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文化篇
>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伯族鱼清明节(安兆一)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伯族鱼清明节(安兆一)
发布时间:2023-04-16 15:16
308

 锡伯族鱼清明节民俗是黑龙江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黑龙江十个世居民族(满、蒙、回、锡伯、赫哲、鄂温克、达斡尔、朝鲜、鄂伦春、柯尔克孜)中,锡伯族是一个最能集中体现黑龙江土著文明全貌的代表性民族之一,锡伯族与兄弟民族一样,世代繁衍生息在黑龙江的白山(锡伯语称兴安阿林即兴安岭)黑水之间,经历十次大规模迁徙,身上打满土著文化的烙印,他既能像鄂伦春、鄂温克一样在原始森林里狩猎,号称射箭民族;也能像赫哲人一样在大江大泽上张网捕鱼,曾为清廷充鳇鱼差。既能像蒙古族一样,驰骋草原,也能像满族一样逐鹿中原。他们更是黑龙江农耕文明的首批拓荒者,今天黑龙江人的习俗中,无不留有锡伯文化的痕迹。锡伯族是一个顽强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伴随着五千年文明一路走来,与龙江世居兄弟民族,血脉相通,文化兼溶,既有北方民族的共同特点,又有其古老独特的一面。锡伯文化可以称作龙江土著文化的源流。挖掘和弘扬锡伯文化对研究龙江土著文化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锡伯族鱼清明节是锡伯族人多个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他是锡伯人原始祖神崇拜的遗存,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拜已入锡伯人的骨髓。锡伯鱼清明节民俗已流传了几千年,从原始社会锡伯渔猎文明开始时,锡伯人就有用开河鱼祭奠祖先的习俗了,祖祖辈辈流传至今。 锡伯族把清明节叫“杭西”,是祭祀祖坟的日子。锡伯族的“杭西”一般不同于其他民族,锡伯族在一年当中要过三次“清明”,即农历的三月、七月、十月各一次,根据季节的不同,扫墓、祭品都有所不同。锡伯族的“杭西”是半民族化的节日,在锡伯族民间由来已久。目前锡伯族民间把三月的“杭西”又叫“鱼清明”,以鱼食为主要祭品,过得比较盛大和隆重。在东北黑龙江流域,冬季十分寒冷而漫长,春暖花开,迎来清明,用丰盛的“开河鱼”作为祭品,所以人们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叫“鱼清明”,这一天把整个“哈拉”(姓、家族)邀集一起,带着各自的祭品到本氏族的茔地共同祭祀祖先,这时的供品主要是鱼类,如果这一年不是“闰年”还要给祖坟添土,仪式极为隆重。

 锡伯族人的三个“杭西”都是向死者表达不同意义的怀念。三月的“杭西”主祭鱼食,让死者尝尝新鲜的“开河鱼”。七月的“杭西”则表达向死者送瓜果解渴之意,故称“瓜清明”。十月的“杭西”则向死者表示今年的粮食谷物丰收将会岁收盈增,让死者放心,活着的人们日子过得很好,幸福吉祥。锡伯族人对“鱼清明”特别重视。鱼清明民俗活动为最丰富,有打鱼、鱼宴、赛马、射箭、摔跤、抓嘎拉哈、音乐、歌舞、召开哈拉会议等传统活动。

 锡伯鱼清明节成为锡伯民俗的最好载体,集中传承了锡伯原始崇拜、渔猎文明、生活习惯、传统技艺、音乐舞蹈等来自远古的习俗。保护锡伯鱼清明节民俗就能完整传承锡伯传统文化。

 锡伯族鱼清明节主要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清明时,锡伯人以集聚的群落为单位,以原始崇拜中的祖先崇拜为核心,所举行的祭奠祖先,向祖先展示自己生存状况及本领的一系列民俗活动。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十分丰富,集中反映了锡伯民俗的全貌,主要有:

 1.锡伯传统捕鱼:清明节这天锡伯人天不亮就带着网具,用祖先传下来的方法下水捕鱼,并把捕获的开河鲜鱼作为敬给祖先的最好祭品。

 2.贡菜鱼宴:捕获开河鲜鱼后,锡伯人用传统的方法精心制作贡菜,以哈雪克鱼、杀生鱼、米顺酱炖鱼、明火烤鱼等为主。各“哈拉”(家族)所作贡菜数量不同,以安家为例,祖居“白山伯都讷四道沟”,所以上共用四道菜。

 3.哈拉共祭:整个家族聚在一起带着贡菜鱼宴和锡伯猎酒到本族的茔地共同祭祀祖先,如果不是闰年还要给祖坟添土,仪式极为为隆重。

 4.本领比赛:锡伯族是善战民族,历来重视骑射,号称射箭民族,这一天年轻人要向祖先和族人展示自己的本领,进行赛马射箭和摔跤比赛,优胜者可优先选为“披甲”(士兵)同时妇女们还要进行刺绣、抓嘎拉哈比赛,还要弹起东布尔、跳贝伦舞、唱“阿巴拉西乌春”(狩猎歌)。

 5.哈拉会议:哈拉会议是部落中所有家族的男性家长共同参加的会议,有权决定部落的各种重大问题。这一天族人最全,哈拉会议选在这一天召开时机最好。长者们聚在一起共同缅怀祖先,研究开春后的生产生活,决定家族内的各种重大问题。

 6.锡伯猎酒及制作工艺:“锡伯猎酒”是锡伯族传统的饮品,产生的具体年代已无可考。传说原始先民渔猎为主,长年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森林大泽,天寒地迸冻,爬冰卧雪,常受风湿,冻伤的侵袭,养成了随身带酒葫芦的习惯。起初用松籽酿酒,农耕的时代用粮食,以松针及其它森林药物泡制。随时饮用以驱风散寒,并有滋阴养肾、强身健体之功效。

 锡伯鱼清明节民俗的幸存,证明龙江土著民族的古老习俗没有被现代文明的大潮吞噬,对黑龙江历史和土著文化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