自己牧养的牛羊和渔猎的猎物,拿到开原马市上售卖以集攒财富,同时也要到开原马市上买回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为了安置留居开原的锡伯人,朝廷命令在开原城外修筑快活城、自在城,在开原城内设置安乐州、自在州,来管理这些人。开原是明朝安置内迁锡伯人的唯一城市,开原由此成为锡伯族重要的祖居地之一。

 作为锡伯族的聚居地与祖居地,开原还是锡伯族的南迁目的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伯都讷锡伯人南迁盛京地区,第一站就是柳条边最北镇城开原,分配在开原的锡伯兵丁285人,而盛京只有200人。康熙四十年(1701)再次迁入开原40人,总数至325人,连同家属、附丁人数更多。

 开原不仅是“南迁目的地”,也是“西迁出发地”。乾隆二十九年(1764)西迁新疆伊犁的锡伯官兵总数1020人,其中开原95名官兵,约占总数的1/10。锡伯学者说,今天新疆4万锡伯人的1/10,即4000人为开原锡伯族的后裔。

 二、锡伯古碑和皇家圣旨

 开原有一甬高4.4米的巨大石碑,百姓俗称其“巴彦碑”, 碑头雕九孔透龙,碑座为巨大赑屃,碑身所刻碑文为乾隆皇帝诰赠巴彦父亲的圣旨。经考证,此碑为全国现存时间最早、体量最大、品级最高的锡伯古碑,号称“锡伯第一碑”。

《开原县志》记载:“巴彦,字盛候,瓜尔佳氏,镶白旗锡伯人。乾隆三十四年征云南金川等省,力战杀贼。乾隆三十八年凯旋,叙功补骁骑校。历擢防御、佐领,熊岳协领,并署副都统事。”巴彦,就是开原谭相台人。“锡伯第一碑”的主人。副都统依忠阿是其子,铁岭路记布勒杭阿、法库门防御文会等人都是巴彦后人。西迁文化的研究者关蕴科也是其后人。这一瓜尔佳家族可谓是英雄倍出,被誉为“锡伯骄子,荣雄家族”。

 除这份勒铭石刻的圣旨外,开原还有两件清代光绪年间的锡伯族圣旨原件,满汉两种文字记载,最长的一件为382厘米,都是诰封开原锡伯人依桑阿本人及其妻,和诰赠其父母的圣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仅存3件。

《开原县志》记载:“依桑阿,字普庵。性忠厚,由马甲起家,荐升凤凰城骁骑校、兴京防御、义州佐领,并调任奉天右翼马队管带。黑城子盗匪甚炽,奉命讨伐平之,以功补授奉天镶蓝旗协领,旋以副都统记名,简放海龙城总管。为官清廉,卒时家无余财。”清廷军机处汉文《上谕档》对此也有记载。这一关氏家族为锡伯人带来荣光,被誉为“民族光辉,荣誉家族”。

 三、伊犁开原锡伯情

 西迁20年后的乾隆四十八年(1783),开原城守尉六十七北出柳条边外巡查卡伦,因其“搜山拏拿挖参贼”不力,“革职发往伊犁”,成为第一个与伊犁锡伯人相见的开原人。

 开原哈达纳喇氏玉麟,于道光九年(1829)出任伊犁将军,平定张格尔叛乱、玉素甫叛乱,平反伊萨克冤狱,成为第一个与伊犁锡伯人相见的开原满族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万余东北抗日义勇军将士假道苏联回国,到达伊犁地区,当地的锡伯族群众得知东北老家的抗日英雄到来,纷纷长跪在霍尔果斯到伊宁的道路两旁,以这种特有的最高礼仪欢迎假道而来的家乡亲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开原人盛世才被各方推举为新疆督办,成为“新疆王”。盛世才 1938年取消八旗制度,撤销锡伯营,改设四个治局,其中河南局即为后来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1959年7月,从锡伯祖地开原走出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高崇民,与南汉宸、胡愈之一道,视察了伊犁地区锡伯人的生产生活,并创作了《咏伊犁》等一系列诗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每一个到伊犁访问的开原人。

 1956年至1964年8年间,先后有8批新疆锡伯族参加团来到东北老家寻根,纷纷到长春拜会开原锡伯人、吉林省副省长关俊彦。关老先后接见的有1956年、1957年新疆各族各界参观团,1956年西安咸阳技校36名锡伯族同学,1957年在长春学习的吴豪敏、赵福庆等7名锡伯族学员,1959年赵福庆夫妇,1959年吉庆肖夫二位学者,1963年伊犁文工团,1964年新疆代表团。

 1981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语言学会成立,国家文化部民族文化司司长关鹤童和物资部国防军工局局长苏文,两位开原籍锡伯人应邀前往出席会议并参加活动。2009年3月,开原锡伯旅游文化考察团到察布查尔考察锡伯文化。2012年8月,开原市民委组织锡伯村干部参加铁岭市锡伯族考察团,赴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考察。

 四、两地文化交流

 开原锡伯人那琦从民国三十一年(1942)起研究锡伯族历史,发现了吉布锡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台湾与新疆锡伯人广禄相约合著《锡伯部族志略》,这是海内外较早的锡伯族史研究活动。1957年,关俊彦亲自到锡伯故里扶余县和郭尔罗斯前旗调研,并写信与新疆最后一任锡伯营领队大臣、史学家萨拉春探讨锡伯族历史文化问题。

 新疆锡伯学者肖夫于1959年、1979年、1980年、1985年,先后四次回东北。到开原大湾屯、小湾屯、谭相台、老虎头等锡伯村进行调研,编写《锡伯族简史》。

 1985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语言学会出《学会通讯》志刊纪念关俊彦。2000年,开原籍锡伯人关柏春将《西迁之歌》微书雕刻在56块奇石上,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后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2004年,在纪念西迁240周年、察县建县50周年之际,开原向察布查尔锡伯博物馆捐献了四块《西迁之歌》微书作品。2010年以来,“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网站多次介绍开原的锡伯人物和研究文章。 

(本文原载《航空画报》2014年第4期)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