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文化篇
>
锡伯族历代文化名人录(贺灵)(一)
锡伯族历代文化名人录(贺灵)(一)
发布时间:2023-04-16 15:32
507

       在锡伯族文化领域涌现的各代文化名人,是推动锡伯族文化事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就没有今天锡伯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清代第一代文化人为锡伯族留下了莫大的精神遗产,开创了社会化文化教育的先河,为民国时期锡伯族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民国时期的文化人都具有新时代的思想文化特点,他们眼界开阔,阅历广,看得更远,对汉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一定的民族开放意识,对封建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摈弃,对提高民族教育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化教育之上。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文化人已基本接受汉文化,其理论和汉语言水平大大提高,多数人与锡伯族传统文化愈来愈疏远,越来越快地融入汉文化圈。他们的脱颖而出是民族开放的结果,是锡汉文化深入交流的结果。

 一、近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贺叶尔·文克津。18世纪50年代以后,在伊犁锡伯营流传出一部书信体散文,曰《辉番卡伦来信》,这就是时任卡伦侍卫的贺叶尔·文克津所写之著名作品。他曾任委笔帖式(文书)、骁骑校、防御等职。他于清咸丰初年奉命前往辉番卡伦(伊犁索伦营管辖的卡伦)换防一任,便将锡伯营驻地至卡伦沿途所见所闻,用文学语言写成长信,寄给家乡。在信中,叙述了途中所见大自然景色、人们的活动和辉番卡伦的设置、形势、作用、官兵心态及卡伦的历史等。语言精练、优美、生动。该信问世至今,一直被视为珍品。它开了新疆锡伯族书信体散文之先河。该信也是历史的见证。信中提到的策济、齐齐罕、萨玛尔、图尔根、辉番等村镇,曾由伊犁索伦营军民居住和驻守,当时是祖国版图的组成部分,1881年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无理吞并。从信中可以看出,文克津的满文修养非常高,阅历广,熟悉汉族古典文化,文学词汇较丰富,行文如鱼得水。

 色普希贤。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面对内忧外患,在锡伯营出现的以救国救民族为己任的爱国人士。他在伊犁农民起义时任正蓝旗骁骑校,两年后升任该旗佐领,1881年升任锡伯营总管。在清政府与俄国进行收复伊犁的谈判活动中,他陪同清政府谈判人员到俄国谈判,出力不少。他在俄国,如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从此,触发了他图强求存的爱国激情。他认识到,要强盛、要改变落后必先抓教育。1886年和1893年,他两度署理索伦营领队大臣;1901年又升任锡伯营领队大臣。在署理索伦营领队大臣期间,就开始了抓教育(锡汉双语教育)的生涯。色普希贤过世后,为了纪念其为提高民族素质而兴办教育的业迹,将1913年左右创办的尚学会会办学校取名为“色公学校”,在教室和教习办公室悬挂其画像。色普希贤生前为了鼓励学生用心学习,曾写一首歌谣《劝学歌》,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色普希贤倡导抓教育,也是伊犁锡伯族双语教育之始。从此,伊犁锡伯营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

 锡笔臣。受到色普希贤办学活动的影响,与其同时代的锡笔臣(真名称锡济尔珲),也为锡伯营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1879年前他曾任骁骑校,后任防御。1881年任正蓝旗佐领。1883年调入伊犁新满营,授任正蓝旗协领。在此期间,他加强了汉语文的学习和提高,并很快显露其才华,因而博得伊犁将军的赏识,被授任伊犁将军府文案处文案总办。他虽然离开锡伯营,但利用身处将军府的有利条件,与色普希贤一起一心发展本民族的教育事业,提倡学习汉文化。他自筹资金,招募许多锡伯族有志青年在身边,教他们文化知识,并传播了他的教育思想。后来他培养的学生,在为发展锡伯族文化教育事业,传播反封建思想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有部分学生在将军衙门、新满营里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他们大多都不违师旨,廉洁奉公,关心民事,受到群众的赞扬。1906年,清政府授予他副都统衔,并授任索伦营领队大臣。在任文案总办期间,他利用有利条件,埋头书斋,博览群籍,潜心修学,使阅历大大拓宽。他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自己民族的光荣历史,继承祖先的创业精神,用汉文创作一部叙事长诗《离乡曲》,将祖先一百多年前的西迁壮举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锡伯族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文化遗产。它是伊犁锡伯族文人直接用汉文创作的首部文学作品。为了纪念锡笔臣为锡伯族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将1917年左右锡伯营四牛录兴学会会办学校取名为“锡公学校”,并在教室和教习办公室悬挂其画像。

 二、现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关清廉(1888—1968)。是民国时期较活跃的人士之一。姓瓜尔佳氏。伊犁锡伯营五牛录人。1903年他作为锡伯营第二批出国求学人员之一,前往俄罗斯阿拉木图上中学。1908年学成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民国二三年(1913或1914)间,锡伯营色公学校成立后,曾被聘为该校教习。数年之后因其才学出众,约于1918年调迪化(今乌鲁木齐)省政府外交事务署任职。在任职期间,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较全面熟悉了外交工作,并且很快显露出其外交方面的特殊才华。1924年被中国政府任命为中国驻阿拉木图商务员,寻被提升为领事。1925年卸任回到迪化,被杨增新政府任命为省外交事务署顾问。不久又被任命为吉木萨尔县县长。1933年盛世才上台后,仍然看重关清廉的才华,任命他为省参议会参谋处上校参谋、教育厅科长。1937年由上校维文秘书调任省垦牧处上校处长。但在多次职务变动过程中,他仍肩负省外交事务署顾问职务。1943年左右,关清廉被任命为省监工委员会负责人,曾负责就新疆学院和省土产公司的建筑情况、建筑费等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并向省政府作了详细汇报。1944年盛世才离开新疆,国民党势力全面控制新疆,关清廉仍被留在省政府工作,并提升他为新疆省政府外交事务署专员。1948年前后他被选进中国国民党新疆省党部宣传委员会委员。1949年后,被聘为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俄文教授。之后又被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52年退休回伊宁定居。关清廉在省政府任职的同时,1935年左右锡(伯)索(伦)满(洲)文化促进会成立之后,即参与其领导和组织工作,曾被任命为该会会长等职,为发展锡伯族文化做了不少工作。

 穆精阿。锡伯营三牛录人。曾在伊犁武备学堂修学毕业,自小表现出出众的文才。民国二三年(1913或1914)间,穆精阿与常广斋、博孝昌、佟精阿、萨拉春、寿林等一起成立了锡伯族民间文化团体—尚学会,并设立了会办学校—色公学校。他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盛世才统治新疆前期被调入省政府工作。参与锡(伯)索(伦)满(洲)文化促进会工作。1940年盛世才第三次借所谓“阴谋暴动案”将大批共产党人、民主爱国人士、进步青年、各民族上层等进行大肆迫害时被捕入狱,几年后被释放。1946年省民政厅根据省政府的指令,成立了省地方自治协进委员会,并推荐穆精阿为该委员会主任,其主要工作是协调省政府与各县的关系,检查评议各县、设治局的工作,宣传和推行省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指令。1947年省政府任命穆精阿为省救济院院长。1946年,经新疆省政府选举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讨论,穆精阿被选为国大代表。1947、1948年穆精阿代表省救济院多次向省政府报告有关社会救济等问题。1947年前后,穆精阿被选为中国国民党新疆省执行委员会执委。新中国成立后,他整理和翻译了不少有关锡伯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

 萨拉春(1885—1960)。吴扎拉氏。字锡纯,伊犁锡伯营依拉齐牛录(正白旗)人。自幼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二十来岁就熟练地掌握了锡、汉、维、哈、满、俄等多种语言文字和吉他的弹奏技巧。1913或1914年参与创办尚学会及其会办学校“色公学校”。在他的一生中,曾历任惠远高等学堂教员、新疆省外事署官员、锡伯营领队官,先后两次出任中华民国驻苏联阿拉木图和安集延领事。在此期间,多次带去几十名锡伯、满族、索伦优秀学子学习俄文俄语和其他专业技术。这些留学回国的学生,对国家的外交事务和文化教育做出过许多贡献。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列为进步人士黑名单里,调回省城迪化关进监狱多年。1944年获释后,积极从事锡伯族文化教育工作,进行文字改革,编写了新式的锡伯文教科书,创办了伊犁报社锡伯文编辑部,亲自兼首任总编辑,创办了我国首份锡伯文报纸《新路报》(该报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新生活报》和《察布查尔报》)。在他的努力和同行进步知识分子们的支持下,于1948年在伊宁创建了“锡伯民族中学班”和“伊宁中俄小学”。还创办成立了伊宁的锡、索(伦)文化协会,并兼任了副会长。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至1959年,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锡伯族地区酗酒、吸食鸦片的局面,拯救日趋衰落的锡伯民族,创作了《拒毒歌》《戒烟歌》歌词,谱成曲子后教学生传唱,向群众广泛宣传吸食鸦片和酗酒的害处,又动员清除了烧坊(烧造烈酒的作坊),果断地治理了危害民族身心健康的恶习。他创作的还有小说《真金》和大量诗歌,学术研究专著有《锡伯语简史》《锡伯语文法》等。除此之外,他在一生中,还翻译了十多部外国名著,主要译著有:《复活》《死魂灵》《杜布洛夫斯基》《德兰斯瓦尔的迁徙》《神秘岛》《非洲迁徙记》《罗滨逊漂流记》等。

 仲孚(1911—2003)。锡伯营正白旗(三牛录)人。早年在锡伯营上学。1926年萨拉春出任中国驻阿拉木图领事期间,被带去阿拉木图留学。学成回国后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并在锡伯营崭露头角。1939年左右到伊犁行政院工作,被聘为一等科员,担任外交和教育工作。几年后被调至迪化,于1942年左右被任命为省财政厅财政科长,1943年兼任主任秘书一职。之后被财政厅任命为该厅印刷厂厂长。1945年任由党政军法团和人民代表组成的清查被盛世才没收财产的人员财产小组组长,为这次善后工作做了不少实质性的工作。1947年锡索满文化促进会推荐他与佟敏长、刘德恩一起被选为国大代表。同年,经新疆省国民党党部批准,他被选为省参议会委员,不久,在省第四次参议会上被选为本届参议会参议员。1948年他经过调研之后,向省政府递交了一份提案:(1)组建造纸厂、纺纱厂、玻璃厂和水泥厂;(2)建炼铁厂、炼油厂、机械厂和煤矿厂;(3)培养水利工程人才。与此同时,在锡索满文化促进会(总会)还先后任过职,如1947年以前任该促进会理事长,1947年被选为该会会长。

 图奇春(1909—2012)。顾尔佳氏。生于新疆伊犁惠远城,祖居地宁西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依拉齐牛录村。大学学历。原新疆大学预科部主任。1924年随中国驻苏联阿拉木图领事关清廉,赴苏联学习俄语俄文,1928年回国任伊犁税关翻译。1935年在盛世才时期创办的新疆第一所最高学府新疆学院第一期政治系学习。1936年,在新疆学院创办锡伯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锡伯文油印刊物《朝霞》,还经常翻译苏联《真理报》的一些文章。1938年7月,在省立新疆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任俄文教员兼维吾尔语高中班历史教员,同时还兼任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副会长。1942年7月12日夜,盛世才以“阴谋暴动”为罪名,将他逮捕入狱。他在狱中熬过了3年。狱中他找到一本苏联文学家《普希金集》,翻译了其中《乡村姑娘》一文。1944年被释放出狱,在新疆教育厅任课本编译、翻译和行政秘书等职。1946年回到伊犁参加三区革命工作。担任锡伯文《新路报》编辑。1948年伊犁锡、索、满文化协会成立,任该会秘书长、会长等职。1949年参加了宁西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中学的筹建工作,任教导主任。1950年担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1日,被选派赴京参加第一届国庆大典,并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合影留念。195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51年7月,被调省干校任班主任,相继在师范学院、新疆学院任教员、语文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兼汉语系主任、预科部主任等职。1981年离休。离休后撰写了《锡伯语语法》《锡伯人的前天和昨天》,用汉文翻译了《锡伯族民间故事》,还编写了《锡伯语文识字课本》。

 舒幕同(1915— )。乌扎拉氏。伊犁锡伯营正白旗人。前后去苏联留学10年,获“斯大林学习突击手”证书。中共党员。原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4年离休。1937年在伊宁市五族中学任俄罗斯班的中文和中国历史、地理及锡伯班的锡伯文教员。编译有《锡伯语法》讲义和《鲁滨逊漂流记》。1944年底投笔从戎参加三区革命。1944年12月任三区革命民族军总司令部侦察处上士俄文翻译。1946年先后任中尉副处长、中校处长等职。参与组建锡伯骑兵连工作。1945年夏,同赵德林请示三区革命政府宣传部部长阿巴索夫批准,成立了锡伯族历史上第一份锡伯文《苏尔放阿吉尔干报》,今更名为《察布查尔报》。1946年,三区革命政府与国民党和谈成立联合政府,当选为苏木尔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长。译著有普希金的儿童诗《金鱼》、果戈里的《钦差大臣》。1949年,调回民族军侦察处任中校处长。同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调任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公安厅副厅长。12月30日在新疆分局王震主持下,同三区革命领导第一批11位少数民族干部一起宣誓入党。1951年夏,中共新疆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王震,带苏联专家到伊犁勘定军事飞机场地点时担任翻译。1953年参加全国第三届公安会议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被选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1960年调任农垦厅副厅长。1979年调任自治区民委副主任。还当选为各届自治区党代会代表、人代会代表、人民政府委员。1980年9月,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锡伯语言文字研究会时,聘为名誉会长。1980年乌鲁木齐召集锡伯人士,研究成立“乌鲁木齐锡伯语言学会”,被选为会长。在民委任职期间,撰有俄罗斯文《中国俄罗斯简史》。离休后,1988年出版锡伯文长篇小说《汗雅依拉克战役》,1990年出版锡伯文中篇小说《莲花得故事》等书。锡伯文长篇小说《精河》《开寿》《张格尔之战》《三个代表》《伊车嘎善游击队》、汉文长篇小说《回族骑兵团》、《蒙古骑兵团》等,因资金问题未能出版。而汉、锡文的回忆录《清末民初锡伯青年留俄留苏记事》已出版。曾获新疆三区革命金银质勋章各1枚,“匹大义”纪念章1枚。新中国成立后荣获“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在新疆工作三十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纪念章。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