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语言文字篇
>
一所锡伯族中学60年的发展变迁(葛丰交)
一所锡伯族中学60年的发展变迁(葛丰交)
发布时间:2023-04-15 18:21
511

 我在伊犁州教育局、自治区民委工作期间,因工作关系经常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调研,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几次活动。期间。有幸与该校的涂荫柏、春晓光、吴文松、郑忠等几任校长和部分教师接触交流。我调到自治区民委以后,还几次到曾担任过一中校长的郭基南老先生家拜访。通过亲耳倾听他们的口述和实地查看调研,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了一中的发展历程、现状等。

 锡伯中学的诞生

 1948年秋,为解决锡伯族小学毕业生继续升学学习之困难,满足锡伯族对科学文化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伊犁锡索文化协会以及锡伯族知识分子萨拉春、巴图沁、佟宝、图奇春、关荣来、郭基南等人及开明人士的共同倡导和努力下,经三区革命政府批准,在伊宁市成立了锡伯族初级中学,校址在伊宁市解放路,招收伊犁各县的锡伯族小学毕业生30人,一个班,任命涂荫柏为锡伯族初级中学负责人并任专职教师,郭基南等在校任教。该班开设了锡伯语语法、文学,俄语、数理化等课程,将汉文课本译为锡伯语文教授。聘请俄罗斯人阿巴拉当俄文教员。校舍、教学设备以及少数困难学生的助学金由锡索文化协会提供。开学初,师生们克服缺老师,没有教学器材,教材缺乏,没有后勤人员等诸多困难,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从此,锡伯族有了自己的民族中学,中等教育也开始发展起来。

 为了方便聚居在伊犁河南部八个牛录锡伯族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学习,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县长舒慕同的支持下,由锡伯、索伦文化协会捐助部分经费,并在一些开明人士中募资筹款,在县政府所在地六牛录城隍庙处修建了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学——锡伯初级中学,修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任命何全喜为学校校长。学生除伊宁锡伯班迁来就读外,当年招收两个初中班,93名学生,教职工5个,其中教师4个,担负多学科教学任务。由图奇春、郭基南、涂荫柏三位教师担任两个年级三个班的班主任。锡伯族初级中学的诞生,实现了西迁伊犁的锡伯族中等教育“零”的突破,为以后锡伯族中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打下了较坚实基础,在新疆锡伯族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九四九年底,新疆和平解放,锡伯族中小学统一实行了十二年学制,教材采用全国统一的汉文课文,教师在课堂上用锡伯语授课,汉族教师授课时配备锡伯族翻译。据《新疆教育统计资料》统计:1949年,新疆锡伯族小学在校生1430人,教师62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5人,教师2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生19人,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8人,教师1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人,教师1人。1949年,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在校生1031人,教师44人,职工16人。

 二、察布查尔锡伯中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察布查尔锡伯中学,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历届校领导和各族教师的辛勤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由一棵稚嫩的幼苗,成长为一棵挺拔苍劲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婀娜多姿,成为民族教育园地一支绚丽多姿的奇葩。

 锡伯中学于1948年由“锡伯、索伦文化协会“和锡伯族知识分子,开明人士倡导在伊宁市成立。1949年11月,迁至察布查尔六牛录,仍用“锡伯中学”校名,第一任校长为何全喜。锡伯中学除伊宁锡伯班学生迁来就读外,当年招收两个初中班,共3个班九十多名学生。图奇春负责教务工作,郭基南负责文娱工作,涂荫柏负责体育及纪律工作,同时分别任三个班的班主任及教学工作。1951年9月,锡伯中学首届初中毕业生40多人,由校长贺全喜,教师伊津太带队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预科班学习汉语文,1953年5月这些学生被保送到中央一机部咸阳机械学校学习。在县委书记昌兴银、县长沙陀及第二任校长郭基南的努力下,锡伯中学附设了初师班,招收学生40名,这批学生毕业后,成为锡伯族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1954年成立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后,锡伯中学附设首届中师班,招收学生40名。这批学生毕业后,除一部分从事小学教育外,大部分升入高等院校,成为解放后的锡伯族第一代本科毕业生。1956年,涂荫柏任第三任校长。这年锡伯中学建立了高中部,招收40名学生。至此,学校基本具备了普通完全中学的规模。1959年锡伯中学第一批高中生毕业,参加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升入区内外高等院校学习,从此,学校每年给区内外学校输送一批又一批的锡伯族高中毕业生。1957年后,为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学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为赵全福。党支部成立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党员队伍得到发展和壮大。50年代末,锡伯族中学发动师生,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学校建起了果木园、蔬菜基地、鱼塘、饲养场、办起了商店、木工厂、缝纫厂等校办企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师生生活,扩建了校舍,添置了教学设备,学校变化日新月异。1960年夏,学校党支部书记赵全福代表学校光荣出席了全国宣传、新闻、文教战线群英会,受到国务院的表彰,锡伯中学也列为自治区、自治州的重点中学。1959年,察布查尔县锡伯中学与哈萨克中学合并,并扩大招生,这年全校教职工达八十余人,在校生发展到1200多人。1961年,李进臣同志接任校党支部书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张梵、伊犁州教育局局长陆一民曾多次来该校蹲点指导工作,给予了帮助、指导。同时,自治区教育厅继1952年派来第一位汉族教育工作者李根固同志后,先后又派来了朱江、傅历华、杨永嘉、安淑英、李佑谋、雪林、韩练善、高长祥、黄肃、谢善智等汉、锡大学生,加强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文革时期,仅几年时间,学校校舍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几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被破坏殆尽,几万册图书被洗劫一空。为解决察布查尔县师资短缺的困难,一九七二年三月至一九七三年二月,在该校举办了师资培训班,培养培训了一批小学教师。1973年任命田汝琪同志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仍为涂荫柏,同时,先后任命文清、阿米特汗、刘成为副校长、副书记。1974年,根据县城规划建设的需要,一中迁至县城东端原二小旧址,重新建校。

 改革开放给察布查尔县一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各项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1984年,灵成同志被任命为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春晓光同志任命为副校长。学校在加强管理,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抓好校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一中迁校址至1990年,国家投资130余万元,于1984年建起了实验楼并于1987年被自治区评估为一类实验室,验收合格。1984年建立电教室,开始电化教学,并有可容纳50名学生的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初具规模,各类运动场地符合国家标准,体育器材门类齐全。三层教学楼及锅炉房于1987年交付使用,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9年,县委、政府任命灵诚同志为党支部书记,春晓光同志为校长、吴文松同志为副校长,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德育工作,使学生在德、志、体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被评为伊犁地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校领导出席了地区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交流了经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逐年增多,到1990年,全校有22个班,其中初中8个,高中14个,在校生930名,其中,初中300多名,高中630余名。1988年学校被入编由《教育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名校·中学集》一书中,一中在全国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1998年任命永莲清为学校书记,郑忠为校长,彭云为副校长。一批全国、自治区及州地级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原校长春晓光于199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教师胡爱萍、孔淑瑞等三十多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州、地、县级优秀教师。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锡伯族学生为主的县级全日制完全中学。建校60多年来,共培养了一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其中向区内外大中专院校输送了四千多名学生。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区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厅、局级管理人员。李军、刘明光、马景愧、杨晓春获博士学位。还有巴维真、管秀莲、刘明光等到国外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察布查尔县一中的升学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在1999年高考、中考中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民考汉最高成绩均列伊犁地区第二,理科最高分列自治区民考汉第十,高考升学率达76%。,从1999年开始,学校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首位,高考升学率2000年达93%,2001年达95%,2002年达96%,2003年94%,2004年达92%。2010年至2013年共计859名高中毕业生考入普通高校学习。2012年和201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为41.3%和47.16%,尤其是在2013年的高考成绩中,学校的高考录取率在全州的排名为第六名。

 近几年来,一中的硬件建设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校有了显著变化。现在,全校建筑面积7709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1998年来,学校改修了校园大门,拓宽了校园道路,硬化了教学楼前场地及校内各主要道路,并在道路两旁安装了灯牌,修建了两幢宿舍楼,学生餐厅、体育看台、4间音、体、美教室,两个沥青地面篮球场,改建了学校自来水工程。1999年,为适应现代教育,学校投资25万元,购进50台PⅢ586电脑和VB1卫星接受设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和课件制作,北京大学的锡伯族教授何佩伦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实验仪器,充实了实验室。“三机一幕”已启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一中已得到了充分运用。

该校一贯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有一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锡汉合理搭配的领导班子,多年来又培养一批爱岗敬业,基础扎实,业务精良,充满朝气,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一中新老教育者甘当人梯,团结奋进,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到2013年,全校有教职工115名,其中在职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47人,专科学历60人;中学高级教师32人,中学中级教师35人,中学初级教师21人。师资合格率高中95%,初中100%。教师的教研论文先后在全国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5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学科竞赛中,学校教师获奖145人次,特别是最近三年学校领导积蓄力量汇集智慧,积极为全体教师打造公平公正的教学平台,引进激励机制,促进教研氛围,提高课程改革力度,使全校教育教学有了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观

学校历年来重视对锡伯族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在锡伯族语言文字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把锡伯族语言文字、锡伯族传统体育射箭、舞蹈(贝伦舞)、器乐(锡伯东布尔)纳入到校本课程建设中,从青少年开始抓起,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锡伯族传统文化。

不仅如此,察布查尔县一中体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近10年来,学校逐年增加投入,改造体育场地,增添体育设施。现在学校拥有标准田径场1个(内含足球场),沥青篮球场2个,普通篮球场2个,排球场3个,水泥乒乓球台12个,室内乒乓球场2个,体育健身房1个,体育设施日臻完善。学校有一名领导专门抓体育工作,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达标”运动会,组织学生常年坚持晨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校田径队、球类队、射击队、航模队等,并安排专职教练进行训练。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在县级、地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殊荣,近10年,学校还为高等体育院校输送50余名毕业生。1987年,被自治区体委、教委、卫生厅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优秀学校”,1988年获“自治区传统体育项目田径学校”的荣誉,1994年至1995年度获“全国冬季体育活动先进学校”称号,1996年获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称号。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规模大、管理手段科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特色、有活力的全日制完全中学。现任校长为佟福,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拥有汉、锡、哈、维、回、蒙等八个民族的近2000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144亩,校舍建筑面积6600平米,校园环境怡人,文化氛围浓郁,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称。先后获得“全国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先进学校”、“全国重点射箭学校”、“全国重点民族中学”、“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级篮球、田径、射箭传统项目学校”、“自治区级模范教工之家”、“自治州级花园式单位”、“州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州级德育达标学校”、县级“十佳名校”等荣誉。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