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文化篇
>
东北地区部分锡伯族家谱、民歌、传说、碑刻的搜集整理(吴克尧)
东北地区部分锡伯族家谱、民歌、传说、碑刻的搜集整理(吴克尧)
发布时间:2023-04-16 14:57
840

 笔者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的锡伯族调查走访过程中,曾对一部分锡伯族家谱、民歌、传说碑记进行了搜集整理,下面择要记述如下:

 何叶尔氏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哈尔滨市锡伯人何叶尔氏,清康熙年间从嫩江迁到盛京城北岳士屯驻防,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情况。对研究锡伯族的家庭形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纸制、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何叶氏家族。

 吴氏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哈尔滨市锡伯人吴氏,原居吉林伯都纳,康熙三十八年迁到盛京,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情交。对研究锡伯族的家庭形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家谱为纸制、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吴氏家族。

 吴扎拉氏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哈尔滨市锡伯人吴扎拉氏,原居伯都纳错草沟,康熙三十八年迁到盛京城南北营子,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情况。对研究锡伯族的家庭形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纸制、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吴扎拉氏家族。

 傅氏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哈尔滨市呼兰县锡伯人傅氏,第一代纳布在黑龙江畔爱辉居住,乾隆年间经齐齐哈尔进入呼兰河畔西洼子,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情况。对研究锡伯族的家庭形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纸制、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傅氏家族。

 何氏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龙江县锡伯人何氏,原籍辽宁法库县狼洞岗子,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情况 。对研究锡伯族的家庭形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白布制做,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泉眼大队二小队何氏家族。

 韩赓生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韩姓锡伯,伯都纳外错草沟居住,于康熙二十六年拨复州厢白旗庆喜佐领下,城东南二十五里三家子居住,于道光二十五年至双城住。对研究锡伯族迁移垦荒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同心满族乡治乡村韩赓生家族。

 吴安平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吴姓锡伯,第十一世祖纳束肯于嘉庆二十五年由奉天拨驻双城堡右屯右翼厢红旗二甲拉五屯。对研究锡伯族迁移垦荒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满族乡康宁村吴安平家族。

 于殿全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于姓锡伯,原籍北京顺天府人郎家胡同居住,清康熙年间迁移复州,于嘉庆二十四年由复州拨自双城荒,新屯北四旗厢红旗署下。对研究锡伯族迁徙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满族乡康宁村于殿全家族。

 伊兴文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韩姓锡伯,记康熙二十年高祖胡公讳必士锡伯伊拉里氏由伯都(新城)调代领三子,长子代通,次子孟额,三子兴额力奉旨拨驻盛京熊岳城正黄旗,入册充差。对研究锡伯族迁徙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同心满族乡福利村伊兴文家族。

 傅振祥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傅姓锡伯,元(原)吉(籍)新城(伯都讷)到复州入正白旗开垦后二十里堡压(雅)花(化)屯北沟南沟。对研究锡伯族迁移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同心满族乡同德村傅振祥家族。

 白常惠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白姓锡伯,原籍小去南民族由明朝永乐帝迁拨民到金州三家子至满清,嘉庆迁民到双城县新营子镶黄二屯。对研究锡伯族迁徙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双城市水泉乡大义村白常惠家族。

 赵义伍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赵姓锡伯自西伯伯册诺四道沟拨金州,共十二代。对研究锡伯族的家庭形态有定参考价值。家谱为墨书,保存基本完整。此家谱是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满族乡中兴村进步屯(赵铁头窝栅)赵家金州原籍赵家的谱单,在大连市金州区华家乡石砬村赵家元家中保存。

 赵文全家家谱:锡伯族家谱。谱单1张,佚名撰。记赵姓属厢黄旗双顶佐领下,于清道光十七年由奉天金州迁移至边外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双城市),记6代。对研究锡伯族的家庭形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家谱为墨书,保存基本完整。存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满族乡久前村赵文全家族。

 锡伯人和罕儿:锡伯族民间故事。流传于双城一带。讲述罕儿小时候 给李总兵做佣人,有一次罕儿给李总兵洗脚时,看到总兵脚上有3个痦子而他脚心有7个痦子。正当李总兵设计要抓罕儿时,李总兵三老婆是个锡伯人,是她暗中告信让罕儿逃走。三夫人则被打死。罕儿不忘三夫人的救命之恩,在他当权后,让锡伯人供奉三夫人,称为喜利妈妈。对研究锡伯族供奉民俗有一定参考价值。讲述人:张德长,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7页,2000余字。

 王二木匠:锡伯族传统民间故事。流传于双城一带。讲述了一个木匠的经历。故事叙述了王二学木匠手艺,跟师傅顶撞,打道回府,干起了散活,西屯虎铜匠有个女儿,有人想介绍给王二,虎铜匠设计考核王木匠的手艺,结果因技艺不佳,斧子砸了手,也没相上亲。反映了锡伯族人对学艺不专心者的抨击,对研究锡伯族的手工业有一定参考价值。高凤阁搜集整理,出版篇幅大32开纸4页,2900余字。1983年收入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9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编辑出版。

 神兽引路:传说。流传于塔子城一带。传说很早以前,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居住着锡伯人。有一年,来了外族人进犯。锡伯首领诘汾带领大家奋起抗击,当打到大兴安岭周日,因道路不熟,人员减员又遇到断粮,陷入了困境。就在这时,一只神兽出现了,引领锡伯人走出森山老林,来到嫩江流域一带定居。对研究锡伯族迁徙有一定参考价值。搜集整理人:王峰庆。出版篇幅32开纸1页,约500余字。收入泰来县民间文学编辑委员会编《泰来县民间文学集成》1990年8月出版。

 喜鹊、鹌鹑和耗子: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双城县一带。讲述一只喜鹊、一只鹌鹑和一只耗子住在近邻,成了结拜兄弟。有一天,下起大雪,百鸟无食,喜鹊向鹌鹑借粮,没有借到。到耗子那借粮,因说话不当也没有借到。鹌鹑替喜鹊去向耗子借粮,因礼貌得当终于借到了一点粮食。对研究锡伯族民间心态观念有一定参考价值。讲述者:高凤阁,采录者:马名超。记录篇幅16开纸2页1200余字。

 背山歇:锡伯族民间故事。流传于双城县一带。讲述种田能手“老满囤”一心想把种庄稼的本领传给儿子。可儿子不愿学种地,把地撂荒了,并埋怨是种子不好。“老满囤”背着二斗苞米种子去别处换种,走到山后,累了就歇歇脚,结果睡着了。又把种子原样背了回来。儿子信心为真,以为是换来的种子,下大力气侍弄,结果获得了大丰收。当儿子得知事情原季,从心里佩服了父亲。讲述人:高凤阁,采录者:马名超。记录篇幅16开纸1页800余字。

 锡伯族与“喜利妈妈”:锡伯族传说。流传于黑龙江地区,讲述了锡伯族民间供奉的“喜利妈妈”,传说叙述了很早以前,锡伯人一代一代埋入黄土,不留踪迹,也不记得有多少祖先,后来,人们为了让后代都知道家族的祖先,于是大伙聚在一起,商量出了用“喜利妈妈”的方式来标记各自的家庭男女,后来喜利妈妈才演变成保佑家庭平安,子孙兴旺的民间女神。反映了锡伯族记录祖先方式的演化和进步,对研究锡伯族民间供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吴彬搜集,出版篇幅大32开纸1页,约700余字,1983年收入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9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编辑出版。

 双城老爷庙的传说:锡伯族传说。流传于双城一带,讲述了人们对损害关公关老爷行为的愤慨,传说叙述了关公驾着五彩祥云路过双城地界,被一个有高深法术的秀才用法术定住了,关公惩罚了秀才,人们知道得罪了关公,就修了这庙老爷庙,让关老爷日日受香火,反映了锡伯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对关公的崇敬,对研究锡伯族供奉观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双城老爷庙的传说》,出版篇幅大32开纸2页,约1450余字,1986年收入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9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编辑出版。讲述人:高凤阁,搜集整理:张立新。

 大刀王君可: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松花江沿岸。记述达户屯的锡伯族人家中,供奉大刀王君可。传说唐朝时薛里征东,搬到了锡伯兵,领导锡伯兵的先锋将就是王君可。有一次,部队行军迂到大江挡住了去路,又没有船,是王君可诚心感动了天神,结冰让锡伯兵过河,王君可走在最后,不幸冰化掉进江中再也没有回来。后来锡伯人为纪念大刀王君可,就在家里供像供奉。对研究锡伯族供奉习俗有一定有参考价值。讲述人:杨风清,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4页,900余字。

 双城锡伯族的来历: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双城一带。讲述了锡伯人调迁到京师,吃饭不注意讲究,使手抓着吃,吃完饭把嘴一抹,有时还常常喝醉酒,使满族官员看不惯,于是告到皇帝那里,把锡伯族迁到复州,瓦房店那里。吉林将军建立双城堡时,需要大量的人员,便和盛京将军商量,拨出一部人锡伯旗民来双城堡垦荒。对研究锡伯族迁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高凤阁,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2页,500余字。

 双城的锡伯人: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双城一带,讲述了180多年以前。清朝嘉庆皇帝为加强对东北地区控制,抽调京师旗人到东北垦荒驻守,很多人经动员都不愿来,只来了200来户。便下令就近从盛京一带迁移旗民。这样就有一批锡伯人来到这里落户,总算起来,安插下来的锡伯人应当不是少数,到现在应当有万人之多。对研究锡伯族迁移有一定有参考价值。讲述人:穆晔俊,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1页,300余字。

 富老将军设营:锡伯族传说。流传于双城一带。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管理双城的官员是吉林将军,称为富老中堂,为二品大员。当年曾在双城设了一百二十个营子,在河南的榆树县设了一百二十个号子,在三肇北林子设了一百二十个井子。传说这些:“营子”、“号子”、“井子”好象都是清朝军队的番号。富老中堂让每个营子住24户,每户给30大顷地,给一处房场,东西30丈。锡伯人生男孩,奖励24两银子丁钱,长大出征,自己备马。对研究锡伯族驻防垦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高凤阁,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1页,300余字。

 傅家船口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呼兰一带。讲述了呼兰河上有一个渡口叫邵家船口,是满族人开的。乾隆年间以后,傅姓锡伯人也进行摆渡,到民国年间,因傅姓锡伯人经营有方,有现钱的可以交费,无现钱或钱不够,可用粮食来顶替。受到客户的欢迎,生意兴隆,人们逐渐把过去的邵家船口改称傅家船口,几十家傅姓人则住在船口旁边的富强村。对研究锡伯族经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傅伟,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1页,300余字。

 双城的梅花营: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双城一带,讲述了富老中堂在双城建了一百二十营子,每五个营子排成一个梅花形,即头营在正中间,二营在头营的西北方向;三营在头营的西南方向;四营在头营的东南方向;五营在头营的东北方向。传说每个营子有四户锡伯人,营子的形状成四方形,一里地一面,周四里地见方。老家住的双立大队,过去叫镶白四屯,其中姓徐的、姓吴的、姓高的就是其中的锡伯人。对研究锡伯族在双城的分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徐中复,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2页,400余字。

 鳇鱼圈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锡伯屯一带,讲述了锡伯人捕捞的鳇鱼,无论是大条还是小条的都要把它们养起来。传说锡伯人在松花江边修了二个鳇鱼圈,大条的放进大鳇鱼圈养起来,小条的放到小鳇鱼圈养起来。人们便把鳇鱼的圈起名叫鳇鱼圈。对研究锡伯族渔业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刘成章,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1页,200余字。

 鳇鱼差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锡伯屯一带,讲理论家了每到冬季,锡伯人要挑选大鳇鱼,按预先约定的日子,把鳇鱼装上牛拉的勒勒车,带上修车工具,往北京送贡品。送鳇鱼的车子上,要插上一面黄旗,表示是给皇帝送的,沿余各地必须护送,所遇车马要给鳇鱼车让道,不能碰坏一个鱼鳞。鳇鱼必须在除夕之前送到北京,绝对不能误了皇帝正月初一祭祀用,只要鳇鱼安全送到,才算完成一年的鳇鱼差。对研究锡伯族差务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关海,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2页,500余字。

 陶革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松花江一带,讲述了锡伯族干部陶革,并不姓陶,而是杨名永珍。早年,杨永珍参加了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敌人发现进行追捕。杨永珍闻讯连夜离家脱离了险境。为纪念逃离险境进行革命工作,以后就把自己的姓名改叫陶革。对研究锡伯族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杨凤翔,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1页,200余字。

 鳇鱼差执照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锡伯屯一带,讲述了出鳇鱼差的锡伯人有盖着皇帝金印的执照,可以自由进出京城。那时,40多里地外的地方有一个王爷叫百岱哈布翁,送信宴请锡伯人的二个务乎里塔。喝酒期间要看看鳇鱼差执照,传看过程中,把真的换成了假的,锡伯人要去告,半路被王爷派出的人给堵了回来,二个锡伯族务乎里塔先后气病,不久都去世了。对研究锡伯族差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刘相宾,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3页,800余字。

 锡伯屯名称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锡伯屯一带,讲述了很早以前这一带是一片荒草甸子,锡伯人在这里落了脚,盖上简易房子住下。一开始这里并没有屯名,后来人越来越多,住在这里的又都是锡伯人,因此,慢慢就都管这个屯子起名叫锡伯屯。对研究锡伯族分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关金山,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1页,200余字。

 捕鳇鱼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锡伯屯一带,讲述了当年捕捞鳇鱼用的船叫改翘船、对子船、三夜板子、使用的是大鱼网,捕捞一次鳇鱼要去几十人,捕捞到鳇鱼,要给鳇鱼戴上龙头,鳇鱼就会老老实实。对研究锡伯族渔业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关海,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2页,500余字。

 务乎里塔的传说:锡伯族民间传说。流传于锡伯屯一带,讲述了锡伯人管理鳇鱼差的官员为务乎里塔。不但在经济上势力,在政治上也有权力,不但管理鳇鱼差事,还管理全屯的其它事务。务乎里塔不是世袭的,而是由大家推选,年限不定。传说最后的二个务乎里塔,一位姓刘,一位姓关,自从失去鳇鱼差执照后,刘务乎里塔气成了大肚病,郁闷死了。关务乎里塔则感到对不起锡伯人,得了病,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对研究锡伯族差务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讲述人:刘成章,整理人:吴克尧,记录篇幅16开纸1页,300余字。

 锡伯纪功碑:石碑1通。清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五日,吉胜、太平阿、英各勒等同立。锡伯人胡音,幼娴武略、箭法高超,参加了甘肃、陕西的战斗,在瓜石桥战斗中奋勉争先,一人敌六十人,射杀敌八人,获得奖赏与升迁,守卫福陵。对研究锡伯族历史人物有一定参考价值。碑高160厘米,宽约54厘米,厚约17厘米。碑存立于抚顺市黄旗时果园房身村。由吴扎拉克尧发现、并拓片。

 富尔丹祖墓碑:石碑1通。清乾隆年间立。记信勇公费英东(锡伯族索尔果之子)之曾孙富尔丹,曾任副都统、黑龙江将军、建威将军的情况,对研究锡伯族历史人物有一定参考价值。墓碑在四间房屯东南偶,四围石栏。收入王竞、滕瑞云编著《黑龙江碑刻考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傅佳氏祭祖碑:锡伯族祭祖石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立。黑龙江省双城市跃进满族乡宏生村傅安平的祖父傅英,清代授世袭云骑尉职衔,回祖坟地复州祭祖立此石碑。碑此高(除碑座)160公分,宽60公分,厚15公分,碑正面上方有“圣旨”二字,正面文字78字,碑后全文450字碑文记载了傅佳氏家族在清代的贡献。对研究锡伯族人祭祖习俗有一定参考价值。

 狩猎:锡伯族民歌。流传于通辽一带。叙述古代锡伯人背起弓箭上北山,猎得山兽、野鲜、兽皮做衣肉为餐,开怀畅饮是神仙。对研究锡伯族经济形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吴长春提供、搜集。共四行。

 田头歌:锡伯族民歌。流传于通辽一带。叙述锡伯人挽起裤腿下田畦,春天插秧秋收米、家家户户粮满仓,丰衣足食喜笑颜开。反映了锡伯族人经营劳作的辛劳和欢悦。对研究锡伯族农业经济有一定参考价值。吴长春提供、搜集。共四行。

 出征曲:锡伯族民歌。流传于通辽一带。叙述锡伯人背上弓箭、跨上战马、辞别高堂、跟上出征队伍,杀敌立功,光宗耀祖,世人敬仰锡伯儿郎。反映了锡伯人能骑善射,出征保国的英雄气概,对研究锡伯族爱国主义精神有一定参考价值。吴长春提供、搜集。共12行。

 欢唱的小喜鹊:锡伯族情歌。流传于双城一带。欢唱的小喜鹊每段由四句组成,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锡伯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热爱生活,相互敬慕的情景,对研究锡伯族文艺有一定参考价值。高凤阁演唱,张立新搜集整理,30行,280余字,1986年收入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9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编辑出版。

 亚奇娜:锡伯族传统民歌。流传于黑龙江、新疆地区。亚奇娜传统民歌的词句是每节段由四句构成,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锡伯族先民在嫩江、松花江畔的劳动、生活的情景,描绘出纺织鱼网,使用弓箭,挖盖窝棚,欢歌喜舞的场面,对研究锡伯族早期活动有一定参考价值。吴扎拉克尧搜集,12行120余字,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下册)1212页,《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年12月北京第一版。

 狩猎歌:锡伯族传统民歌。流传于黑龙江、新疆地区。狩猎歌的歌词是由四句七言诗构成,十分简洁生动,格律也很考究,曲调由四个乐句构成,节奏明快,反映了锡伯族先民狩猎生活,充分地表现出在冰天雪地之野,锡伯猎手同心围猎,获取收获的喜悦之情,对研究锡伯族渔猎生产有一定参考价值。吴扎拉克尧搜集,四行二十八字,收入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下册)1212页,《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年12月北京第一版。

 小槟鸿:锡伯族情歌。流传于双城一带。小滨鸿每段由5句组成,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锡伯族姑娘用弓箭射击树上的槟鸿鸟,鸟飞走后掉下信一封,是情哥约姑娘去深山打猎的情形,对研究锡伯族文艺有一定参考价值。高凤阁演唱,张立新搜集整理,30行,200余字,1986年收入于《黑龙江民间文艺》第19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编辑出版。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