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文化篇
>
锡伯族历代文化名人录(贺灵)(二)
锡伯族历代文化名人录(贺灵)(二)
发布时间:2023-04-16 15:33
755

 佟荣昌(1908—1988)。锡伯族,姓图克色里氏(又称佟佳氏),1908年生于伊犁锡伯营镶黄旗,(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村)。1924年中苏建交,中方任命曾留学俄国的锡伯族文人关清廉出任中国驻阿拉木图领事。他带10余名锡伯族青年到阿拉木图留学。其中就有年仅16岁的佟荣昌先生。他被分配到阿拉木图农牧专科学校学习。1926年佟荣昌先生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回国。在带头与苏联通商,激活察布查尔地区经济的同时,在发展锡伯族文化教育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民国四年(1925),为了纪念其父亲佟精阿先生为民族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锡伯营八个牛录的群众为其敬献了“热心教育”的匾额和颂词(写在红布上),充分肯定和赞颂了他为本民族教育事业所作的一切。这件事,对当时不及20 岁的佟荣昌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其后来的捐助办学行动起了促进作用。如1940年前后,他曾两次带头集资为乌珠牛录小学兴建两栋房,计八间教室、两间茶房。为解决师生的饮水问题,还为学校打了一眼水井,购置了水桶。1951—1952年,宁西(今察布查尔)县筹建第一所中学时,他又是出资助学的带头人之一。1953年他从苏联购进价值6000多元的有声电影放映机一部,捐献给县委宣传部,为发展察布查尔文化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郭基南(1923— )。姓郭尔佳氏。锡伯名为富克津阿。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1936年入锡伯营(今察布查尔)六牛录高等学堂,任伙食班长。1937年考入伊宁市五族中学。1939年以“反帝会”名义推荐入迪化(今乌鲁木齐)茅盾领导的文化干部训练班(简称“文干班”)学习,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教育。自当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1941年因迪化形势变化,返回家乡,在察布查尔五牛录任代课教员。1945—1947年,在伊犁专科师范任教。1947年底,任《新生活报》编辑,同时在伊犁锡索文化协会创办的锡伯族中学班任教。1948年,任锡索文化协会文化科科长。1949年伊宁锡伯中学班迁回察布查尔,随班返回察布查尔。1950年,担任锡伯中学教务主任。1951年,任锡伯中学第二任校长。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当选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长。1962年被调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任专业作家。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下放回察布查尔县当农民。1974年被“解放”,调到自治区幻灯厂任编辑。1979年调回自治区文联,任《文学译丛》杂志主编。1980年当选为新疆作协副主席。1981年担任《新疆民族文学》主编,直至1984年。主要著作有:《心之歌》(诗集)、《准噶尔新图》(散文集)、《乌孙山下的姑娘》、《流芳》(长篇小说)、《摘星人》(散文集)、《锡伯族》(与人合作);译著有:《高山下的花环》《鸡窝洼的人家》《土尔扈特档案译编》(与人合作);《诗歌选集》(与人合作)等。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论文等数百部;不少作品被译成日文、意大利文等在国外发表;不少作品前后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类文学奖。个人传记被收入多部辞书中。

 肖夫(1924—1992)。姓佟佳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副研究员。1945年3—9月参加新疆三区教师训练班,结业后在原籍任小学教师。1951年9月—1959年3月,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中学任教师、教导主任。1959年3月—1962年9月,被借调参加“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先后赴东北各锡伯族聚居地和新疆的察布查尔、霍城、塔城、阿勒泰等地,进行锡伯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与此同时,编写了十余万字的《东北地区锡伯族简史简志》《塔城地区锡伯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等。在此基础上,主要由他执笔完成了九万余字的《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于1963年在北京内部出版发行。1963—1970年,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教育科从事教师进修工作。1976—1978年,被新疆民族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借调参加《准噶尔史略》一书翻译满文准噶尔档案的工作,在此期间,独自翻译了60余万字的资料。1979年2月调入新疆民族研究所,后转入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锡伯族历史研究工作。从1979—1982年的四年中,在攻读民族理论方面,倾注了主要的精力,同时又阅读了大量的古籍,用以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识。1980年再次深入东北三省,对锡伯族的历史进行社会调查。1982年与人合作编辑《锡伯族历史资料汇编》,25万字,于同年出版发行。1983年,用锡伯文出版了15万字的《锡伯族历史资料拾零》。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社会调查资料以及先前出版的《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的基础上,又着手编写新的《锡伯族简史》,于1986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1990年获自治区社科联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同时,还撰写了有关锡伯族历史的论文十余篇,并于1991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锡伯文出版了《锡伯族历史研究论文集》,全书20余万字。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还翻译了大量有关锡伯族的满文历史资料,弥补了汉文史料的不足。曾受自治区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的委托,合作编译了《小学锡伯语文课本》四册。

 仲谦(1920— )。图木尔齐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村人。中共党员,副译审,1986年离休。1938年毕业于迪化中学,先后在布尔津县、伊宁县担任翻译和行政工作。1945年起在新疆三区革命政府教育科任督学。1947年调入《伊犁日报》社与萨拉春等人创办第一份锡伯文报纸《自由之声》,曾任编辑和主编。1956年调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字改革委员会,进行锡伯语研究和新文字改革工作。1973年调新疆教育出版社工作,编审中小学课本。1979年调回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任词书室副主任、副译审。精通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俄语。1979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持编写的《新满汉大词典》工作,为主要编写人员之一。参加维吾尔语名词术语规范原则的制订和规范工作。在任词书室副主任期间,组织人员搜集翻译科技术语,制订锡伯语名词术语规范原则,审定公布首批锡伯语名词术语。1987年6月赴黑龙江省富裕县进行满语调查工作。主要著作有《锡伯语简志》(合著)、《锡伯语口语研究》(合著)、《汉维科技词典》(合著)。用锡伯文翻译《和平与民主》《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矛盾论》《论共产主义道德》《西太后的一生》等。曾荣获“从事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工作25年荣誉证书”、“为新疆三十年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者”称号及为新疆四十年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者荣誉奖。

 忠录(1932— )。姓佟佳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从1951年起,一直在新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曾任《曙光》(哈萨克文)、《塔里木》(维吾尔文)、《文学译丛》(维吾尔文)和《新疆民间文学》(汉文)刊物的负责人和主编。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多年从事文学编辑、翻译和研究工作。编有《锡伯族民间故事选》;发表有《锡伯族民间文学》《锡伯族民歌格律》、锡伯族萨满歌舞及其表现形式》等论文十多篇。

 托永寿(1924— )。画家。别名托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擅长油画。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伊宁中学、小学美术教师、《伊犁日报》社美术组组长、伊宁市第六中学美术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水彩画《天山的夏日》及油画《牧区新村》、《美丽的伊犁河谷》、《为了农业机械化》等,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英国《国际传记辞典》、英国《国际知识分子注册》、美国《国际著名领袖手册》、《美国世界500名杰出人物》等书,并被选为“澳洲荣誉公民”、澳洲旦迪农市艺术中心常务委员。

 兴谦(1926— )。姓何叶尔氏。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依拉齐牛录人。中专文化程度。新疆作家协会、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锡伯语言学会会员。多年任小学、中学教员,是位闻名的民间文艺工作者。1945年参加工作,历任教员。擅长文学、美术。在多年任教期间,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整理民间图案,创作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多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海兰格格》《爱新托洪》《博比鄂伦》以及情歌等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等奖。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有:《生活史鉴》《忆素花之吟》《喀尔莽阿》《西迁征途》;创作的美术作品有油画《锡伯族西迁史组画》《察布查尔大渠》《八家户之战》《锡伯营屯田戍边》和许多风景油画,均在镇、县、伊犁州展出过,并由新疆电视台录像播放,有的在《新疆画报》等美术刊物上发表。其事迹多次由区内外各种媒体宣传过。

 那启明(1929— )。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蓝旗乡蓝旗村。1947年11月入伍,在安东(今丹东)军区警卫团、独立一团、独立三师七团、一六五师四九三团二营四连历任战士、文书,任华北军区二〇八师六二二团二营六连文化干事。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调空军学习飞行,历任飞行学员、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副团长、团长,飞行学校副参谋长、副校长、副政委、政委、空军第三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3年5月离休。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备训练中,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因击落敌机3架,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一枚,1955年荣获解放奖章一枚。1956年调空军战斗飞行学校从事为部队培训飞行干部教育工作,为空军部队培训百余名夜间截击机飞行员。1989年荣获胜利荣誉勋章一枚。1985年6月,应邀编撰大连市民族志锡伯族卷,并为辽宁省民族志锡伯族卷编委成员。1986年出席伊犁学术会议,选为新疆伊犁锡伯语言学会名誉会长。1987年成立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被选为副理事长,1988年成立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大连分会,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参与《大连民族志》锡伯族部分的撰写,2002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从1988年9月开始,对丹东市辖的凤城、东沟(今东港市)、岫岩等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先后写了《锡伯族在凤城》《东沟县锡伯族社会历史调查》《岫岩县锡伯族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丹东锡伯族志》,由丹东市民委纳入了民族志出版系列,于1998年12月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荣获大连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类优秀奖。1992年组织编撰《锡伯族图录》,于1994年11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6月被沈空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6月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评选指导委员会授予“老有所为精英奖”,并发给奖章。《丹东日报》《沈阳日报》《空军报》等报都报道了获奖事迹;《辽宁少数民族画册》刊登了其修志照片;空军政治部出版的《一百个银头盔》、总政治部出版的《未完的征程》两本书,均以报告文学形式赞扬了其离休后继续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1997年11月出席辽宁省古籍工作会议,并评为古籍工作先进个人,同年被评为空军先进离休干部。2010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其总主编之一的《中国锡伯人》(上下册)。

 文秀(1925—1965)。姓文都尔氏。原名瑞谦。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牛录(正红旗)人。新中国成立前夕曾任堆齐牛录小学教员、校长,宁古齐牛录(镶红旗)小学校长。1947年兼任宁西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索文化协会秘书,1951年,调任锡伯中学任教务主任,主教音乐、历史。在锡伯中学任教期间,筹建师生乐队、合唱队、歌剧队,深入各牛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活动。1953年,他作为锡伯族代表出席了新疆第一次文化艺术代表大会。1956年出席自治区中等教育会议,被评为“自治区一级模范教师”。1952年创作的《我们美丽的察布查尔》,1953年创作的《赵家姑娘》,1954年创作的《打猎歌》,1956年创作的《我亲爱的母亲—察布查尔》,改变的民歌《昏暗的油灯下》《亚琴纳》《枯树发了新芽》、《拉西贤图之歌》等创作改变的歌曲达69首,新编锡伯族戏曲18首,至今仍传唱不衰。创作的《打猎歌》《美丽的察布查尔》《觉罗家的姑娘》《合作种田好》《察布查尔颂》等歌曲都收入《锡伯族民间歌曲集》和《锡伯族创作歌曲集》。

 苏德善(1931—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人。1950年7月毕业于伊犁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后先后任新疆分局统战部干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统战部干事、秘书、州革委会汉语、维语翻译、州党校副校长。1983年调任伊犁师范学院工会副主席、落实政策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办公室主任、院纪委委员、纪检员(县处级)等职。先后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委会锡伯语规范组委员、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学会副理事长、历史研究会会长。1990年9月,第二次回东北老家出席了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召开的“锡伯族历史文化研讨会”,宣读了《试论锡伯族固有语言与满语的关系》,还随五省区考察团到富裕县繁荣乡祥发村,考察“祥发原始细石器晚期墓葬群”,到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考察了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自1984年以来撰写论文30余篇,主要有用锡伯文撰写的论文《论满语和锡伯语的关系》《简谈锡伯族欢度春节的习俗》《喀什噶尔之歌》,长篇叙述诗《伊犁河颂》,198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汉文论述有《“吉甫西”语的探讨》,载《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察布查尔”考辩》,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察布查尔地名原义解释》,载1985年《察布查尔锡伯语言学会通讯》;《锡伯族习俗陈说》,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2、3期;《锡伯族的萨满教与祖宗崇拜》,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锡伯族西迁的原因和保卫祖国西大门中的伟大贡献》,载《伊宁市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试论锡伯族固有语言与满语的关系》,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该文又在哈尔滨市“锡伯族历史文化研讨会”上宣读;《伊犁辛亥革命中的锡伯族》,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二期等。

 韩启昆(1925—2007)。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边台村。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汉语言文学系本科,原沈阳教育学院教授。沈阳市政协第二届至七届委员、沈阳市民委委员、中国语文教学法学会会员、沈阳市语文教学法学会会长、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理事、辽宁省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理事、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副理事长、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亚视艺苑文化研究院聘任终身研究员。大学毕业分配到沈阳市第一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1956年3月调沈阳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讲授苏联文学。同年8月受沈阳市教育局委派参加教育部召开的中学语文实行文学、汉语分科教学会议,其后任教学研究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1958年8月至1963年4月,调沈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院任教学研究员。“文革”中后期调到沈阳20中学,大东区教师学校任教。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回原单位,改名为沈阳教育学院,讲授中学语文教学法,任教研室主任、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1987年退休后又返聘一年。较长时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教学法教学工作,对沈阳市中学语文教材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工作30年时获省府颁发的“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荣誉证书。主要成就与著述有《高中文学补充教材》《中学语文补充教材》《高中文言实词例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实用教程》,经省教育厅推荐到全省各市教育学院使用。20世纪50年代始与新疆锡伯族同胞取得联系,并从自家家谱寻到远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哈什呼里氏(韩)家族,打破二百年的历史隔绝。1981年10月,出席在新疆察布查尔召开的锡伯语言学术年会,宣讲了《辽宁锡伯族概况》论文。出版著作(主编、合作、专著)七本(部),发表学术论文、通讯报导、调查报告、故事、格言等40余篇。事迹收入《中国地方史志主编名录》《锡伯族百科全书》《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国功勋人物大典》《共和国名人大典》等十余部辞典。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电台、沈阳电台、沈阳电视台、伊犁电台、伊犁电视台、伊犁日报、伊犁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曾对其进行专访。

2023年04月16日