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长期从事锡伯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在民语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的大力协助下,参与或主持了有关锡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现将工作展和项目建设开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辑录如下。
一、锡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会议
自治区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和锡伯族自治地方的党政部门就锡伯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制定及使用和教学问题,曾经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进行探讨和研究,锡伯族的各群众性学术团体也组织过多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可以说,锡伯语言文字工作引起了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其中可载入史册的是1989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锡伯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和2000由自治区由自治区民语委组织召开的“锡伯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会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锡伯语言文字工作会议,1989年10月10日—15日,在乌鲁木齐市昆仓宾馆召开,来自辽宁、北京、黑龙江和新疆各地代表共9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安吉志、自治区民语委党组书记杨秉一、委主任阿米娜·阿帕尔共同主持,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自治区副主席黄宝璋、毛德华、顾问伊敏诺夫·哈米提出席了开幕式,宋汉良和铁木尔·达瓦买提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兄弟省区的代表也分别作了大会发言。
会议全面回顾了自1764年锡伯族由东北西迁新疆伊犁戌边垦以来的锡伯族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进程,总结了建国以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锡伯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的总体情况,认真分析了了锡伯族语言文字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明确提出了加强锡伯语文的基础建设和理论研究,加强锡伯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建设和研究、加强锡伯语文的社会应用、加强锡伯语文图书出版工作,完善小学阶段锡伯语文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材编写、课时安排和师资配备等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制定了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相关政策措施。这次会议是在锡伯语文工作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时期召开的,正因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以及后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延缓锡伯语文的衰败速度、提升其社会功能、做好锡伯语文的教学和应用等诸方面起到了引导性作用,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锡伯语文工作的努力方向。
会后自编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锡伯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汉文)。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文集》(锡伯文),199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年召开的锡伯语言规范工作会议制定了锡伯语名词术语规范原则,制定并公布了《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音法》,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这两次会议是在锡伯语言文字工作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时期召开的,正因为这两个会议的召开,及后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起到了延缓锡伯语言文字的衰败速度、提升其社会功能的作用。
之外,还先后召开了新疆锡伯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1981年,察布查尔,新疆锡伯语言学会主办);伊犁州首届锡伯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学术研讨会(1986年伊宁,伊犁州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研究学会主办);中国锡伯族双语教育研讨会(1995年,察布查尔,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府主办)等相关会议。
二、锡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改革开放30年多来,锡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科研人员的精心研究下,在锡伯族群众性学术团体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填补了多项空白,主要成果有:
(一)《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字法》
由自治区民语委制定,佟加·庆夫主编,1991年8月由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试行,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出版。锡伯文是一种拼音文字,由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相互拼写形成音节、词和词组、句子等,用于上下文的书写。因而,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要求严格按照其拼写规则去书写,拼写规则及拼写形式对于锡伯文的标准化书写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切都涉及到锡伯文的正字问题。该部正字法共制定12章27条书写规则,每条规则都有体例说明。结构上分为字母、元音、辅音和谐规则、音节书写形式、独立词的写法、标点符号等若干部分,以独立词为书写对象,按照各类词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制定了比较具体的书写规则,不仅包括了锡伯文的书写规则,并且包括了广义的锡伯语书面语本身的使用方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还对锡伯文字母和字母表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确定了现代锡伯文学语言共由30个字母组成,其中元音字母5 个,辅音字母25个。这也是有史以来由政府部门首次制定公布的锡伯文字母和字母表,使有关锡伯文字母的多种说法基本得到统一。
(二)《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字词典》
由自治区民语委编纂,佟加·庆夫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出版发行。该词典收录3·5万个基本词汇作为正字书写体例,体现了锡伯文正字法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规则,以独立词为书写对象,按字母音序排列,分别例示出每个独立词应当规范书写的标准形体,以及由独立词(绝大多数是根词或词干)按语法意义派生或合成的各类词的标准书写形体。内容包括由根词派生出来的各类派生词、合成词、复合词、对偶词的写法、构形附加成分和构词附加成分的写法、词的分写、连写、缩写、锡伯口语“约定俗成”词语在书面中的写法、切音字的写法、外来语借词的写法、兄弟民族语言借词的写法、数字的写法及移行规则等。
(三)《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音法》
自治区民语委制定,佟加·庆夫主编。该正音法含总则、凡例和50条正音规则。该正音法根据现代锡伯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则,使之读音和书写方法之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制定。它以如下规则为依据:一是根据锡伯语书面语的语音规律,力求准确表达其发音规则和发音特点;二是力求准确表达语音发音和文字书写之间的对应关系;三是为纳入书面语中的口语“约定俗成”词语制定可供遵循的发音标准;四是规范外来语借词的发音方法,使之服从锡伯语的发音规则。正音法2000年由自治区语委会发文公布实施。
(四)锡伯语名词术语的规范
作为促进现代锡伯语在社会各个领域规范化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治区民语委每年都在规范、审定和公布一批锡伯语名词术语。自治区民族语言名词术规范审定委员会下设锡伯专业组,制定了“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语言的内部规律办事,着眼于群众”和“挖、创、借”的总原则以及锡伯语术语规范一般原则和方法等,作为指导性文件。主要规则有:一是所创制的新词应服从锡伯语的造词习惯、发音规则和正字要求;二是口语中的“约定俗成”词语,应积极吸收到书面语中来;三是新词替代旧词或旧词被赋予新义时,使用新词或新词义;四是汉语借词采用音译、意译、附加词缀或混合借用;五是兄弟民族语言的借词,应服从锡伯语的发音习惯和书写要求;六是 国际名词(如英语、俄语等语言的国名、地名、人名、族名)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规范:一是按汉语借用的方式书写;二是传统上已经书写习惯的,则用传统的书写方式;七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地名、人名、族名等专用名词,一般按“名从主人”的原则,音译书写;八是科技名词一般不另行规范,采用直译拼写的方法。但也有一部分相关学科的专用名词可以意译。
自1983年以来,锡伯语专业组先后规范、审定和公布锡伯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新词术语和常用名词,其中规范了新疆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小学一至六年级锡伯语言文字课本的名词术语、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出版《锡伯语规范手册》等。自2003年以来,规范工作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重点,每年都在该县召开一次规范会议,审定公布实际应用当中遇到的锡伯语新词术语,基本满足了锡伯语言文字使用单位的用词需求。2014年,由自治区民族语言名词术语规范审定委员会锡伯语专业组编纂、伊犁师范学院中国锡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的《汉锡名词术语规范词典》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收录30多年以来锡伯语专业组在各个时期规范审定的锡伯语新词术语共10000余条。
(六)锡伯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
开展科学研究是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而规范化、标准化又是提升民族语文社会应用的前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富有成效地开展了锡伯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果。主要成果有:《锡伯语简志》(国家民委五种丛书之一)、《锡伯语口语研究》《现代锡伯语》《锡伯语语法》《锡伯语语汇》《汉锡伯简明对照词典》《锡伯语(满语)详解词典》《汉锡教学词典》《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国家课题)等专著和工具书。此外还有国家课题《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今后发展趋势》及《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中的锡伯语部分。自治区课题《汉锡词典》也即将出版。以上成果作为锡伯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有力补充,使锡伯语言文字的理论体系得以构建。
三、锡伯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
自治区民语委锡伯语科研人员将信息处理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和软件技术研发与应用作为锡伯语言文字工作面向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实施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取得如下成果:
(一)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发布
1.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 锡伯文三项国家标准
该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于1995年制定。内容包括:《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锡伯文编码图形字符集》(代号为GB—36044)、《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锡伯文字母区键盘布局》(代号为GB—36045)、《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锡伯文点阵字模集与数据集》(代号为GB—36046)。这三项标准是锡伯文实现信息化和计算机软件开发时遵循的国家标准,也是锡伯文的信息处理研究和语言文字研究相结合的成果。该标准规定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锡伯文的图形字符集以及它们的七位和八位编码表示;规定七位和八位编码所表示的字符集的键盘布局;规定七位和八位编码所表示的字符集字模格式和各种字形的宽(长)度等。其应用范围规定为:适用于锡伯文数据处理系统与有关设备之间可相互支持的软、硬件环境,适用于数据信息交换。
2.信息交换用蒙古文序列国际编码
1993~1999年完成制定工作,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列入本标准的有竖向显示的蒙古文、托忒文、锡伯文、满文和阿里嘎里(ALI—GALI)等5种文字,国际上又称之为“蒙古文系统国际编码”。为了做好本标准的编制工作,成立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电子工业部、国家民委、国家翻译局、北大方正公司、内蒙古语委、新疆民语委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开展有了富有成效的编制工作。期间召开多次国内、国际会议。并与蒙古国一起,共同形成了中蒙联合编码方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终于在2000年获准通过。锡伯文(满文)编码是蒙古文序列编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了不丢失信息的原则,力求充分体现编码信息的完整性。在和蒙古文编码混编时,按字形认同规则除去认同部分,锡伯文、满文有51个字符、33个符号共84个字符进入蒙文字符集编码。其中名义字符18个,变形显现字符33个,除此之外的字形相同的84个字符(符号)与蒙古文认同,作为共用代码,但系统上开发上其变形显现字符和强制性合体字部分可自行编码。
3.锡伯文、满文点阵字型国家标准(强制性)
本标准系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点阵字型共12款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是:锡伯文、满文24点阵字型大黑体/锡伯文、满文48点阵字型正文黑体/锡伯文、满文32点阵字型正文黑体/锡伯文、满文16点阵字型正文黑体/锡伯文、满文48点阵字型正文白体/锡伯文、满文32×32点阵字型正文白体/锡伯文、满文16点阵字型正文白体/锡伯文、满文48点阵字型行书体/锡伯文、满文24点阵字型行书体/锡伯文、满文48点阵字型奏折体/锡伯文、满文24点阵字型奏折体。以上研究成果,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适用于锡伯文、满文信本标准2007年底由全国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北大青鸟潍坊华光照排有限公司、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组成标准编写组,完成标准的编制工作,于2008年8月4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召开标准审定会并获准通过,现已由全国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公布。标准发布号:GB 25903.1-2010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 16点阵字型 第1部分:正白体;GB 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16点阵字型第2部分:正黑体; GB 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24点阵字型第1部分:大黑体;GB 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24点阵字型第2部分:行书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24点阵字型第3部分:奏折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32点阵字型第1部分:正白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32点阵字型第2部分:正黑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48点阵字型第1部分:正白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48点阵字型第2部分:正黑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48点阵字型第3部分:大黑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48阵字型第3部分:行书体;25903.2-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48点阵字型第5部分:奏折体等。
本标准适用于息处理中的点阵式显示设备、印刷设备和电子设备,也适用于其他相关设备。
本标准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一是具有填补国内、国外此项空白的价值;二是对于开发利用锡伯文、满文显示的电子设备和产品具有重要价值;三是对于锡伯族地区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开发利用相关软件、数字化及网络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四是对于抢救、保护、传承、利用锡伯语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4.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锡伯文、满文TrueType 白体、黑体国家标准(强制性)
本标准制定印刷系统上使用的TrueTyoe格式的曲线字型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锡伯文、满文216个图形字符,其中名义字符84个、单个变形显现字符80个、强制性合体字符52个、阿礼嘎礼名义字符26个、数字及专用符号44个的图形字符。本标准于2013年完成制定工作,2014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公布号:GB/T30849 黑体;GB/T30848 白体。
本标准基于GB 13000-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GB 13000-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GB 13000-2010,ISO/IEC 10646:2011, GB 26226-2010 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符使用规则和GB 25905.1-2010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合体字32点阵字型之第1部分—正白体等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了锡伯文、满文白体、黑体字型国家标准及其术语和定义、字符、编码字符、字汇、编码字符集、代码表、总体结构、字符及其编码位置、所有字符的基本笔画和标符号等。
关于曲线字型的概念,在相关著作中,认为文字是由不同线条组成一种线条艺术,认为字体可以划分两种结构,一种是从形体结构系统分类,一种字体具有统一的风格和特点,即字形。另外一种是从形体结构特点角度对内部进行字体的类型划分,如白体、黑体等。因而,字体通常都有其对应的类型,即字型。字形就是某种字体的表现形态,而字型就是构造这种字形的基本结构。根据以上论点,可对曲线结构的锡伯文、满文正文白体和正文黑体的基本特征描述为:锡伯文、满文的字母系统均有其独立式、词首式、词中式和词尾式等四种字型,它们有的呈2种、有的呈4种、有的呈7至8种变体字型,形成不等宽的特点。这些字母的字型都是通过基本笔画和结构符号组合而成。基本笔画是构成字母的最小成分,若干个基本笔画的组合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字母及其基本字形。锡伯文、满文正文白体和正文黑体字型各自都有25种基本笔画和13个标音符号,它们可按不同宽度进行计算,具有特定的笔画顺序。基本笔画和结构符号共同组成锡伯文、满文文字正文白体、正文黑体的基本字型。白体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黑体的笔画较粗,能够达到最大的识别性,结构醒目美观,适用于标题或需要引起注意的按语或批注等。
(二)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软件研发与应用
1.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与轻印刷系统
以计算机来担负文字信息的承载、处理和传输作用的软件,正在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1996年,自治区民语委成立课题组,完成自治区课题《计算机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和轻印刷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研发出了“锡伯文办公自动化系统”、“锡伯文、满文轻印刷系统”和“锡伯文报版系统”三套应用软件。该三套软件应用于锡伯文、满文(或多文种混合录排)图书、杂志、工具书等的输入输出。在技术、功能和性能上取得如下创新和突破:一是代码方案按照《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锡伯文编码图形字符集》等三项国家标准制定,其中字符集编码锡伯文与满文混合编码,增加了锡伯文中没有的满文10个字符、2个特定符号;增加了锡伯文、满文共享的由元音、辅音二合的40个复合字和相关数码、标点符号等,在扩充字库上予以安排。这样构成锡伯文、满文共有223个字符和各类符号的输入编码;二是键盘布局以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为基础,按照锡伯文、满文字符的读音和原西文键的读音基本对应以及左右手十指生理特征等原理予以布局,达到了布局合理、占用码位少、操作快速目的;三是研制出了锡伯文、满文自动选形输入法,科学地解决了锡伯文、满文字符串的合理自动选形,使之具有一键一字符的选形功能;四是在录入系统上实现了锡、满文字符串的不等宽显示和竖直编辑,具有锡伯文、满文及多文种的命令、提示、插入、修改、增删、列行处理,改变字体、字号、字行位置,查找字符串等文字处理和编辑功能,满足了锡伯文、满文的输入和编辑需求。五是排版系统采用以锡伯文、满文为主的多文种批交互方式。批处理、准交互处理和全交互处理分工协作,实现了较复杂版式的排版。可直接嵌入文本文件实现图文混排;增加自由式排版功能,可将任何字符和符号嵌入版面文本中的任何位置。六是设计制作有锡伯文、满文8种标准字库可供排版选择。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不但填补了国内外、区内外此项空白,并且从根本上改写了锡伯文、满文以手抄、石木刻和活字铅印方式出版图书、杂志、报纸的历史,使之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为该类文种跨越式地进入电子出版行列及其今后在更高档次上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全国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通过使用该软件,告别了活字铅印的落后技术,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实现了电子排版印刷。新疆人民出版社通过使用该软件,结束了手写方式出版锡伯文图书的历史。该三套软件1996年被列入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
2.锡伯文、满文传媒电子出版系统
锡伯文、满文传媒电子出版系统,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年~2008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研制出的软件成果有:锡伯文、满文公文处理系统、锡伯文、满文书刊排版系统和锡伯文、满文报纸排版系统等3套应用软件。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锡伯文、满文传媒电子出版系统,依据ISO/ICE10646 蒙古文序列的锡伯文、满文国际代码标准及其用户协议,以增补、确认和定位的方式,制定出了锡伯文、满文的名义字符、变形显现字符、合体字及专用符号等共279个字符集的编码,其输入法和字库均遵照该字符集编码进行研制。
(2)研制出锡伯文、满文OpenType 字库16套字体。OpenType字体是在TrueType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高级语言文字特征的新一代垮平台字体格式。具有精密度高、版面效果清晰美观,印刷质量好等特点,通用性、适用性、艺术性强,可从底层直接支持软件的运行。锡伯文、满文传媒出版系统就是采用先进的OpenType 字库制作技术,研制出16套用于电子出版印刷的曲线字体。其中锡伯文、满文正文白体5种,正文标题小黑体2种,正文标题大黑体2种,手写体2种,美术体2种,行书体1种,篆书体1种,奏折体1种。
(3)锡伯文、满文输入法的研制。采用在OpenType字库中添加脚本的办法,显现时根据一定规则转化为显现字符。系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生成IME方式的锡伯文、满文自动选形输入法,实现了锡伯文、满文字符在“一对多,多对一”的复杂条件下,可按各自的选择条件,在上下文中的准确输入。锡伯文、满文的键盘布局,在英文键盘上分别安排2个文种各自对应的Unicode 编码名义字符,然后设定这2个文种的键盘处理程序的名称。在健面上设置的锡伯文、满文字符基本上与英文通用键的字母相对应,只对个别字符作了控制键或上档键处理,使用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使用。
(4)锡伯文、满文公文、书刊、报纸排版系统。系统基于国际代码,采用先进的OpenType字库,利用成熟的软件技术和研发方案,在Win98/Win NT/Win2000/XP 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具有所见即所得的多页交互式功能。系统支持锡伯文(满文)与汉文、英文等多文种混合输入、输出、编辑和排版;支持单文种与汉文、英文竖向、横向排版;支持文字、分区、底纹、花边等排版;具有方便简捷的工具窗口,用户界面符合新一代Windows平台下软件的界面特点。尤其是锡伯文、满文书刊和报版排版系统的功能更为齐全,主要功能有:具有完善的版面设计功能和良好的页面组版环境,提供页面规格的描述,包括版心的大小、版心字体号、背景格、栏宽等参考信息,方便用户组版;具有全彩色功能,提供上百种国际标准调色板;全面支持多页排版,可以多次嵌套的叠题,治表符处理,随文小标题处理,可以插入十几种图象进行编辑图象;在版面上可直接插入文字、修改文字,可复制、删除、粘贴等;可指定字体和字号,文字小样可全文查找替换;支持标题的各种修饰,如题线、延线、字间等,并动态编辑和修改;支持行移、字移,及基线微调;支持各种形状的挖空及串文处理;可灵活处理多个分区的续排关系;支持多种规则及不规则图形;具有文字、花边、底纹等的旋转、斜切、缩放、镜像处理功能;支持多种类型的图片,包括TIF、EPS和JPEG等常见格式;在颜色板上提供CMYK的直接输入。具有强大的文字处理、标题处理、目录编排,文字、图片、图形多重粘贴的功能。总之,系统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具有良好的可伸缩结构,易于扩充,易于维护,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功能实用的特点,易于掌握和使用。
目前,锡伯文、满文传媒出版系统软件已在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教育、文化、广播电视、语言文字等部门使用,使锡伯文软件短缺的瓶颈初步得到解决。
3.自治区电子发展基金项目——锡伯文(满文)软件研发项目
本项目于2013年立项,目前正在进行研发。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开发锡伯文(满文)输入法、办公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优化已有锡伯文、满文办公软件和排版软件及察布查尔电视台专用的锡伯文输入法系统等。本项目建设对促进锡伯文(满文)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和弘扬锡伯族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分四个子项,分别是:
锡伯文(满文)软件标准体系(项目一):完善锡伯文(满文)编码、字型、输入等信息处理关键技术标准及相关应用标准,为锡伯文(满文)信息处理产品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技术保障。主要任务:1)补充完善与锡伯文(满文)有关的编码字符集标准;2)制订信息技术锡伯文(满文)术语标准;3)研究完善锡伯文(满文)通用软件编辑排版规则标准;5)研究完善锡伯文(满文)变形现显现字符集与控制符使用规则。
实现Office或国产办公软件支持的锡伯文(满文)输入法(项目二):1)支持锡伯文(满文)有关编码标准;2)支持锡伯文(满文)编码字符集国家标准;3)在Office或国产永中、金山等办公软件环境下,实现锡伯文文、汉文、英文的混合输入、编辑、排版、显示,并符合各自的文字处理规则,支持OpenType字库技术;4)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为用户提供诸如字体映射关系设置等自定义功能。
锡伯文(满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课题三):研制锡伯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能以够静、动态相结合的方式组合图形、图片、文字、声音等信息素材,更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趣味性。主要任务:1)支持锡伯文(满文)字符集编码标准;2)支持锡伯文(满文)字型国家标准;3)支持锡伯文、汉文、英文的混合输入、编辑、排版、显示,并符合各自的文字处理规则;4)支持图形、图片、文字、声音等素材的设计;5)支持文字、图形、图片。
锡伯文(满文)办公软件、排版软件优化(课题四):在已有的锡伯文(满文)易文通办公软件物超捷报版软件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优化升级,解决两者不兼容的问题,原超捷报刊排版软件增加网络组版、输出PDF、铅笔工具、剪刀工具、文本格式刷、图像的阴影羽化透明、贝塞尔区域内排文等功能;对电视台专用锡伯文(满文)输入法进行优化,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锡伯族语言文化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本项目2013年由国家语委立项,江苏省语委提供资助和技术支持、由自治区民语委承担的项目,现已由自治区民语委委托给伊犁犁师范学院锡伯语言文字研究中心进行建设。本项目根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提出的“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营造和谐语言生活”的要求,针对在信息化浪潮和社会强势语言文化的冲击下锡伯语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使用人群不断减少、使用功能不断弱化的实际,以及其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现况,依据国家语委关于锡伯族语言文化有声数据库项目建设要求,依据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依据《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江苏调查工作规范》,依据锡伯语的现实需求进行建设。
本项目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采用录音、录像和数字化等方式,建立锡伯语口语和说唱文化资源的有声数据库。通过本项目建设,为锡伯族语言文字与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和世界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具有“活化石”价值的语言资料。
锡伯族语言文化有声数据库建设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对锡伯语口语的现状和精典文化进行调研,采集现阶段锡伯语口语和说唱文化的第一手有声资料,全面科学地描写和展示锡伯语口语和说唱文化的现实面貌,以数字化手段对所录入的有声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建立锡伯族语言文化有声数据库管理系统,达到长期存储和使用的目标。项目建设充分借鉴江苏语委建立汉语方言有声数据库的工作经验和技术实现方法,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和专家的作用,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工作规范,采用录音、录像手段,采集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锡伯语口语和说唱文化资源,力求比较全面地反映现阶段锡伯族社会生活中的锡伯语口语和说唱文化的实态。
锡伯族语言文化有声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以锡伯语口语为对象,通过录音录像,记录有代表性的锡伯语口语语音、单词、词汇、语法句子、话语,建立锡伯语口语有声数据库和说唱文化资源数据库;二是在ELAN数据库软件上建立锡伯语口语有声数据库档案(音频为主)和说唱文化资源数据库档案(视频为主);三是研发锡伯族语言文化有声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锡伯语录音、锡伯文输入、编辑、排版、存储、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等功能。
本项目以锡伯语口语录音(音频方式)和说唱文化录音(视频方式)为主要内容,现已完成12字首的录音、500个单词口语录音、3000条常用词汇口语录音、具有拟声、拟象功能的约800条词语口语录音、1000个语法结构句型口语录音、200条句子人际会话口语问答式会话录音以及锡伯族说文化中的民歌系列、萨满歌系列、婚礼歌和习俗歌系列、朱伦呼兰比和更心比系列、汗都春艺术平调和越调系列、民间故事系列、创作歌曲系列、文艺演出系列和相关文化作品系列等视频道资源的录制工作。目前,正在ELAN数据库软件上建立锡伯语口语资源库说唱文化作品资源库档案。
锡伯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是锡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锡伯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必然要求,将会极大地提升锡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用水平。特别是锡伯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扩大该种文字信息处理的应用领域,夯实其信息化建设基础、构建平等竞争的语言文字环境,为推进本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促进本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诚然,锡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无论其规模和内容,都远远滞后于其他文种。为此,今后需要大力加强锡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为锡伯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原文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双语示范试点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二期锡伯语言环境建设培训班资料汇编》,中共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编印,2008年10月。本文作了内容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